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贸易形式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贸易形式(Trade Forms)

目录

什么是贸易形式

  所谓贸易形式商品买卖的形式,也即商品的交易形式。贸易形式是交易赖以进行的必然的条件,或者说是它的现实的、具体的表现。 贸易形式

贸易与贸易形式的关系

  1、贸易的发展规定贸易形式的发展

  贸易是贸易形式的内容,内容决定形式,不论贸易形式有多少、有什么特殊形式,都是为了体现商品和货币相交换这一活动。贸易(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规定着贸易形式的发展。

  2、贸易形式服务于贸易的发展

  贸易形式的职能在于以具体的形式保证交易的实现。贸易形式产生的必然性,是因为贸易中买卖双方因种种原因而发生矛盾,需要采取不同的形式去缓和矛盾并促进矛盾的解决,以实现商品和货币相交换。

贸易形式分类

  贸易形式作为买卖中商品和货币互相让渡的具体实现形式,在人类的经济发展历程中不断地变化、丰富、淘汰和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粗糙到精细、从习惯到规范、从野蛮到文明。基于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对贸易形式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交易关系分类

  合同交易:买卖双方以契约形式将买卖关系固定下来。

  非合同交易:买卖双方就现货直接通过谈判(主要表现为讨价还价)取得一致意见,然后成交

  2)按交易媒介分类

  现金交易:直接支付现金来进行的交易,多半用于零售贸易。

  非现金交易现金以外其他能起支付手段职能的清算所进行的交易,包括票据、信用卡、电子结算等。

  3)按交易活动分类

  纯粹购销形式:直接以货币购买商品的购买形式和直接以商品换取货币的销售形式。以购销没有困难,商品和货币能够直接相交换为条件。

  杂异购销形式:以其他经济活动作为促成购买或销售的条件而与购销相结合的形式。其兴起的原因在于在特定情况下纯粹购销难以进行,需要其他经济行为开道,作为条件促使其实现。

  4)按交易与生产、消费的关系分类

  纯粹收购和纯粹供应:在购销没有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贸易活动。

  参与生产和参与消费:在有特定障碍的情况下进行的贸易活动。

   5)按时间分类

  即期交易:在买卖双方购买意向达成的当时进行。

  延期交易:不能即期进行的贸易活动,有货先币后、币先货后、货与币均延期三种情况。

  6)按空间分类

  当地交易:在买卖双方购买意向达成所在地进行。

  异地交易:不是在买卖双方购买意向达成所在地进行,有在买方所在地、卖方所在地、中立场地进行三种情况。

  7)按交易条件分类

  优惠贸易形式:通过向交易对方提供优惠条件来帮助其克服困难,以吸引、促使对方积极从事买卖活动。优惠贸易的主要形式是资金优惠,其次还有价格优惠、费用优惠、服务优惠等。

  非均势贸易形式:优势一方强迫劣势一方接受不公平条件而形成的买卖活动,其情况与优惠贸易正好相反。

  8)按贸易主体分类

  非固定购销关系形式:买者和卖者随即选择购销对象所进行的贸易活动。

  固定购销关系形式:买者和卖者通过固定购销关系所进行的贸易活动。

  9)按交易方法分类

  有拍卖招标博览展销传销电话交易电视交易电子交易等形式。这类贸易形式会依交易方法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发展。造成交易方法变化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商品流通的主体、客体、联系的条件和手段。

  10)按政府行政干预状况分类

  自由贸易:没有受到政府的行政干预,完全遵照市场机制的客观规律而进行的贸易活动。

  统制贸易:政府通过行政干预来对贸易活动施加非正常影响而形成,主要有统购统销专卖专营许可经营统配配额配给限购限销等。

  11)按交易对象分类

  现货交易:以实物商品为交易对象的贸易,可分为非合同贸易和合同贸易,而合同贸易又可分为近期合同贸易和远期合同贸易

  期货交易:在远期合同贸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未来的远期合同贸易,不是以现货为买卖对象,而是以标准合同为买卖对象。

贸易形式的影响因素

  贸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也是可以归类分析的。影响和制约贸易形式变化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1)生产的商品化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

  (2)商品流通的规模和结构;商品供求状况;

  (3)市场竞争局势的形成和竞争的激烈程度;

