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產量會計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產量會計

  產量會計是一種建立在制約理論基礎上的管理會計制度。制約理論的基本思想是,任何系統都包含著一些制約因素,制約因素決定系統的績效。所謂制約因素,就是指系統中最薄弱的環節。

產量會計的衡量指標

  產量會計有三個主要的衡量指標:①產量貢獻。即銷售收入減去直接材料成本。②存貨。即直接材料在產品和產成品中的材料成本、研究開發成本及設備和建築物成本的總和。③經營成本。即為獲取產量貢獻而承擔的所有經營成本(指直接材料以外的成本),包括工資、租金、公用設施和折舊等。

產量會計的決策程式

  在產量會計下,企業的目標是實現營業收益最大化,即在增加產量貢獻的同時減少投資和經營成本的支出。為達到這一目標,就需要管理企業的瓶頸資源,而管好瓶頸資源需要完成下列四個步驟:

  第一步:識別決定著整個企業的產量貢獻的瓶頸資源。

  第二步:開發利用瓶頸資源。

  第三步:保持瓶頸資源被充分利用,並將非瓶頸資源的利用放在瓶頸資源之後考慮。

  第四步:採取措施提高薄弱環節(瓶頸)的效率和生產能力,以增加產量貢獻,並減少採取這一措施的成本增量。

產量會計的案例分析

  假設s公司在一個高度穩定的生產和營銷環境中運作。公司只有Y和z兩種產品,在零缺陷和零準備時間的生產條件下生產。銷售預測精確(等於市場需求):公司能夠銷售100件Y和50件z。Y的售價為每件150元,z的價格為每件180元。

  首先考慮產品Y的生產過程。產品Y是由裝配一個以15元價格購入的部件,和加工以60元價格購入的原材料所製成的。產品Y的產量貢獻是每件75元(150-15-60)。假設原材料由A、B、c、D四個工人加工,每個工人加工15分鐘。

  和產品.Y的情況一樣,生產z產品所需的原材料以60元的價格購入,也使用這四個工人加工。因此,產品z的產量貢獻是每件120元(180—60)。而產品z要求工人A加工10分鐘,B加工30分鐘,c和D各5分鐘。

  假設該工廠只有這四種工人:A、B、c和D。同時假設工人的工作不能相互替代。並假設工人一小時工作60分鐘,每天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5天,沒有缺勤,工人也不休息。每周可得到的每種類型的勞動力為2400分鐘(60×8×s)。包括工人A、B、c和D的工資和福利費在內的總經營成本為500元(不包括購買原材料和零部件所支付的金額)。

  現在需要解決兩個問題:第一,一周內該公司的最大收益是多少?第二,如果要達到這一目標,合適的產品組合是什麼?採用上述四個步驟解答如下:

  (1)識別瓶頸資源。在生產環境中,瓶頸資源可能是一個工人或一臺機器等。為了找出瓶頸,一般應首先瀏覽整個工廠,看看什麼地方有大量的在產品存貨堆積,因為在瓶頸處總會有大量的在產品積壓。另一種方法是把資源的可獲取程度與資源的需求進行比較。

  在s公司中,有四種人力資源,即工人A、B、c、D。首先考慮工人A的工作量。生產一件Y需要耗費工人A15分鐘的時間,生產一件z需要耗費工人A10分鐘的時間。由於產品Y和z的潛在需求分別為100件和50件,生產Y和z所需要的工人A的時間為2000分鐘(15×100+10×50)。由於每個工人每周的勞動時間為2400分鐘,所以工人A不是瓶頸。其次考慮工人B的工作量。生產100件Y和50件z所需要的工人B的工作時間是3000分鐘。工人B每周的工作時間要少600分鐘就成為了一種制約。對工人c和D進行類似的計算表明資源需求量為1750分鐘,都小於資源供應量2400分鐘。他們都不是制約因素。

  (2)開發利用瓶頸資源。公司不能同時滿足市場對產品Y和z的需求。為了使公司達到目標,管理部門必須開發利用瓶頸資源。開發利用意味著榨取瓶頸資源的最大產量貢獻。第一步是比較兩種產品的單位產量貢獻。產品Y的產量貢獻是75元/件,產品Z的產量貢獻是120元/件。要開發利用瓶頸資源,管理部門必須知道獲得一元的產量貢獻所需要的瓶頸資源。僅把註意力放在工人B上,產品Y每分鐘的產量貢獻為5元(75/15),產品z每分鐘的產量貢獻為4元(120/30)。在約束是工人B的勞動時間的情況下,公司應該生產100件Y產品,只生產30件z產品。總產量貢獻為11100元(75×00(D+120×30),則利潤是1100元(11100一10000)。

  實際上,經理們在制定產品組合決策的時候,很少或根本不考慮每單位制約因素的產量貢獻。經理們不把註意力放在瓶頸上,而是鼓勵生產和銷售單價最高的產品(產品Z)或材料成本最低的產品(產品z)。採用這種方法,該公司銷售60件Y和50件z,得到10500元的產量貢獻和僅500元的利潤。假設原材料成本是惟一的變動成本,經理們可能會鼓勵生產和銷售單位貢獻毛益最高的產品,即產品z。採用貢獻毛益法,決策仍然是銷售60件Y和50件z。

  (3)把所有和決策制定有關的其他東西列於次要地位。作出了銷售100件Y和30件z的決策後,其他的所有東西必須從屬於這個決策。為此,在生產100件Y和30件z的決策下,考慮工人c的利用。這一產品組合僅需要工人C1650分鐘的勞動時間(1OOX15+30×5)。如上述指出的,每個工人的生產能力是2400分鐘。由於工人之間是不可替代的,工人c將有750分鐘的非生產時間。如果以勞動效率為基礎來評價工人c,他將得到不利的評價,因為工人c的非生產性時間過多。這時管理者會傾向於獲得額外的材料供c加工,以提高其效率計量,這樣只會導致額外的存貨,而不是額外的產量貢獻,因為瓶頸資源不是工人c。

  (4)提高瓶頸資源的效率。這是指把瓶頸變成非瓶頸的努力,可以通過多種方法完成。由於瓶頸是工人B的時間,公司可以雇佣另外一個有B類型技術的工人,或是培訓A、c或D去做和B同種類型的工作,也可以訓練工人B,使其工作得更快一些。選擇其中一種方法,瓶頸就可打破。

參考文獻

  • 張培莉.產量會計初探[J].財會月刊.2002,7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M id 8d223312153e5004bc73674761194d83.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產量會計"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