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浪费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物流浪费是生产过程浪费中的一种,从整个管理体系来看,节能管理和物流管理应该属于精益管理和生产的一部分。
物流方面的浪费主要有:
不必要的库存主要包括呆滞库存、过量生产产生的库存、提前到货产生的库存、生产线上多余的在制品库存、多余的安全库存、无效库存耗损而引起的成本。“库存是万恶的根源”,库存会造成下列的浪费:
1.直接浪费
(1)产生不必要的搬运、堆积、放置、防护处理、找寻等浪费。当库存增加时,搬运量将增加,需要增加堆积和放置的场所,需要增加防护措施,日常管理和领用时需要增加额外时间等,甚至盘点的时间都要增加,这些都是浪费。
(2)使先进先出的作业困难。当库存增加时,新入库的物资压在原来的物品上,先入库的要想优先使用,就必须进行额外的搬运。而如果为省事,先使用新人库的物品,则原来的物品就会因为长期放置而带来有关质量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
(3)损失利息及管理费用。当库存增加时,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会大量沉淀在库存上,不仅造成资金总额增大,还会增加利息和库房的管理费用。而这些常常是隐含在公司的管理费用中的,只有专门列出,才能发现存在问题的严重性。
(4)物品的价值会减低,变成呆滞品。当库存增加时,库存量会大于使用量,甚至会造成长期积压,特别是当产品换型时,这种问题可能会显得更加严重。例如,某公司在国产化和C型机向G型机转换过程中,就因为原来库存过多而造成大量物资积压,而且为盘活这些积压物资,又需要进行额外的投入。此外由于放置的时间较长,原来图便宜批量买进的物资,现在六折就可能买到新型号的,从而造成实际价值降低,成本升高,利润减少。
(5)占用厂房空间、造成多余的工场、仓库建设投资的浪费。当库存增加时,就需要额外增加放置场所。新增加了投资,却带不来效益。
2.间接浪费
因库存所造成的间接浪费绝不亚于上述的直接浪费,会造成以下后果。
(1)没有管理的紧张感,阻碍改进。库存量一多,因机械故障、不良产品所带来的不利后果不能马上显现出来,因而在管理业不能及时作出应对的决策。
(2)设备能力及人员需求的误判。由于过量库存的存在,设备能力不平衡时也看不出来,而且库存越多,越不容易看出来;人员是否过剩,也无法了解。
保有库存,最大的理由是“怕出问题”:机器故障、不良品产生、生产准备时间太长,这会影响整条生产线的生产。为了不使影响扩大,库存便成了必需,众多的问题也被隐藏了起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步调自然变慢了。
在各个环节和企业间运输,产品有受损的风险,并增加了成本和时间。但是,运输是物流必要的活动,运输成本是物流成本中最大的单项成本,占物流总成本的一半以上。同时,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也是订货提前期的一个主要部分,是订货提前期波动的一个主要原因。
运输浪费是指除对货物有效空间位移不可缺少的最小数量的资源投入以外的任何东西。在运输过程中确实存在许多属于“浪费”的支出。运输能力浪费主要包括重复的运输路线、非经济的运输规模、运输等待和运输事故引起的成本。
按照上述定义,运输浪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伴随实际货物位移的多余的载体运输能力;
(2)货物在空间位移过程中的等待时间;
(3)由于不合理安排造成的实际上的多余运输;
(4)运输交接过程中的货物的库存积压;
(5)运输中不产生绩效的多余的业务程序;
(6)运输中多余的运作环节等。
仓储是物流的主要核心功能之一,仓储设施必不可少,仓储成本也占物流总成本的30%左右,很多企业投巨资建立了现代化的仓储设施,但利用率却不高,造成了仓储设施的浪费。
仓储设施浪费主要表现在:物流资源闲置浪费,仓库利用率过低。仓库利用率一般用面积利用率和空间利用率来衡量。现在许多企业的物资部门仓库,一方面“库房紧张”,而另一方面现有的仓库利用率低。例如,某公司对所属的100多个仓库(不包括产成品库)作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专业性仓库实用货位面积平均占仓库使用面积的47.5%,综合性仓库实用货位面积平均占仓库使用面积的32%,而实际堆放物资的面积都大大小于货位面积,有的实际堆放物资的面积仅占仓库使用面积的20%。许多仓库的空间利用率都相当低,库房内的高度一般是五米左右,不少仓库地面上只摆放着半米高的货物,空间利用率仅10%。
