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有閑階級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有闲阶级论》
放大
《有閑階級論》

《有閑階級論》(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

  • 作者:托斯丹·邦德·凡勃倫(Thorstein B Veblen,1857—1929) 制度經濟學派的開山鼻祖
  • 首次出版:1899年
  • 全書名:《有閑階級論》——關於制度的經濟研究(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An Economic Study of Institutions)

  《有閑階級論》一問世,立即造成轟動,成為當時知識分子人手一冊的風行之作,當時的一位社會學家告訴凡勃倫:“這部大作引起了東海岸的震驚。”這本書引起廣泛的震驚與其獨特的視角及行文風格有關係,因為過去從未有過一本書以如此尖酸刻薄的用語,對社會作如此冷靜的剖析。他的著述成為經濟學內外用於社會批評的學說和警句格言的一個源泉。

  凡勃倫在書中力圖用進化思想來研究現代經濟生活。認為工業體制要求勤勞、合作、不斷改進技術,而統治企業界人士卻只追求利益和炫耀財富,這兩者的矛盾限制了生產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但隨技術發展、技術人員的地位也日益重要,一旦這兩者相聯合,取得管理社會經濟的權力,那麼追求利潤的 “企業主制度”就會被摒棄。這本書曾引起文藝界的廣泛興趣,認為是對社會的一種諷刺。

目錄

《有閑階級論》內容提要

歷史背景

  凡勃侖的《有閑階級論》於1899年問世有著特殊的背景。從亞當·斯密《國富論》問世以後的一百二十五年當中,經濟學家們幾乎探訪了所有與經濟學有關的領域:這個世界的輝煌壯觀與它的污穢貧困,它在技術上的巨大成就或是它在人性價值上的缺點。金融界的互相殘殺,被描述為“節約與資本累積”的過程;最無恥的騙局被稱為“自由企業”,揮霍無度被視為是正當的消費。而這一時期的經濟學著作卻根本無法反映美國的經濟生活。約翰·貝茨·克拉克《財富的分配》根本不能反映美國已成為充斥著許多百萬富翁的國度;陶西格的《經濟學》也不能讓人知曉美國壟斷的股票市場;勞芙林在《大西洋月刊》所寫的文章告訴人們,當時美國還是以犧牲、努力和技藝作為賺錢的不二途徑,“每一個 人都有權力去盡情享受其努力的成果”,簡言之,這時美國的正統經濟學是現狀的維護者,因此它們沒有發現問題的銳利眼光,對當時美國景況的本質——放縱無度與極度奢華完全熟視無睹,只以形式上的線條與沒有光澤的色彩去描繪一種“原型”,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在於美國經濟學家們“囿於情勢與利益的不自覺偏見”, 它需要一種異鄉人的眼光,這種眼光有一種獨特的清晰性與透視性,而凡勃侖正好具有這種眼光。

經濟學名著
《不完全競爭經濟學》
《財富的分配》
《純粹政治經濟學綱要》
《福利經濟學》
《豐裕社會》
《國富論》
《國民經濟學原理》
《經濟表》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經濟發展理論》
《經濟學原理》 (馬歇爾)
《經濟學》 (薩繆爾森)
《價值與資本》
《經濟成長的階段》
《經濟學》 (斯蒂格利茨)
《經濟學原理》 (曼昆)
《利息與價格》
《人口原理》
《人力資本投資》
《通往奴役之路》
《有閑階級論》
《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
《政治經濟學概論》
《資本論》
《資本與利息》
《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
《政治經濟學新原理》
《政治經濟學原理》
《政治經濟學理論》
《資本主義與自由》
[編輯]

  凡勃侖還註意到另一種前工業社會,即古代冰島、日本幕府社會。這種社會中存在一種明顯的有閑階級,但這種階級卻不是無所事事的懶人,而是社會上最為忙碌的人 群,但他們的工作卻是掠奪性的,他們憑著武力或狡黠地掠奪財富,本身並不靠技藝或勞動從事工作。雖然這些有閑階級取之於社會,而且也沒有貢獻出任何生產性 的服務以作回報,但是他們的行徑卻得到社會默許。因為這些社會富裕得足以養得起種不事生產的階級,而習俗中的尚武精神又使一般人格外推崇,因此這種階級不 但未被視為寄生蟲,反而被奉為能者與強者。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對工作的態度便有極大的改變。有閑階級的活動即用武力贏取財富就被視為一種榮譽。相反,依靠 出賣勞力的窮苦勞工卻遭到社會鄙視。自亞當·斯密以來的古典經濟學家們一直認為好逸惡勞是人類的天性,而凡勃侖卻認為,這是人類生活方式在掠奪精神影響下墮落的一種表現,因為一個崇尚武力和掠奪的社會,根本不可能尊重人類勞動。

