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銷客體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促銷客體即是被促銷主體所銷售的各種有形和無形的產品(或商品)。銷售人員通過“轉手”產品,實現產品的價值,同時使勞動得以社會性的實現,全部利益也就在其中。客戶通過支付貨幣或交換獲得產品,從產品中獲得需求的滿足或價值的實現。這樣,產品這個銷售活動中的客體就成為銷售人員的要價和客戶審視的基礎,這直接涉及;
企業生產經營的必須是具有一定質量的產品,產品的質量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在價格上。消費者的需求滿足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產品質量。較為傳統的觀念甚至把“質量”看成是整個經營的全部所在,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說法,這雖已不是當今市場促銷觀念,但“質量為本”仍不過時。日本在對其最有成效的銷售人員進行統計發現,大多數促銷人員都屬內向性格,而不是我們通常認為的能說善辯。這也可以從一個側面可知產品質量的銷售價值。所以,沒有質量就沒有產品價值,而沒有產品價值也難有銷售價值。產品可以靠銷售人員增色,銷售人員也可以靠產品增光。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松下幸之助銷售的Pana-sonic,這才是完美的人員銷售。
客戶在對質量沒有多大異議時,價格就成為主要的影響因素了,客戶只有在得到“購買值得”的評價後才會迅速作出購買決策,這可表示如下:
商品價值>商品價格
這個表達式更主要的不是嚴格的數學計算值的表達,而主要是客戶的心理感受和看法。銷售人員的作用之一就是能使客戶產生這種感受和看法。當然,這主要是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考查。從生產者的角度來看,並不是所有滿足這項條件的產品都能成交,這是因為促銷主體還要核算,他們還必須有利可圖,這時條件就成為:
由此,產品價格就被限制在某一個區間範圍。產品價值和產品成本決定了產品的價格。對後者來說,主要是促銷主體的審視區域,這直接涉及到生產成本和銷售費用,這是比容易確定的。它的區域是有限和明確的。而對前者來說,則主要是由促銷對象確定的,或者說對產品能作出現實評價的是掏錢購買產品的客戶,這位客戶是掏自己的錢購買產品的人。所以有一些廠家將產品免費提供給試用者,所獲得對該產品的評價就往往不太實際、真實。因此,促銷主體必須要正確地判斷客戶對產品的心理感受,否則價格訂得過高,而客戶心理評價並不高,產品必然賣不出去;反之,價格訂得低,而客戶心理評價卻很高,對促銷主體來說又是一種損失。而客戶是千差萬別的,感受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此對促銷主體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當然,也有因勢利導的企業,例如杭州就有一家由顧客用餐完畢後自己決定付款多少的餐館,據報道收入還是比較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