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價店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一價店(One Price Store)
目錄 |
一價店(One Price Store)是實行同一零售價格的商店,即無論什麼商品每件都是1個價格(如10元或100元,稱為十元店或百元店),大多以經營日用小商品為主,採用低廉價格銷售單位商品。它是美國人Wool Worth在19世紀末開創的一種零售業態。
一價店的利潤很薄。但商品銷得多。有的店甚至吸引了附近地攤小販等前來批發。一些地攤小販不願意跑老遠去進一兩百元錢的貨,他們覺得在附近一價店進貨更划算。
(1)經營的商品從一般日用品中精心選擇,並有較快的周轉率;
(2)銷售採取自我服務的方式,很少有附加的服務(如銷售信貸、送貨上門),較少廣告宣傳;
(3)限制費用開支,降低利潤率,實行最有競爭性的銷售價格。
1、開家一價店啟動資金約1萬元,主要是門面租金和首次進貨費用。商品可以直接在漢正街進貨,也可從一些專門的一價店商品批發商那裡進貨。進貨時,可讓批發商將商品按九角店、二元店、五元店等不同價位分類。因為買得多,所以進價十分便宜。
2、一價店門面不需要裝修,只需一些簡單的貨架即可,進的貨直接上架銷售。有的店還專門劃分出不同的價位區,比如二元店搭配少量3元、5元商品滿足顧客的不同需求。
3、這個行業中,常用的一個經營策略是短期流動銷售。許多店在一個地方做了幾個月或半年後,就會搬遷,這會給顧客帶來消費新鮮感。還有些店主開始著手在郊區和鄉下做一價店生意。他們一般只租門面1至2個月,店面裝修非常簡單。如果生意好,馬上續租;如果生意不好來,則馬上換個地方再開。因為幾乎不裝修,也不會有太大損失。
根據零售前沿(retail forward)的調查,一元店(包括一價店),是這十年來零售業最熱的部分之一。它們主要出售非知名品牌的商品、自有品牌商品、甩賣和積壓商品、轉售商品等,這些商品共同的特點是單位價值不高。這些企業也根據自身連鎖體系大小出售進口商品,比例從30-60%不等。
在亞特蘭大,到底有多少一元店還是末知數。美元樹公司的發言人說,該公司在達拉斯和底特律共有250家店,在亞特蘭大數量略少。
一元店的四家上市公司:家庭美元店(Family Dollar Stores Inc.)、美元均一店(Dollar General Corp.)、99分店(99 Cents Only Stores)、美元樹(Dollar Tree),它們每天都在新開店鋪。零售前沿的研究顯示,僅前二者平均每天就會新開超過一個店。
零售前沿估計,在美國很多地方,都有一元店的生存空間,估計這些市場還可支撐15000家店。 一元店的增長幾乎超過了雜貨店的增長速度。
零售前沿的數據顯示,超市的數量從1996年的29300家增長到2001年的30717家,增長率為5%。而10家低價值商品零售商(包括上面四家上市公司),店鋪數量從1996年的8540家增長到2001年的14638家,增長了71%。
美元樹公司的伯曼說,當我們進入新的市場時,我們發展那裡有巨大的需求。喬治亞州就是一個例子,在桃子地區(Peach State),已有超過100家店了,一些公司認為那裡已經沒有開店空間了,但是我們2002年在那裡開了12家,今年又開了一家。
伯曼說,毫無疑問,一美元店是美國零售增長了主要原因之一,公司規模越來越大,成為它的競爭優勢。你越大,就越容易與供應商建立穩定直接的關係,減少了中間商。我們也可以自由地選擇好的供應商和產品。
由於消費者一美元店購物更加頻繁,它擴張也就更快。零售前沿發現,在1997年,每月只有26%的家庭主婦到低價值商品店,到2002年,已有36%家庭主婦在那裡購物。
紐約馬蘭諾管理研究院(Milano 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的邁克教授說,一個主要的原因是沃爾瑪的效應,沃爾瑪從根本上改變了美國的零售業。沃爾瑪效應的一部分是帶來顧客期望值的變化,人們對商品價格的意識發生了變化。消費者不斷尋找更低價格的商品,這給其它零售商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一美元店在2001年增長了10.9%,2002年增長了6.8%,零售前沿預計在今後幾年還將有很大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