  凡勃侖的眼光繼續往前延伸,他在現代生活里看到了人類劣根性的基因。現代社會裡,有閑階級改變了它的職業,改良了它的方法,但是它的目標——不事工作而專事 掠奪卻同樣不變,與以往不同的是,以往它們專門尋求女色或戰利品,而現在代之以求的是金錢和積累財富,而炫耀財富或窮奢極侈卻成為掛在印地安人帳篷上的人 頭皮的現代仿本。有閑階級不僅因襲著古老的掠奪習性,他們個人的劫掠力量也仍然如以往時代一樣備受社會推祟。凡勃侖分析這種情況產生的原因:“為求在社會上受尊重,一個人必須要獲得某種標準以上的財富;正如同較早先的掠奪性階級一樣,野蠻人必須要獲得部族裡認同的體力、武藝與狡黠的標準。”同樣地,在現代社會裡,每個人也必須以力服力,才能贏得其他人的敬畏,而在這種“力”的競賽過程中,凡是從事於非掠奪性工作的人,往往自覺低下。

  凡勃侖的貢獻不僅止於此,他的關於現代人只是未十分開化的野蠻人的觀點,不僅說明瞭有閑階級存在的現實,而且暗示了一種社會內聚力的本質。因為早先的經濟學 家並未能十分清楚地說出當社會組成階級的利益發生重大分歧之時,到底是什麼力量促使社會束縛在一起,按照馬克思階級鬥爭觀點,當無產階級毫不妥協時,是什麼力量消解了革命?凡勃侖對這個問題給予了自己獨特的解答。他認為,下層階級與上層階級並不是針鋒相對的,他們受限於一種看不見但十分牢固的共同態度: 工人階級並不企圖取代他們的管理者,他們只是試著去模仿。他們預設,他們所做的工作,比他們主人的工作要不“體面”得多。但是他們的目的並不在於除掉較高 的階級,而是設法讓自己成為較高階級的一員。正是這種心態,使社會得以保持平衡穩定。

  凡勃侖對富人社會行為的研究頗為辛辣,《有閑階級論》就是圍繞富人因自己的財富而產生的優越感以及他們為了炫耀自己的優越而採取的種種行動而寫的。

基本觀點

  《有閑階級論》這本書的內容一如書名所指出的那樣,是針對有閑階級的存在而發。在理論探究的終端,凡勃倫闡明瞭這樣一個主旨:什麼是經濟人的本質,社會為什麼會產生有閑階級,“有閑”本身的經濟意義是什麼?對於經濟人與有閑階級,古典經濟學家們其實也一直在探究。在他們筆下,人類被描繪成一群理性化的人,在生存競爭中,有些人上升到峰頂,有些人下沉到谷底,成功者能充分享受他們的財富與閑暇,失敗者因自己的無能而忍受貧窮,這都是十分合理的事情。但凡勃倫卻認為這種人類觀沒有多少道理,他在某種程度上否定將社會束縛在一起的力量是出於“理性自製力交互運作”,他更不認為閑暇本身比工作更為人所喜好。他考察了美洲印第安人等少數民族的生活方式,發現在這種原始的單純經濟形態下,似乎完全不存在有閑階級,在這種社會裡,生存的代價就是勞動,每一個人必須工作,不管他們的工作是什麼性質,沒有高低貴賤。這種原始民族經濟的內在驅動力不是盈虧上的考慮,而是一種自然的敬業精神及對後代的一種長輩關愛。人人都力求在他們分內的日常工作方面出人頭地,偷懶(閑暇)雖不會受到責備,但絕不會贏得社會尊敬。

《有閑階級論》的理論要點及貢獻

  在本書一開始,凡勃倫就將目光延伸到歷史的源頭,順流而下,探尋有閑階級的產生過程。他認為,在人類社會的野蠻時代,由於不存在經濟特權和社會分工,有閑階級尚未出現,但在這個時代的末期,孕育了有閑階級的胚胎。到了人類未開化階段的初期,有閑階級已經呼之欲出,這時,社會分工已經出現,一部分人開始不事生產,成了有閑階級。他們統管政治、戰爭和宗教等非生產性事務,而且牢牢掌握了對他人的生殺予奪大權。在人們心目中,他們從事的工作,無比光榮神聖,他們的社會地位,更是至高無上,不可動搖。在未開化時代的末期,有閑階級迅速發展壯大,封建時代的歐洲和日本就是例子。在他們這些國家裡,有閑階級和勞動階級涇渭分明,劃分極其嚴格。

  有閑階級的產生和所有制的出現,是同步進行的。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私有制一旦出現,人類就圍繞財富的占有,展開了曠日持久的爭奪。凡勃倫認為,人們之所以要占有財富,與其說是滿足生理需求,倒不如說是為了面子。誰擁有的財富多,誰就是社會的優勝者,不僅社會地位上升,還可以獲得別人的贊譽,從而使虛榮心得到滿足。所以人人都是欲壑難填,永不滿足。

