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59个条目

“專精特新”企業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專精特新”企業[1]

  2012年4月26日,國務院發佈《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國發〔2012〕14 號),首次提出“鼓勵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農業和文化產業,走‘專精特新’和與大企業協作配套發展的道路,加快從要素驅動創新驅動的轉變”,並對“專精特新”進行了定義。

  “專”,即專業化。是指採用專項技術或工藝通過專業化生產製造的專用性強、專業特點明顯、市場專業性強的產品,其主要特征是產品用途的專門性、生產工藝的專業性、技術的專有性和產品在細分市場中具有專業化發展優勢。

  “精”,即精細化。是指採用先進適用技術或工藝,按照精益求精的理念,建立精細高效的管理制度和流程,通過精細化管理,精心設計生產的精良產品,其主要特征是產品的精緻性、工藝技術的精深性和企業的精細化管理。

  “特”,即特色化。是指採用獨特的工藝、技術、配方或特殊原料研製生產的,具有地域特點或具有特殊功能的產品,其主要特征是產品或服務的特色化。

  “新”,即新穎化。是指依靠自主創新、轉化科技成果、聯合創新或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方式研製生產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其主要特征是產品(技術)的創新性、先進性,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較高的附加值和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

  顯然,發展我國“專精特新”企業的核心要義是提倡“創新”。讓在歷史上曾經有過“四大發明”輝煌歷史的中華民族重燃對發明創造的心靈之火;讓“嫘祖始蠶”般的偉大創舉再次為人類貢獻華麗之“核”與舒適之“基”;情系“創新”、心衷“精細”,讓“精益求精、匠心獨具”成為中國製造的普遍品質;推崇特色、創新品牌,讓“出神入化、巧奪天工”成為中國人滲入骨髓的耀眼時尚;崇尚新穎、註重品位,讓“獨闢蹊徑、爐火純青”成為中國人鑒賞世界的本質習性。

發展我國“專精特新”企業的政策思考[1]

  近年來,國家陸續出台了一系列具體措施,支持大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構建以領航企業為引領、以單項冠軍企業為支撐、“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跟進躍升的高質量梯次發展格局和梯隊,這無疑是我國保持製造業持續發展和健康成長的關鍵舉措。根據國內外的經驗,就如何發展我國“專精特新”企業,我們進行瞭如下政策思考。

  (一) 制定 “專精特新”發展戰略和技術發展路線圖

  2018年10月,美國出台了《美國先進位造戰略》(Strategy for American Leadership in Advanced Manufacturing),這是美國國家科技委NSTC下屬的先進位造技術分委會最新撰寫的報告。重點仍然是如何激活美國製造的創新力,從而維持美國在全球先進位造業的競爭力。它提出了三個目標:發展和推廣製造新技術、培育先進位造業所需要的新勞動力、建立可控的彈性產業供應鏈,以及相對應的舉措。

  與此同時,需要採取強有力的行動來打擊不公平的全球貿易。這一切,都是為了確保促進美國經濟的強勁發展。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該報告將三大目標進行分解,具體到了美國國防部、能源部、商務部、衛生部、自然基金委、宇航局、教育部等多個部門,而國防部幾乎參與了所有三個大目標的行動,有點包辦先進位造業的發展的意思,這種細緻的發展戰略值得借鑒。

  技術路線圖(Technology Roadmap)是一種結構化的規劃方法,目前被廣泛應用於技術規劃管理、行業預測、國家巨集觀管理等方面。人們熟知的半導體行業的摩爾法則“每18個月半導體集成度將提高兩倍”就是基於半導體技術路線圖的一個表述。摩爾法則的意義不只是描述了一種現象,在半導體開發技術的精細化、高度化的過程中,對關聯企業明示了應該開發的具體技術和達成期限,使其向此集中。英特爾公司握有自己繪製的半導體開發技術路線圖,隨時察看技術發展動態,預測技術創新點,督促關聯企業的開發競爭。技術路線圖作為一種重要的工具,能夠更加清晰地描述這種技術的發展軌跡,幫助企業減少盲目性,明確技術研發重點、發展方向和未來市場,凝練企業核心能力,制定達到目標所需的步驟。

  針對我國發展“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目標,需要根據我國自身實際情況,綜合政府、企業、社會全部的資源,以一個統一的技術路線圖指導各方,實現我國“專精特新”企業的快速發展。

  (二) 重視技術標準和技術規範

  美國企業在研發、知識產權、標準、戰略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而且四者通過聯動機制變成行業規則,形成技術壁壘,在這裡企業扮演了一個“引鏈者”的角色,通過標準規則從源頭主導和控制技術進步的方向和節奏,進而控制產業鏈的發展,也就是我們所看到的“美國企業先行、他國企業跟隨”的現象。以美國國家標準協會ANSI)為主導的美國標準體系,以市場為導向,也就是由以企業為主體的標準使用者主導標準化的活動,在美國就制定了超過10萬個標準,且幾乎都被批准為美國國標。美國非常善於將專利嵌入標準,也就是專利標準化,這樣所形成的技術壁壘會更加堅固,而且通過技術授權、認證許可具有非常大的規模效應,最典型的就是高通,高通一直在主要晶元標準方面處於領先地位,有時甚至是占據主導地位,其很大的一塊利潤來源就是技術授權。

