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物资管理体制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物资管理体制(Materials Management System)

目录

什么是物资管理体制

  物资管理体制也称物资流通管理体制物资流通体制,是指是指在物资管理中确定中央与地方之间、国家企业之间的职权划分组织形式相机构设置的制度。

物资管理体制的作用[1]

  物资管理体制是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资分配关系和交换关系的反映。其类型由社会生产力的状况和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物资交换是自由贸易制,受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自动调节,自发性和盲目性是其重要持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物资交换是社会商品流通的一部分,国家能够自觉运用计划机制市场机制调节商品流通,把计划性与商品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物资管理体制的内容[1]

  传统的物资管理体制的内容包括:

  • 物资分配体制在物资分配权限上,中央、部门和企业之间的分工和关系。是国家对企业所需物资分配的管理制度
  • 物资管理机构是指完成物资分配和供销业务的单位和组织形式,它是贯彻国家物资管理方针政策、搞好物资流通业务的组织保证

物资管理体制的实质[2]

  物资管理体制的实质是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人的关系,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正确处理这些经济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国家、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之间利益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制度所决定的。物资管理体制,必须反映这种利益上的统一,这是社会主义物资管理体制的根本原则之一d正确处理人们的利益关系,既是一切政治关系的本质,又是一切经济关系的本质。离开利兹关系来制定经济管理体制或物资管理体制,那是违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原则的,是搞不出什么好办法来的。

  从物资流通体制包含的基本内容不难看出,流通体制是流通管理权限划分和管理机构设置的制度,是商品交换关系的集合,是物资商品多方面、多层次的交换关系体系。物资流通是通过商品买卖形式来实现的产品交换过程。它体现和表现着商品生产者的生产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生产关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物资流通,一方面,伴随着产品所有权发生转移的法律行为;另一方面,又伴随着物资产品从生产地转移到消费地的实物运动过程,但最主要的,是相伴发生由货币到商品再由商品货币的价值形式更替,从实质上体现着一定生产关系物的表现形态。而这种生产关系的体现,或者说价值形式的更替,也即物资流通过程并不是自然而然地实现的,而是通过与之相适应的流通体制来实现的。因此,生产资料流通体制的实质也就是商品生产者生产关系的体现和表现体系。或者说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之间商品交换关系的体系。更确切地说,它是物资商品生产者之间多方面、多层次、相互交织的交换关系体系。具体而言,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资流通体制反映了经济组织和地区之间的横向经济关系

  由于专业化分工生产力布局,各部门和地区不可能彼此独立地进行各自的生产活动,而是必然要发生各种联系的,这种生产联系不仅只是双方面或多方面的,而且也是多层次的。也就是说,这种生产联系不仅表现为社会生产与社会需要之间的横向联系,也表现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横向联系,而且还表现为部门之间、地区之间、部门和地区之间以及生产部门和地区与物资流通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系。这种多层次、多方面的横向生产联系,就是物资商品的交换关系,它们形成了一个横向经济联系的体系,物资流通体制就是这个体系的概括。同时,流通体制的发展及其合理化程度,是以横向经济联系特别是以直接生产企业之间的横向经济联系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来衡量的,因此,物资流通体制是以横向经济联系体系为特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流通体制中不存在纵向经济联系,合理的纵向经济联系仍是十分必要的。

  (二)物资流通体制反映了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

  物资流通领域是商品生产者相互关系的总和,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经济利益以及相关方面各方经济利益直接相遇的领域,也是生产企业所关心的、与其命运紧密相关的领域。在物资流通过程中,物资的购和销、使用价值的数量和质量价格的高低、利润的大小等,不仅关系到生产企业和消费企业的经济利益,也关系到有关的部门、地区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利益,而物资流通体制就是这种生产企业与消费企业之间、相关部门之间、地区之间以及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直接相遇的经济利益关系的体系。它所主要解决的也在于企业之间、部门之间和地区之间相关联的经济利益关系

  (三)物资流通体制反映了物资市场关系

  物资商品的买卖过程是市场联系作用的过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物资市场的功能会更趋完善,各企业之间发生的联系也愈益依赖于市场。市场的要素很多,例如价格、需求供给、买卖行为、交易过程等,因而物资市场关系的体系除了包括物资商品的需求和供给这样的主要经济关系之外,还包括与其相应的其它方面的经济关系和市场,这些主要有:

  1.资金市场。物资商品交换过程所发生的经济联系,需要有相应的资金融通的资金市场及其体系与之相配合。因此,需要打破部门和地区的界限,形成统一的金融系统和资金市场体系,促进资金融通活动的开展,推动物资商品交换的经济联系的扩展及深化。

  2.信息市场。有物资市场的商品交换,就必须有灵通的各种经济信息及其信息市场体系,这是大量信息的源泉,是市场主体作出正确经营决策的依据,因此,要建立和形成信息市场,为市场各方提供准确的市场经济信息,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保证物资市场功能的效力。

  3.劳务市场物资流通不仅包括买卖方面的业务活动,而且伴随着技术方面的业务活动,都需要有相应的劳务市场相配合,以提供商品包装装卸储存、保管等各种服务业务,成为物资市场交易活动的良好补充。

  (四)物资流通体制反映了各方面的分工协作关系

  同生产过程内部分工的细分化趋势相比,流通过程的内部分工则是有限的,因而流通体制的组织体系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这是因为流通体制的组织形式不仅要适应各种生产条件和生产结构的要求,而且要适应社会需要复杂多变的要求。物资流通体制组织系统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主要表现在物资购销横向联合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上面。在物资流通体制的组织系统中,要围绕物资商品的购销活动积极发展跨部门、跨地区的横向联合组织形式。例如,在购销方面,要发展生产企业之间、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之间、生产企业或流通企业与农业企业或经济组织之间的联合购销组织形式;在购、销、运方面,要积极发展生产企业、流通企业与运输部门之间的联合;在购、销、存方面,要积极发展生产企业、流通企业与仓储部门之间的联合组织,诸如此类。所有这些联合组织形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全面分工协作的关系,这是发展生产力、发展商品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物资流通体制的内在要求的反映。

完善中国物资管理体制的基本要求[1]

  完善中国物资管理体制的基本要求包括:

  • 按照统一计划、分级管理的原则,处理好物资流通领城内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的分配调拨,重大方针政策和管理制度的制定,坚持个央集中统—领导。同时,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增强地方调控市场的能力
  • 与“计划经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相适虚,通过建立和发展有计划的统一物资市场,把物资计划与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搞活企业、搞活流通的要求,物资产品的生产企业和供销企收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拥有一定的供产销自主权,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间接控制企业的微观行为,以便正确处理流通领域内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崔生金主编.财经管理辞典[M].ISBN:7-5046-0463-1/F8-61.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1.
  2. 武汉水运工业学校;罗碧编.物资管理物资管理专业用[M].ISBN:K15044·5490/F251.人民交通出版社,1984.06.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ixi,泡芙小姐,东风,连晓雾,Tracy,刘维燎.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物资管理体制"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