單式預算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單式預算是指在預算年度內,國家財政收支計劃通過統一的一個計劃表格來反映,具有全面性和綜合性的特點。單式預算簡潔、清楚、全面、便於編製和審批,但只進行總額控制,不便於對不同性質的收支進行區別對待,分別管理。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前,世界各國均採取單式預算制。單式預算制是將政府的全部財政收支彙編在一個統一的預算表之中,因而能從整體上反映年度內政府財政收支情況,便於瞭解政府財政的全貌,完整性強,體現了國庫統一和會計統一的原則要求,也便於立法機關的審議批准和社會公眾瞭解。
單式預算符合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健全財政”的原則,與當時國家職能的簡化、財政活動範圍的狹小,以及人們對財政計劃的透明、公開、簡單的要求是合拍的,因而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起到了監督和控制政府財政收支的作用。
作法是將同一預算年度內由財政集中和分配的全部預算收入和支出編製在一個預算平衡表中,平衡表科目由收入類科目、支出類科目和平衡三個部分組成。單式預算18世紀首創於英國,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採用這種預算組織形式。20世紀30年代後,歐洲一些發達國家曾先後改為複式預算形式,但自80年代起,又紛紛放棄複式預算,轉而採用單式預算形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各級政府一直採用單式預算的組織形式。根據1991年9月6日國務院通過的《國家預算管理條例》,自1992年1月1日起,中國開始採用複式預算。
單式預算是最簡單的預算組織形式,也是從國家預算產生以來就普遍使用的預算組織形式。其基本特點是:
(1)將政府各種財政收入與支出分別彙集,共同編入單一的總額形式的預算報表內;
(2)不是按照財政收支的經濟性質,而是按照財政收入的具體來源(如各類稅收收入、非稅收收入)和財政支出的具體目標(如購買辦公設備、日用消耗物品、支付雇員薪金等),分別進行總額預算。單式預算在美國又稱為"分項排列預算";
(3)整體性強。預算收支安排情況和全貌和預算平衡情況一目瞭然,便於對預算收支規模、結構及平衡關係的合理性、科學性進行全面分析,也便於立法機構的審議和社會公眾的瞭解和監督;
(4)便於統籌實施,組織預算執行,增強政府運用財政資金的力度;
(5)結構簡單,易於編製實行。
由於把全部的財政收入和支出分列於預算表上,單一彙集平衡,因此單式預算能從總體上反映年度內財政收支情況,完整性強,便於立法機關的審議和被社會公眾理解。單式預算的這種編製組織方法完全符合根據古典預算平衡理論而確立的傳統預算原則,它體現了國家預算的完整性、統一性、可靠性、公開性和年度性。本世紀30年代以前,大多數國家在編製政府預算時均使用單式預算形式。
單式預算的不足是不加區分地把不同性質的財政收支項目編製在一個預算內,不能真實反映預算收支平衡結果,不利於財政部門對不同性質的財政收支進行分別管理,不利於政府對財政收支活動進行經濟分析和比較,特別是各種性質的不同收支之間沒有對應關係,難以具體反映預算赤字和盈餘的成因及性質。
同時,單式預算將國有資產收益(所有者收益)與國家稅收混在一起,國家經常性支出和投資支出混在一起,使國有資產產權關係凝,企業經營責任不明確,參與企業分配的依據不清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