  相比之下,我國雖然頒佈了大量的技術標準,但在標準的技術含量、對產業的指導作用方面,與國外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距離。未來的技術標準應主要從我國“專精特新”企業中來,收集、總結這些企業長期的技術沉澱,並上升為技術標準,指導這個行業的發展。

  (三) 發展我國職業教育

  德國職業教育一直為人所稱贊,主要在於其獨特的“雙元制”職業教育體系。雙元制源於德國的一種職業培訓模式,指教育機構與企業聯合舉辦職業教育,學校與企業、教師與企業培訓人員共同培養學生,學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學校與企業的優勢,強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培養既具有專業理論知識、又具有專業技術與技能的工匠。

  雙元,指的是職業教育過程中兩個培訓場所,一元是職業學校,主要是傳授與職業技術相關的內容;另一元是以企業等為實訓場所,註重學生專業知識以及實踐能力方面的培養。學生要交替在學校和企業兩處分別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和進行實踐。其中,每個學生至少學習三年,畢業後,還要在師傅帶領下,經過3-5年的學徒訓練,系統培訓學習350多種工匠技藝,且註重良好的職業品德與素養、守時誠信、精益求精以及團隊精神等的培養。學生不但要獲得學校的畢業證,還要有相應的合格職業培訓資格證書。德國政府通過各類法律法規進行管理,要求自己國家的企業義務提供職業教育的培訓崗位給學生。

  這種教育體系在德國被廣泛應用,對學校、企業以及學生都很有利。學校通過實習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和水平;企業通過招聘具有相關知識的學生進入企業實習,能提前儲備人才;學生可以促進自身技能培養,更好地適應社會。這種職業教育模式值得我們借鑒。

  (四) 營造寬鬆和有吸引力的創業環境

  回顧矽谷的成功之路,寬鬆與容忍失敗的文化是秘訣之一。正如《麻省理工學院創業評論》(MIT Entrepreneurship Review)的共同創辦人在訪問矽谷之後所發現的,在矽谷存在 “失敗可以創造機會和更好的創新”,這種為人們普遍接受的理念,所以有人認為正是這種相對寬鬆的文化成就了矽谷。

  近日,“華爾街日報”報道了美國西南部地區成為美國新的製造中心的報道,在這篇文章中,詳細介紹了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德克薩斯州和俄克拉荷馬州等美國西南部地區,為了吸引企業到這些地方投資設廠,除了這些地方獨特的地理優勢外,當地州政府還出台了許多務實的優惠政策,如稅收優惠,培訓教育配套等。這些政策的特點是務實,可操作性強,特別值得註意的是,把低房價、生活舒適、配套學校等生活因素作為重要的條件向人們展示,主要目的是吸引年輕人來這裡長期工作和生活。

  “專精特新”企業的產生與發展需要一定生長環境,國外的經驗對我們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專精特新”企業的認定標準

  1、原則上註冊並經營兩年以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符合國家中、小、微型企業劃分標準,擁有“專精特新”產品(技術)並生產經營狀況良好。

  2、產品(技術)符合國家標準,特殊行業的要符合國家相關規定;新產品(技術)須經過專門機構認定,有合法有效的註冊商標且進入市場(技術運用)一年以上。

  3、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技術政策和相關行業政策。

  4、符合本辦法“專精特新”定義的相應內容。

  5、在市場、質量、效益或發展等方面處於同行業領先水平,具備先進性和示範性。

“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方向

  “專精特新”也面臨著成長的煩惱:持續創新能力不足、協調創新能力不強、國際競爭力有待提升,以及融資難融資貴、營商環境待改善,等等。這些問題不解決,“專精特新”就難以獲得可持續性發展,最終可能一閃而過,歸為籍籍無名。

  在新形勢下進一步做好培育“專精特新”的工作,需要企業家、資本和政府一起努力。

  首先,企業家要摒棄規模崇拜,拒絕多元化誘惑,專註在細分領域建立競爭優勢。聚焦主業、苦練內功、強化創新,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加強基礎研究,推動應用研究,對“卡脖子”難題不迴避不放棄,牢牢掌握核心環節和關鍵技術。

  其次,資本要有“與時間做朋友”的耐心。大量“小而專”的企業建立競爭優勢的時間短則十年,長則數十年,資本如果希望在“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身上掙快錢,只會毀了這些企業。只有尊重規律、註重工匠精神,才能在時間的河流中淘洗出真正有價值的“專精特新”。

  最後,政府要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尤其是有利於中小企業長期發展的營商環境。各地區各部門應因地制宜、革新先行,為“專精特新”量身打造稅收優惠金融服務、人才引進等配套支持政策。要建立多元的生態,大樹才能長得更加挺拔,大公司必須為小企業留出市場縫隙,才會有健康的商業生態

參考文獻

  1. 1.0 1.1 發展我國“專精特新”企業的背景解讀與政策思考.中制智庫.2021-08-20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陈cc.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專精特新”企業"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