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稽查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二級稽查是指市、縣設稅務稽查局,征收分局內設稽查科,各自負責管轄範圍內的稅務稽查與稽查的管理工作。市、縣稽查局與征收分局稽查科沒有領導被領導關係。[1]
具體地,這種模式分兩個層次:即在縣局建稽查局、在征收單位設稽查組,使徵管部門兼有徵管、監督職能,稽查部門以監督職能為主,兼有收入任務職能。稽查局按二級局設置,依選案、檢查、審理、執行四個環節設綜合選案股、審理股、執行股和直屬稽查隊。縣局稽查局負責本縣(市、區)境內所轄納稅人的專項稽查,實行隊長領導下的項目主任負責制。稽查組隸屬於征收單位,在稽查業務上接受稽查局指導和考核,主要負責所在征收單位轄區內各類經濟性質業戶的日常檢查,並按時、按質、按量完成稽查局下達的指令性稽查計劃和任務,不得越權。實行大規模檢查時,稽查組服從全局統一調動,參加稽查局召開的工作彙報、典型安全分析會和稽查業務培訓。[2]
二級稽查的註意事項[2]
第一,正確處理集權與分權的關係。賦予稽查部門相對獨立的執法權,確實充分體現縣稽查局、稅務所是一級執法主體。儘量減少權力過於集中、中間環節多、多頭請示報告而影響稽查效率的問題。
第二,實行隊長領導下的項目主任制。每一個涉稅案件被看作一個項目,項目主任是承擔每個項目的負責人,負責此項稽查案件的整體工作,享受股級待遇(指津貼),同時也在規範稽查行為、提高稽查質量、培養鍛煉稽查骨幹方面發揮了良好的激勵作用。
第三,做好選案和項目分配工作。合理選案以及項目的合理分配是調動稽查人員主觀能動性,發揮稽查應有作用不容忽視的環節。選案是稅務稽查的重要環節,稽查對象的選擇直接關係到稅務稽查工作的質量和效益。在條件成熟情況下,理應適度加快電腦選案的步伐。另一方面,稽查案件有大有小、有難有易,在處理案件與項目組之間的關係上要儘力剋服主觀傾向性,按照隨機原則,合理分派項目,充分調動項目組全體稽查人員的積極性。
第四,搞好執法監察工作。“二級稽查”內部合理分工,但如何保持其正常運轉,執法監察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這也是外部制約稽查執法體系必要手段之一。在方法上建立聘請特邀監察員制度,實施“三簿三卡”及廉政卡片回收制度等。
第五,推進電算化進程,提高微機利用率,使稽查“四個環節”實行區域網絡管理。加強稽查裝備的機械化、現代化是充分發揮稽查作用、提高稽查質量的基本條件。綜上所述,“二級稽查”管理模式即縣局稽查局與征收單位設稽查組是適應目前主客觀環境的必然選擇。當然,隨著辦稅行為的不斷規範,公民納稅意識的不斷增強,在合鄉並鎮取得實質效果後,以經濟區域建所、集中征收、屬地管理、重點稽查新的徵管模式也將真正實現。那個時候,稅務管理將再次深化,稅務部門塊塊管理的“二級稽查”模式將變成條條管理的“一級稽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