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審計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人本審計是指以人及人的行為為中心、為根本的審計。該種意義的審計,重視對人及人的行為的審查。它既不是經濟責任審計、績效審計等新興審計類型名稱的變換,也不是在傳統審計之外另起爐竈新建一個審計分支,而是繼承物本審計的科學成分,將以人為本的原則系統運用於審計領域,是在對傳統審計革新基礎上建立的新審計系統。[1]
人本審計的特征[1]
首先,最大也是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新審計系統在審計對象、目的、職能、內容、組織方式、審計路徑等諸多方面都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諸如教育亂收費、醫葯價格高、環境污染、假冒偽劣商品等社會問題的不斷出現,追根究底是由人們經濟活動中的錯誤經濟行為造成的, 人本審計即以人的經濟行為為審計對象,以促進社會和諧、企業可持續發展為目的,圍繞人的經濟行為設計審計路徑、組織審計活動。由此而構成的新審計系統秉持的是以人為本的理念,體現的是以人為本的原則和思維方式。
其次,人本審計把人的經濟行為的正誤、好壞作為最主要的審計內容和最終的著力點。人的思維、物的價值變化無不與行為具有直接的聯繫。行為依存於人,經歷了大腦的思考,在感性和理性的共同作用下,由動機直接驅使而發出,又與結果形成必然的因果關係,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對人的經濟行為進行審計把握了審計的根本,抓住了價值創造的本原,也是人本審計的基本特征。
再次,人本審計是以滿足社會和諧發展為存在的內在動因。人類社會與自然界存在著一種天然的平衡關係,表現在三個層面:一是自然界生態系統的自身平衡,是自然界在漫長的發展演化中實現的;二是人類社會自身的平衡;三是人類社會與自然的平衡。人與自然的平衡具體體現是人類的活動一定要保持在自然的承載力之內,人類的活動受自然的平衡規律支配。人類對自身的行為進行約束、審查、監督而出現的人本審計,其存在的內在動因就是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滿足社會和諧發展。
最後,人本審計以行為的正誤、好壞為紅線將國家審計、內部審計、社會審計三大領域有機聯結起來。傳統審計在國家審計、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上各有側重,彼此溝壑明顯,從而造成資源浪費。然而,人本審計卻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因為人的行為的正誤、好壞不但與風險、責任、績效、合法相關,而且與管理的各個元素都有直接關係。通過這條紅線,傳統的三大類審計的各分支理論可以更好地融合,並形成更“融洽”的有機體。
人本審計理念的現實意義[2]
一是“人本審計”理念順應了黨委政府的工作期望和要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強化生態文明,加快內涵發展,建設殷實和諧經濟文化強市的戰略構想。審計機關要立足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做好做足服務型文章,促進黨政領導幹部守法守規守紀盡責,提供事業跨越發展的堅強組織保障。踐行“人本審計”理念,不僅要履職“衛士”更要擔責“謀士”,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為市委、市政府決策服務提供建設性審計成果,多出精品。
二是“人本審計” 理念彰顯了奮鬥目標和進取意識。著眼“省內一流、全國先進”,要實現爭創“全國精神文明先進單位” 和“全國審計系統先進集體”的工作目標,就要倡樹“人本審計” 理念,要求全體審計人員有積極的創先爭優意識與能力,進一步轉變觀念,進一步提高標準,進一步提質增效,切實把工作“做精、做細、做強、做出特色”,真正形成“一切圍著目標轉、一心圍著目標乾”的工作合力。
三是“人本審計” 理念涵蓋了審計工作規律和創新要求。要更好地履行職責,就要吃透上級工作精神,吃透市情、縣情,把握工作規律,辯證處理好“人本審計” 的多種對立統一關係,逐步推進審計管理、審計行為、審計技術方法的制度化、科學化,全面提高依法審計和依法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