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95个条目

專利信息經營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專利信息經營

  專利信息經營這是專利利用的一種非物態的形式,即信息形式。它採用市場經營的方式,通過創意性活動,將承載的信息資源轉變為經濟價值。因此從性質上來說,這種商用化活動是屬於基於專利的現代服務業

專利信息經營的基礎條件[1]

  專利信息經營在我國剛剛起步,軟、硬體條件都不是很好,供需雙方都缺少經驗,市場環境也不成熟。這個時候推進專利信息經營戰略,需要各種各樣的條件。我們認為我國專利信息經營的基礎條件包括人力資源、技術裝備、業務模式產業政策

  (一)人力資源

  專利信息經營是一個複合型、融合型、國際化的行業,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下麵從這個行業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來探討一下這個行業需要的人才特點。

  從知識的角度看,專利信息經營需要技術知識、法律知識、信息技術知識、信息產品知識等等。從能力的角度看,專利信息經營需要用商業語言表達技術和法律知識的能力、信息產品開發和銷售的能力、專利技術信息收集和評價能力等等。顯然我們不能對單個人提出如此近乎苛刻的要求,但是我們可以設想一個團隊或者是一個專利信息經營領域中比較優秀的企業應該具備這樣的人力資源。在這個意義上說,專利信息經營領域的企業,應該是一個整合人力資源能力突出的企業。這樣的企業當然不是憑空生出的,它需要一個有戰略意識和手段的領導、雄厚的資本和協作創新的文化。在培養專利信息經營人力資源方面,政府應該積極引進發達國家的培養模式,因為專利信息領域的國際化程度是比較高的。這樣的培養模式重點是實踐導向、解決問題導向和經營導向。

  但是,我國大學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偏重知識產權法學理論的學習,在實務操作訓練方面比較欠缺,難以適應社會的實際需要。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2005屆知識產權二學位班的畢業生總數3O人,其中26人就業就業率達93%。相對於北大法學院2005屆本科畢業生81%的就業率來講,的確高出了許多。但是,該班學生畢業後從事知識產權工作的卻不到50%。與此同時,許多用人單位所希望的懂技術、懂法律、會外語的知識產權人才,很長時間都招不到。

  國家知識產權局出台了《知識產權人才“十一五”規劃》,指出:我國知識產權專業人才在數量、結構、素質和能力上還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知識產權事業發展急需的高層次複合型人才嚴重匱乏;“十一五”時期,加強知識產權人才工作的任務顯得更加迫切和必要。很多高校也在積極探索新的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模式,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這些探索中並沒有對專利信息經營人才給予應有的重視。這需要在政策上給予及時引導和糾正。

  (二)技術裝備

  我國目前的專利信息產品提供企業的技術裝備離專利信息經營的要求還有很大的距離,這裡的技術裝備有硬體設備和軟體技術兩方面的含義。

  在我國信息產品提供企業中,信息技術只處於支持和輔助地位,可是對於專利信息經營企業來說,不應該是這樣,甚至應該相反,專利信息經營企業應該以信息技術為安身立命之本。因為,第一,專利的信息量大、更新周期短、資料庫欄位複雜,一個在信息收集、處理和整合方面有缺陷的企業很難在其中立足。第二,市場需求多樣,跨國企業、國內大企業和中小企業的需求相差甚遠。不能利用信息技術快速滿足多樣性需求的企業在競爭中很難成長。第三,信息技術日新月異,企業不在信息技術上做相當的投入,就很難享受到快速發展的信息技術帶來的好處,因而不能持久保持大的利潤空間,失去資本市場的興趣。

  專利信息經營企業應該保持對信息技術的高投人,從根本上重視信息技術,敢於嘗試使用新的信息技術。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在日趨國際化的專利信息經營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從過去的經驗看,專利信息得到活用,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了電腦互聯網。而從更新才能保持價值的信息產品來說,保持實時更新才能滿足客戶需求。這樣的實時更新,基本上是通過電腦網路實現的。大容量的伺服器和安全、快速的網路是保持專利信息產品內容實時更新的必要技術手段。2005年北京市科委組織、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實施的“北京知識產權系統科技需求調研”的結果顯示,技術設備是影響北京地區知識產權信息開發的一個重要因素。北京的調查結論在全國應該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業務模式

  在信息產品領域,業務模式有兩種,一種是和信息技術捆綁在一起的業務模式。跨國的信息產品企業進入我國都是把其信息技術和業務模式鑲嵌在一起,我國本土的信息產品企業在與外國企業合資時也都引進了外國企業的信息技術和業務模式,外國企業也通常把組合在一起的信息技術和業務模式作為投資在我國尋找合作伙伴。

  另外一種是和產品形式密切相關、為了產品銷售方便而開發的業務模式。這種業務模式和本地的市場環境、用戶習慣緊密聯繫。比如,因為專利信息有時會涉及到企業秘密,一些企業認為利用網路更新專利信息產品可能會帶來失密問題,進而要求專利信息產品提供企業上門更新,這就會對專利信息產品企業的業務模式造成影響。