  (4)贸易自由和政府干预状况;

  (5)货币货币流通状况;

  (6)资金外汇信用制度发展状况;

  (7)商品的自然属性;

  (8)所有制结构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建设;

  (9)交通运输和流通领域的物质技术状况;

  (10)市场主体的发育和组织化程度;

  (11)科学技术乃至整个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贸易形式发展的历史考察

贸易形式的发展大致分三个阶段,一是前资本主义的自给经济占统治地位阶段,二是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商品经济发展阶段,三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达商品经济,即生产社会化阶段。

  1) 前资本主义阶段

  在前资本主义时期,自给经济为主,生产直接为了消费,贸易主要是为了统治者和剥削者的消费。

  • 春秋以前:
    • 已经出现了贵族参加的贸易、商贾之间的贸易和庶民中小商贩参加的贸易,前者供应奴隶主贵族消费,中间各地商贾互相交易,后者小商贩供应城市平民消费。奴隶主和大商人的贸易开始使用金属货币,杂以珠玉和贵重皮张,而平民之间则是以布、粟、兽皮、农具、刀具为货币。
  • 春秋时期:铸币已经盛行并渐趋统一,贸易形式逐渐成熟。主要成就有:
    • 第一,贸易形式中出现了粮食采购这种专门形式;
    • 第二,出现了契约;
    • 第三,出现了民间商人向手工业者订货;
    • 第四,产生了长途贩运;第五,在市中出现了固定销售的商店;第六,政府开始通过吞吐平抑粮价,出现了调节粮食市场的专门贸易形式——平粜。
  • 战国时期:商品流通进一步发展,封建所有制逐步代替奴隶所有制,农民虽然是农奴,但开始有一些可以自由支配的农产品。新兴的封建统治阶级开始干预流通,采取垄断专营的措施,提出“利出一孔”的统制思想。
  • 秦汉时期:商品流通蓬勃发展。贸易形式的主要发展有:
    • 第一,不仅大规模交易采用契约形式,由市官作证,而且出现中介贸易组织
    • 第二,高利贷商业资本并行;
    • 第三,不仅盐铁实行官管专卖,而且酒也实行专卖;
    • 第四,实行均输法;
    • 第五,实行平准法
    • 第六,出现了“赊”,赊贷分开;
    • 第七,出现了经营权转包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商品流通发展缓慢,但货卖奴婢、牛马、田宅等都明确洋有文券并征收估税;商业高利贷更加厉害,官商勾结很严重;出现了抵押贷款
  • 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从劳役地租为主的农奴主制向以实物地租为主的契约地主制过渡,农民家庭在租佃制下逐步独立,可支配的剩余产品大大增加。贸易形式的主要发展有:
    • 第一,农村集市兴起,农民之间的直接贸易广泛发展起来;
    • 第二,出现了寄售、出售和中介为一体的邸店贸易;
    • 第三,适应地区商品流通的发展,出现了“飞钱”;
    • 第四,从民族地区间互市贸易设立牙郎发展到内地贸易也出现牙郎;
    • 第五,出现了“赊粜”,在常平仓制中允许新粮食下来时纳钱或用帛粟代替原来赊借的粮食;
    • 第六,出现了“和籴”,原则上官方按市价在两相情愿之下向民间采购粮食,但结果却演变成低价勒购。
  • 宋元时期:宋代封建契约地主制成熟,兼并突出,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与农民、中小地主矛盾日益尖锐。此时商品经济明显发展,商品流通和商业进入新阶段。而元代商业却畸形发展,行业组织的封建派他性增强,牙行封建垄断加剧,严重抑制了商品生产和正常流通。宋代贸易形式的主要发展有:
    • 第一,批零明显分开,且商人资本中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的结合达到高峰;
    • 第二,自由的集市交易在城市中发展起来;
    • 第三,“赊”这种商业信用在商人交易中广泛流行;
    • 第四,富商大贾联合起来发行了“交子”这种可用现钱兑换的钱票;
    • 第五,实行蚕盐制度,以盐收绢;第六,出现了官购官运商销和官购商运商销的贸易形式;
    • 第七,“纳粟中盐”,即商人将官府所需物品运送到指定边塞交纳后,以所得凭证到京城办理证明文书,再到产盐区折价领盐;
    • 第八,茶马互市,即以川茶与少数民族交易,专门换马;
    • 第九,在酒类专卖中实行拍卖和专税制;
    • 第十,“博籴”(以政府专营进口的商品和宫廷珍宝配合现钱进行采购)和“便籴”(用钞引进行采购)的施行;
    • 第十一,实行青苗法,在青黄不接时贷以农民款项,收成后加适当利息换款;
    • 第十二,实行市易法,政府拨款在各地设立市易务,招募在市诸行铺牙人充当市易务牙人。

