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概念開發流程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隱藏] |
新產品概念開發流程一般指新產品概念生成、概念評估和比選等一系列工作.此類工作主要發生在廣義的新產品開發的早期階段即產生概念到實施產品研發的過程中。
產品概念開發以市場需求為基礎,在不斷地與市場進行信息交流和反饋的同時,對每一階段進行競爭能力和經濟性分析評價。值得註意的是由於產品開發流程中的不確定性,概念開發很少完全按順序進行,新獲得的信息和所得到的結果使開發活動經常在時間上重疊並需要重覆前面的工作。
產品概念開發流程[1]
下圖為,產品概念開發流程之間的關係圖.
*識別顧客需要:該活動的目標是理解顧客的需求並有效的把它們傳達給開發團隊。這一步的產出是一套仔細構建起來的顧客需求陳述,它以一種等級表的形式組織起來,每一種需求都有相應的權重。
*建立目標說明:說明是一個關於產品必要功能的精確陳述。它把顧客需求轉變為技術術語。在流程的早期就要設定特殊的目標,該目標代表著開發團隊的希望。在後期,要對這些特殊目標進行精煉,從而使它們與團隊產品概念選擇所帶來的限制條件相一致。該階段的產出是一個說明性的表。每一個說明都由一個矩陣和該矩陣的目標價值組成。
*生成產品概念:生成產品概念的目標是全面地探索可用於滿足顧客需求的產品概念空間。概念產生包括許多外部研究、團隊內創造性的問題解決方法,以及團隊產生的各種解決問題方法的系統探索。該活動的結果通常是10-20個概念,通常每一個概念都有一張圖片和簡短的描述性文字。
*選擇產品概念:在選擇產品概念中,要對各種概念進行分析和重要性說明,從而識別出適合偏好的概念。這個過程通常要求若幹重述,還可能引起其他概念的產生和精煉。
*測試產品概念:一個或更多的概念隨之被驗證以確認顧客需求得到滿足,評價產品的市場潛力,確定進一步開發中必須彌補的不足。如果顧客的反映冷淡,開發過程也許要終止,某些早期活動也許要重新進行。
*確定最終特征:早期制定的目標特點在概念選擇和驗證之後要經過重新修正。從這一點來說,團隊必須遵循反映產品概念中固有限制的標準的特定價值和技術建模所確定的限制,以及成本與績效之間的權衡。
*項目計劃:這是概念開發的最後一項活動,在該活動中,團隊制定了詳細的開發時間表,設計了開發時間最小化策略,並識別出完成項目所需的資源。可以把首末活動的主要結果編成一本合同書(Mlhactbook),它包括任務陳述、顧客需求、被選概念的細節、產品特征、產品的經濟分析、開發時間表、項目人員和預算。合同書發揮著團隊和企業高級管理層之間共識文件的作用。
*經濟分析:團隊通常在財務分析人員的支持下,為新產品建立一個經濟模型。該模型被用於判斷整體開發程式的連續性和解決特殊的權衡問題,如開發成本和製造成本之間的權衡。雖然經濟分析是作為概念開發階段的後期活動之一齣現的,但早期的經濟分析幾乎在項目開始之前就已開始了,並隨著更多信息的獲得而更新。
*競爭性產品標桿:對競爭性產品的理解在新產品的成功定位中是非常重要的,它還可以為產品和生產流程的設計提供豐富的創意。競爭性標桿可以用於支持許多首末活動。
*建立測試模型和原型:概念開發過程的每個階段中都包括模型和原型的多種形式。這些形式包括:早期的“概念驗證”模型,用來幫助開發團隊考察可行性;“形式化”模型,用來向顧客展示以評價工效和風格;以及技術權衡中的電子數據表模型。
- ↑ (美)卡爾·T.猶里齊(Karl T.Ulrich),(美)斯蒂芬·D.埃平格(Steven D.Eppinger)著;楊德林譯.《產品設計與開發》.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