  用戶參與創新是信息技術給創新模式帶來的一個重大改變。專利信息產品企業應該正視這個改變,並以此為契機,積極主動開發滿足用戶個性化要求的業務模式,以求基業常青。

  (四)產業政策

  產業政策的通常含義是政府為促進某一產業發展而採取的鼓勵性的政策手段。目前,我國還沒有從產業的高度和角度對專利信息的開發、利用給予應有的關註。雖然有些領域性規劃,比如國家知識產權局“十一五”時期的信息化規劃和人才規劃,但是在我國的行政事權劃分和行政慣例看,這兩個規劃因為缺少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統攝和支持,很難產生超出國家知識產權局事權範圍的效果。實際上,這兩個規劃也認真考慮專利信息經營和專利信息經營人才的培養問題,對我國的專利信息經營產業的發展,即便發揮作用,也不會很大。這顯然和我國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有脫節。因此,政府有必要動用產業推進手段、制定專利信息產業政策、全面促進專利信息經營的發展。

  當然,規模是產業政策必須要考慮的問題。我國專利信息產業的規模還比較小,制定專門的政策發展這樣的產業是不是有所不值。其實,規模並不是產業政策考慮的唯一因素,重要性也是產業政策必須要考慮的因素。換一個角度看,我國產業政策的一個評價標準是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專利信息經營可以促進專利技術的應用,提高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完全應該給予特別支持。

專利信息經營的戰略意義[1]

  專利信息經營是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水平、專利數量積累到一定規模、市場經濟發達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發達國家在這個領域已遠遠走在前面。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的發展,近年來我國的專利申請量大幅增加,國家正在制定知識產權戰略,這些為我國的專利信息經營奠定了基礎、創造了條件。專利信息是專利的有機組成部分,專利信息經營理應成為國家專利制度、政策和戰略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國現階段推進專利信息經營,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戰略意義。

  第一,專利信息經營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堅實基礎。專利信息經營的目的是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市場調研方法、產業促進政策開發、利用專利信息,服務於專利創造、保護和運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專利的重要性,但如何有效利用專利信息的問題仍然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而推廣專利制度僅僅增加專利數量是遠遠不夠的。有效利用專利信息資源,高起點、高效率、高水平創新,才能多快好省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第二,專利信息經營是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重要保障。研究和制定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是我國政府應對複雜、激烈的國際競爭形勢採取的一項重大措施,這項重大措施的實施需要很多保障條件,專利信息經營就是重要的保障條件之一。我國的知識產權戰略要想取得預期的效果,對包括專利信息在內的知識產權信息的產業化開發、利用和經營是必不可少的。作為知識產權信息最重要一類的專利信息的經營將會為我國知識產權戰略的順利、有效實施提供基礎性的保障。第三,專利信息經營是促進“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促進專利商用化的有力工具。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的前提是明確、穩定的權益關係,專利信息經營將會通過對專利技術、法律等方面信息的開發與評價,更有效地幫助產學研各方確立明確、穩定的權益關係。

  第四,專利信息經營是我國各類創新單元主動參與國際創新競爭、爭取更多優質創新資源落戶我國的必要條件。在國際創新競爭日益激烈、國際創新資源快速流動的今天,專利信息在幫助競爭參與者取勝、引導創新資源流動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各類創新單元在決策時對專利信息的倚重也越來越大,以至於有些跨國企業把一個國家的專利信息服務情況當作決策的前提性參考,而我國的一些大企業在考慮“走出去”時也越來越重視目標市場的專利信息服務。

  第五,專利信息經營是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國創新生態系統的有益環節。專利信息經營會大力促進技術、法律、經濟等各方面信息的發掘、傳播、擴散和公開,改善創新體系的信息條件。同時,專利信息產業是本地特征強、技術含量高、對決策影響力度大的產業,會豐富和增強我國現代服務業的有機成分,推動我國現代服務業的創新生態環境的完善。

  第六,專利信息經營會有力促進企業整合專利戰略、技術戰略和經營戰略。在知識產權大競爭的時代,沒有專利是不行的,只有專利也是萬萬不行的。企業不以經營戰略整合專利戰略和技術戰略、不以專利戰略和技術戰略來支撐經營戰略,將很難在競爭中取勝。我國企業對專利的認識存在三個誤區。一是隔膜化。大多數企業既沒有被訴的經歷,也沒有訴訟別人的經歷,對專利缺乏切身的感受。二是神秘化。有些企業有合資、合作或技術引進的經歷,但對專利缺乏細究;因自己沒有專利所以也沒有對價的經歷,很容易將專利神秘化。三是榮譽化。今天所以重視專利僅是基於其理論認識,更多的是將專利作為榮譽。我們最需要的是武器化,把專利作為一種克敵制勝的有力武器。從武器的觀點去看待專利,我們就要遵從評價武器的基本原則,就武器而言,一是有比沒有強,二是好的比差的強,三是組合得比單一的強。企業必須把專利視為一種武器,有效整合專利戰略、技術戰略和經營戰略,這樣才可能在競爭和發展中取勝。而專利信息經營會有力促進全面、深入地認識專利的經營價值,幫助企業整合專利戰略、技術戰略和經營戰略。

參考文獻

  1. 1.0 1.1 劉海波.專利信息經營的戰略問題研究(A).中國軟科學.2007,3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專利信息經營"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