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驗性練習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親驗性練習是指親驗性的教學方式,主要包括結構性練習、角色扮演與心理自我測試三類活動,都是獨特而有效的教學方法。之所以使用這類練習,主要是因為它們本身在教學上體現出的有效性。儘管它們比課堂講授多費時間,但經過學生在這些活動中的親身體驗,結論是自己在活動中觀察歸納出來的,因而比單純接受別人講授的知識和原理要深刻得多;至於在能力培養方面的效果,更不是講授所能取代的。
據美國學者胡佛的研究,與傳統的課堂講授法相比,親驗性練習具有如下四個特點:
(1)教學的責任由教師轉移到學生自己的身上,學生變成了教學活動的主體與主角。
(2)教學的過程不僅是認知性的,而且包含有感情性因素。胡佛認為這是親驗性練習很獨特的因素,即它需要學生感情和行為上的參與,要求他們去做某件(些)事,並體驗所發生的事而不僅停留在認知改變上。
(3)這種練習是以能力培養為主的,雖然也具有傳授知識的功能,但同時可以傳授與改變態度和價值觀。
(4)能吸引學生更高程度地參與。
親驗性練習的類型[1]
常見的有三類親驗性練習,即結構式練習、角色扮演和心理測試。
第一,結構式練習。
結構式練習是程度不等地模仿、再造出真實工作環境和工作任務,讓受訓者實踐從其他途徑學到的知識和原理。這種練習事先安排和設計有十分明確而系統的程式,活動是按部就班進行的。此外,這種練習總是為某種明確的既定教學目的服務的。活動通常是在假設的某一模擬現實中進行的,這一模擬現實的情景較為簡化或典型化。學生通過在此情景中的行為表現藉此舉一反三的思考與推理,對人們在真實管理情景下的行為規律獲得一些有啟迪性的結論。這類練習中往往要求學生分成小組,並使活動帶有組織競賽的性質,所以有時被稱為模擬性游戲或競賽,這不僅是為增加活動的刺激性與趣味性,而且是因為市場經濟中工商管理實踐所具有的競爭性,並可藉此提倡和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
這種方法的最大優點是可以儘可能地壓縮學用轉化過程。同時既可以向受訓者提供一個類似於在崗培訓的最佳學習環境,又沒有打亂正常生產進程的後顧之憂。
第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旨在提高受訓者的技藝,發展受訓者的洞察力。訓練中、高級管理人員待人接物的本領多是使用這種方法。
角色扮演活動需先設置某一管理情景,指派一定的角色,但卻沒有既定的詳細腳本。角色扮演者在弄清所處情景及各自所演角色的特點與制約條件後,即進入角色,自發地即興進行表演,如交往、對話、主動採取行動或被動作出反應,令劇情合情合理地演進,至教師(導演)發出中止信號時為止。表演雖是自發的,但卻是按各自對所演角色的說明特點與條件的理解而行的,並不能完全任意發揮。例如,一名“下屬”的扮演者在“上級”在場時的舉止言談,便不會如在“同級同事”中那樣隨便。
與結構式練習比,角色扮演的情景更具擬真性,與案例分析比,它要求學生更自發地投入,更認真地參與。同時,它給全體學生提供人們真實言行而不是理論分析人們會怎樣或該怎樣說和做的觀察機會,也為人們提供了新行為方式的試驗機會。角色扮演尤其能使人瞭解和體驗別人的處境、難處及考慮方式,學會善於移情,即能設身處地,從交往對手角度想問題,並能使人看出自己和別人為人處世的弱點。
第三,心理測試。
心理測試利用一定的測量工具,通常是某種標準的或專門設計的特殊問卷,讓學生各自填寫,來測量自己的行為、心理,包括認識、感知、感情、態度等。這種測試與調查可以驗證所學過的心理學與行為學的理論,增強學習的興趣,而且通過自我測試、與別人的測試結果及常模、規範等的對照,較深入地瞭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