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統計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農村經濟統計簡稱“農經統計”,是農村社會經濟統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村經營管理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它是一項研究農村各種經濟現象的數量表現,要求用科學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現實農村經濟情況的數據,並通過統計指標體系來反映這些經濟現象的規模、水平以及相互的依存關係,以揭示農村經濟發展規律的工作。[1]
農村經濟統計工作必要性[2]
農村經濟統計工作涵括了工農以及第三產業的經濟調查分析,對採集的經濟信息進行監督,然後為相關管理部門提供參考依據,最終作用到農民以及農村的發展當中,除此之外還對鄉鎮企業的經營戰略給予指導,農戶根據信息提示改變生產方式,最終實現最大的利潤,農經統計工作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由農經統計來反映,根據數據可以考慮經濟發展速度、當前規模,同時還能夠觀察領導幹部的工作成果,為工作方式的優化提供重要意見;
第二,農經統計是農村經濟政策制定的基礎,經濟政策的實效性必須依照農經統計數據,而從農村經濟的長遠發展戰略來看,必須依據農經統計工作做出的客觀預測,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農業改革的盲目性,保障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農村經濟統計存在的問題[2]
(一)行政管理工作的干擾
農民人均收入是統計工作的一項重要指標,同時關係到政府部門幹部的晉升。人均收入受市場的影響出現變動是必然的,但是由於與官員的個人利益掛鉤,因此官員忽略市場規律,盲目的虛報業績,使得最後的統計工作缺乏真實性,政策的實施也缺少準確性。
(二)缺少資金使得統計工作的開展受到限制
農經統計工作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才能順利開展,但是當前並未把統計項目列入財政預算當中,導致抽樣調查沒有運行資金,使得工作停滯,而難以拿出資金開展人員的培訓工作,統計人員無法接受系統的培訓就會使技能無法得到提高,最終影響到統計結果的質量。
(三)農經統計工作方式落後
當前農業經濟的發展呈現明顯的多樣化趨勢,需要統計的項目增多勢必會增加農經統計的難度,為了適應新的形式必須要改進工作方式,使工作效率上升到新的水平。但是目前農經統計依然用傳統的管理方式,測評體系存在空缺,很多技術難以實現的統計項目則採取估算,缺乏嚴謹性、全面性。
(四)農經統計的項目眾多,難度大
農村經濟統計的項目眾多,本身就具有較大的統計難度,同時人員的流動量大,很多外出務工人員的經濟來源是城市,而農產品的種類多也會使銷售渠道變廣,農經統計工作面臨較大的挑戰。
農村經濟統計的工作對策[2]
(一)重視農村經濟統計工作
上文中分析的一系列問題的根源在於有關部門對於農村經濟統計的不重視,認知上存在誤區,對待農經統計工作較為消極,只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隨便算一算,從而導致人員的工作態度敷衍消極、資金投入低等不良影響,因此各級領導應該高度重視農經統計工作,將其作為日常重要的工作,上升到法規的層次,並且給予資金支持;除此之外,負責農經統計的部門也應該爭取到更多的權益,不斷提高部門人員整體的業務能力,協助政府解決經濟問題,從而樹立權威感,體現自身的價值,引起管理部門的重視。
(二)增加資金投入
由於農村經濟的複雜化,有必要提高統計工作的效率,對此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利用電腦技術以及網路技術來構建一個農經信息網路服務體系,從財政預算中撥出專項資金用於農村經濟統計工作,包括電腦設備、人員培訓、工作環境改善以及登記賬冊等眾多方面,尤其加強統計基層的建設力度,為後續的農經統計工作提供參考建議。
(三)提高人員素質
統計的具體執行者是統計人員,因此統計人員的主觀意識直接影響了統計結果的質量,因此統計人員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優化統計方式,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和專業化水平。人員培養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人手:第一,安排人員定期統一進行培訓,培訓內容包括理論知識、工作協調、報標方式的協調等;第二,以開會的形式進行培訓;第三,向統計人員發放統計知識的小冊子,讓人員隨身攜帶閱讀;第四,派遣統計人員到外地參與統計,吸收先進的工作理念,最終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第五,讓專業能力強、資歷深的統計人員現場協助統計人員工作,對其工作不正確之處及時指出並且協助糾正。
(四)提高農經統計的現代化水平
僅僅靠人力觀察農村經濟的變化情況明顯存在一定的滯後性,同時準確率也難以保證,所以必須以電腦技術為支撐,促進農經統計的信息化進程,用電腦軟體完成分析計算,當然統計人員必須掌握數量的電腦技術,懂得數據創出等基本技能,在防止操作失誤的前提下,不斷提高勞動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