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稅技術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免稅技術(Tax exemption technique)
目錄 |
免稅技術是指在合法和合理的情況下,使納稅人成為免稅人,或使納稅人從事免稅活動,或使徵稅對象成為免稅對象而免納稅收的稅收籌劃技術。免稅人包括自然人免稅、免稅公司、免稅機構等。
各國一般有兩類不同目的的免稅:一類是屬於稅收照顧性質的免稅,它們對納稅人來說只是一種財務利益的補償;另一類是屬於稅收獎勵性質的免稅,它們對納稅人來說則是財務利益的取得。照顧性免稅往往是在非常情況或非常條件下才取得的,而且一般也只是彌補損失,所以稅收籌劃不能利用其達到節稅目的,只有取得國家獎勵性質的免稅才能達到節稅的目的。
(1)絕對節稅。免稅技術運用的是絕對節稅原理,直接免除納稅人的稅收絕對額,屬於絕對節稅型稅收籌劃技術。
(2)技術簡單。免稅技術不需要利用數理、統計、財務管理等知識進行稅收籌劃,無需通過複雜的計算,甚至不用計算,不用比較,就能知道是否可以節減稅收,技術非常簡單。
(3)適用範圍狹窄。免稅是對特定納稅人、徵稅對象及情況的減免,比如必須從事特定的行業,在特定的地區經營,要滿足特定的條件等,而這些不是每個納稅人都能或都願意做到的。因此,免稅技術往往不能普遍運用,適用範圍狹窄。
(4)具有一定風險性。在能夠運用免稅技術的企業投資、經營或個人活動中,往往有一些是被認為投資收益率低或風險高的地區、行業、項目和行為,比如,投資高科技企業可以獲得免稅待遇,還可能得到超過社會平均水平的投資收益,並且也可能具有高成長性,但風險也極高,非常可能因投資失誤而導致投資失敗,使免稅變得毫無意義。
(1)儘量爭取更多的免稅待遇。在合法和合理的情況下,儘量爭取免稅待遇,爭取儘可能多的項目獲得免稅待遇。與繳納稅收相比,免徵的稅收就是節減的稅收,免徵的稅收越多,節減的稅收也越多。
(2)儘量使免稅期最長化。在合法和合理的情況下,儘量使免稅期最長化。許多免稅都有期限的規定,免稅期越長,節減的稅收越多。
例如,國家對一般企業按普通稅率征收所得稅,對在A經濟開發區企業制定有從開始經營之日起3年免稅的規定,對在B經濟開發區企業制定有從開始經營之日起5年免稅的規定。那麼,如果條件基本相同或利弊基本相抵,一個公司完全可以辦到B經濟開發區去,從而可以獲得免稅待遇,並使免稅期最長化,從而在合法和合理的情況下節減更多的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