  有了財富,如果不顯山露水,那也只是孤芳自賞,得不到別人的認可,更博不到榮譽,所以有必要以某種方式來焙耀自己的富有。從古到今,有教養的人一直認為,炫耀財富的最好方式,就是享有餘暇。凡勃倫舉了禮儀的例子。他認為,禮儀的起源和發展,都是因為它能證明有閑。熟諳禮節,需要耗時費錢,勞動階級起早貪黑,累死累活,自然沒有時間去學什麼禮節,所以就成了富人的“專利”。儘管禮節也可以表達敬意,表明身份,但刨根究底,還是為了表示榮譽。現代人事務繁忙,行色匆匆,禮儀大大簡化,就足以證明禮節是有閑階級的象徵。

  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人口流動性大為加強,人們社交範圍也隨之擴大,富人要想給陌生人留下富有的印象,最好的辦法就是大量消費,所以人們常常可以看到,他們一擲乾金,買東西從不講價,過著佳餚美酒、肥馬輕裘、歌舞升平的奢侈生活。當人們對這些變得習以為常時,他們又開始購買爵位。給自己臉上貼金。如理髮學徒阿克萊特發明瞭舊式紡織機,一夜暴富後,不惜重金,買得一個爵位,改頭換面,混跡於上層社會之中。

  凡勃倫無情地批判了有閑階級之後,又轉而討論制度問題。在他看來,制度實際上就是人們的思想習慣。私有財產、價格、市場、貨幣、競爭、企業、政治機構以及法律等,都是“廣泛存在的社會習慣”。制度受環境的影響,一旦環境發生變化,它就會隨之而變,而它的變化是通過個人思想習慣的變化來實現的。對思想習慣的調整,社會各個階級的難易程度不盡相同。有閑階級生來就趨於保守,這已是一個普遍認可的事實。

  凡勃倫對其中的原因做了分析。他認為,有閑階級反對變革,主要是出於本能。人都有安於現狀,得過且過的心理,對標新立異之事,會有本能的反感,只有在環境的壓力下迫不得已,才會去接受它。有閑階級養尊處優,衣食不愁,恰恰缺乏壓力。當然,維持既得利益,也是有閑階級保守的一個重要原因。任何變革,都會導致利益的重新分配,儘管變革後,整體生活水平可能會有所提高,但對有閑階級而言,至少在短期內看來,改革有損無益,因此,他們寧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甚至百般阻撓改革。

  有閑階級的保守性,還體現在對他人的間接影響上。在一定時期內,社會財富的增加總有限度,有人拿多了,就有人沒得拿。有閑階級肥了自己的腰包,同時也造成了一個赤貧階級。這個階級迫於生計,顛沛流離,沒有閑暇去學習、吸納新的思想與社會習慣。所以,他們與有閑階級一樣因循守舊,這就使得社會更趨保守。可見,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有閑階級非但起不了多大的促進作用,反而是一個障礙,人們甚至把它當作保守、沒落、腐朽之代名詞。

  自凡勃侖的《有閑階級論》一齣,再沒有富人能夠自由揮霍浪費而不遭社會諷刺。凡勃侖本人也博得巨大社會聲譽,不過這種聲名是以諷刺家而不是以經濟學家著稱。 社會激進分子與知識分子們推崇他,而其他經濟學家則不斷探問他是不是一個社會主義者,仍在懷疑他所說的一切是否值得嚴肅對待。不過越到後來,人們越認識到凡勃侖的研究的確觸及到他所處時代的中心過程,而在同時期經濟學家的探測之中,這一各種矛盾暴露得特別充分的過程卻出奇地受到忽視,可以說只有他,也唯有他有別於同時代其它的經濟學家,以一雙新的眼睛看世界。

  資本主義財閥是強盜大王這一點雖然令人不寒而慄,但卻接近真實。他的學生——另一位著名的經濟學家威斯雷·米歇爾曾對他的先師作過如下評論:“凡勃侖給世界帶來了一種令人困惑的影響—— 他像來自另一個世界的訪客,以超然的眼光,冷靜地剖析時下司空見慣之物,他平常思想里所熟悉的一切,就像外力在他身上煉成的奇妙產物一樣。在社會科學的領域里,沒有其他一個心智的解放者,能像他一般地擺脫環境的微妙鉗制,而在思想探究的領域里,我們幾乎再也找不到一個像他一樣鍥而不捨的人。

外部鏈接

有闲阶级论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29十八,Oval,funwmy,Angle Roh,Vulture,Dan,Zfj3000,Yixi,KAER,Mis铭.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有閑階級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