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科目體系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會計科目體系的含義[1]
會計科目體系是指會計科目的設置應保持相對穩定,會計科目總體上應保持完整,會計科目名稱要標準化。由於要通過會計科目將會計對象的具體內容反映出來,不同的會計科目不能有相同的會計內容,各科目之間也不能有相互包容的關係,而且在科目名稱上也要簡明扼要,含義明確,每一會計科目名稱也不能過長,要規範,要符合國家規定,符合國際慣例,否則,不僅會造成核算上的不統一,也會使會計核算不准確,不能滿足管理的需要。因此,所設置的一套會計科目,不僅要能反映所有的經濟業務,即所有的經濟業務都有特定的會計科目來反映,而且會計科目的名稱、含義,特別是每個科目的核算內容應保持相對穩定,使會計核算資料不僅可比,而且科學、正確。
會計科目體系設計的原則[2]
會計科目體系的設計,直接影響著會計信息系統的內容、結構。所以會計科目體系的設計十分重要,它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
首先要適應巨集觀經濟管理的需要,能滿足為提供統一口徑的會計報表的要求。
其次,要適應企業微觀經濟管理的要求,能滿足為內部經濟責任考評、決策分析等提供資料的需要。
我國的企業是社會主義商品經濟中相對獨立的經濟實體,它的會計信息,是巨集觀經濟控制的重要依據,如國民收入統計、國民收入分配比例計算、國家預決算、國民經濟發展計劃編製等,都要以各行業彙總的企業會計信息為基本依據。為此,財政部設計了全國統一的會計科目表,各行業的主管部局又有補充規定。因此我國企業首先應根據規定的統一科目表設置會計科目體系,可以略作修正,而不必另行設計。但每個單位應根據自己的生產工藝特點、機構設置、職權劃分等,在規定的統一會計科目下,設置多層次的明細科目,設一級、二級……多至五級、六級不等,視每個科目的經濟內容而定。不僅要滿足和便利會計報表的編製,而且要為各項財產物資管理、成本控制、內部責任單位經濟指標的考評等提供依據。
企業所有制不同,行業不同,以至規模大小不同,在會計科目設置上均應有所不同。
會計科目體系設置不好,不僅影響會計工作的效率,而且影響信息的質量,嚴重的甚至影響:
(1)財務報表不能及時編製;
(3)經濟責任不清;
(4)無法對比分析;
(5)國家和上級彙總的數字混亂。後果嚴重的要導致錯誤的政策、計劃等(如積累、消費分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