  2)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商品经济发展阶段

明清之际封建制度进入末期,自给经济开始瓦解,商品经济明显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尤以东南沿海最为显著。这一时期,贸易形式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即开始从剥削者所占有的剩余产品和小生产者剩余产品的贸易和商人独立运动的贸易所需要的形式转向发展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所需的贸易形式。

这一时期贸易形式的主要发展有:

    • 第一,集市贸易从产品互通有无形式发展为小商品生产者购销商品的形式;
    • 第二,在官办手工业之外,独立的商品性的手工业增多,且官方向市场的采购量也大增;
    • 第三,官牙衰退,私牙增加;
    • 第四,商人资本战胜封建牙行的隔绝,深入产地设庄收购;
    • 第五,形成了产地专业集市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商市镇;
    • 第六,贱买贵卖和商业高利贷直接盘剥小商品生产者;
    • 第七,用赊销的方式来控制小商品生产者;
    • 第八,出现了商人雇主制,商人资本利用加工形式直接支配小生产者进行厂外的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资本主义,这是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关键形式;
    • 第九,出现了专购半成品或待续加工的准产品,加工后转售的贸易形式;
    • 第十,专业化名店增多,名牌产品产销一体化,或前店后厂,或亲自监制;
    • 第十一,地区贩运贸易中乡土性的专业化行带动贸易兴起;
    • 第十二,与地区商品流通发展相适应,出现了带汇兑性质的票号和钱庄
    • 第十三,抵押典当收购相结合,商人资本和高利贷资本逐渐融合。

  3)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达商品经济阶段

  进入资本主义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到发达的阶段,商业资本成为社会总资本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与生产资本银行资本并立,它已不是独立于生产之外,是通过自己的媒介活动,去组织作为商品生产的继续和前提,作为资本主义再生产必然过程的商品流通。它不止实现剩余产品的价值,而且实现包含剩余价值在内的价值,并在竞争的基础上按照平均利润率的规定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这种变化使得贸易形式发展重大的变化,不过,在初期、成熟期、高度发达期,贸易形式还是有极大的差别的。

  • 初期:贸易形式开始服从于资本主义再生产的需要,其主要发展有:
    • 第一,买卖双方关系从信赖转到契约上来,合同购销盛行,商人雇主制的加工被合同收购所代替;
    • 第二,销售具有决定意义,其功能在于帮助产业资本实现包含剩余价值在内的价值;
    • 第三,推销及其形式在销售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 第四,批发商业在开辟市场、组织地区流通和供应零售中起着关键作用;
    • 第五,银行信用兴起并逐步排斥商业信用,与商业信用相结合的购销形式也相应地衰退,银行结算成为购销关系中买卖双方清算的主要手段。
  • 成熟期:18世纪下半叶开始,资本主义经济作为发达的商品经济已经成熟,大机器工业的工厂制度和生产社会化已经形成。此时,市场制度已经确立,市场运行处于统一的、开放的竞争环境中,走上规范化和秩序化的道路。这一时期贸易形式的主要发展有:
    • 第一,在收购方面合作制的订货制度成熟;
    • 第二,在销售中广泛发展拍卖形式;
    • 第三,在开辟市场中广泛采用委托制销售;
    • 第四,在条件比较成熟的地方建立经销关系;
    • 第五,在远距离贸易中凭货样销售,并逐渐发展为商品标准化和按质分等;
    • 第六,招投标盛行;
    • 第七,期货贸易盛行;
    • 第八,博览会、展销会和商品交易会盛行;
    • 第九,零售贸易中发展出了百货公司连锁商店邮购贸易等形式;
    • 第十,支付票据在大额交易,特别是批发交易中盛行。

参考文献

  [1]马龙龙.《贸易经济学》[M]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贸易形式"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