包装是物流的功能要素之一,包装影响生产、仓储、运输和销售。在物流过程中,包装起到保护商品、方便物流过程、促进销售和方便消费的作用。
包装对物流生产力和效率都会造成影响。所有物流活动,从卡车装载、仓库分拣的生产率到运输工具和存储空间的利用率均受到包装的影响。在所有作业环节中,包装设计、单元化和信息交流特性都直接影响物料处理的效率。
包装对仓库中产品的堆积高度有影响,因此会影响到仓库的利用程度和成本。同时,包装也会在运输过程中影响运输工具的利用率。包装规格可能影响公司使用托盘、货架及不同的物料搬运设备的能力。对于仓库和运输承运人的有效使用来说,许多公司设计的包装不是太宽就是太高。所以,将包装与仓储和运输协同十分重要。劣质的包装也导致较高的搬运费用,如果货物损坏了将导致未来销量的减少。
此外,包装浪费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包装过度
过多的、不必要的包装以及一次性包装的过度使用会导致物流成本上升、环节污染,造成浪费。
2.包装规格过多
体积和重量最小化对电子商务是一种挑战。由于通过电子商务购买的产品品种规格过多,包装规格过多,降低了物流作业的效率。因此,为了提高采购和作业效率,这些作业往往会选择标准化包装,其结果导致包装尺寸过大,需要一些额外的填充材料,这就增加了运输成本。由于产品具有不同的特性,并且电子商务的产品品种很多,这就需要对一个订单的多个产品进行组合包装。这种包装方式导致了发货和直接配送的成本的增加,造成消费者不满;同时,也导致包装的回收处理问题。
消除物流浪费的途径[1]
精益生产方式将生产中的一切库存视为“浪费”,同时认为库存掩盖了生产系统中的缺陷与问题。它一方面强调供应对生产的保证,另一方面强调对零库存的要求,从而不断暴露生产中基本环节的矛盾并加以改进,不断降低库存以消灭库存产生的“浪费”。
平衡生产与需求
库存是生产与需求不平衡的产物。要减少库存,首先就要使生产与需求平衡。平衡生产的过程和保持平衡生产的状态就能使生产与实际需求保持一致,从而减少库存并降低所有由需求计划编制不利而导致的相关成本。
提高生产灵活性,缩短交付周期
生产灵活性能缩短交付周期,提高客户满意度。精益物流系统必须增加生产灵活性,集中消除批量生产环境中出现的四种主要浪费:过量的生产资源(过量的劳动力、过量的设施以及过量的库存);生产过剩;过量库存;不必要的基本建设投资。
企业必须通过生产灵活性,控制生产过剩,因为生产过剩导致过量的库存,而过量的库存又要求额外的人力、设备和厂房面积。过量的库存会不时地引起不必要的直接成本/资本投资。但这只是一部分,公司还必须考虑围绕着库存问题产生的融资、机会成本、折旧和管理费用等相关成本。因此,公司必须保证所有流程都具备控制生产过剩的用途。这些流程必须支持只根据市场的需求拉动指定生产目标的制造业。
同时要管理好原材料库存,其方法就是实施准时库存系统。精益系统用来确保在上游制造流程需要原材料时生产并交付固定数量的原材料。如果执行得当的话,精益将促成整体库存量以及相关库存所占用成本的减少,并且提高原材料的质量。
实施精益物流,加快交付频率,降低批量
只要公司采纳精益制造,就必须实施原材料的拉动系统来支持制造流程。在设计该物流网络时,要考虑运输设计、交付频率和各种零件的批量。
1.加快交付频率
精益供应运输网络是支持原材料流人精益工厂的关键。因此,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加快交付频率上,以减少安全库存和周转库存。较快交付频率的好处有:
(1)实现零库存目标的众多连续交付
加快交付频率可以降低每批交付货物对工厂的空间要求。例如,供应商每天向工厂交付一次货物,制造商可能需要1000平方米的空间来储存。如果该供应商的交付频率增至每天两次,那么空间要求就会减少一半;如果交付频率增至每天四次,那么空间要求就只有1/4。这样,用来储存原材料的空间很少,材料通常可以从拖车直接运到生产线上。显然,这种做法为制造商释放了空间,他可以利用该空间从事创造利润的其他活动,而不是用作储存原材料的非增值成本。
(2)加快交付频率有助于及时发现质量问题
在质量保证方面,通过减少原材料库存和加快交付频率,供应商能够得到更迅速的反馈,其中包括单独交付大批量货物时可能一度隐藏的质量问题,发现流程错误,并且以更迅速的提前期来回应问题。
如果每天交付2次,乃至20次货物,那么运费就会一路飞涨。因此,在精益系统中,为了帮助降低由缩小批量和加快交付频率引起的运输成本,制造商的位置应该更接近客户市场,也应该更接近供应商的基地。现在,精益制造商正在以小时,而不是常规的天乃至周,为测量单位来处理供应商流水线,这是极其正确的。转接时间的降低引起库存量及相关成本的减少。
2.降低订货批量
由于精益物流网络内部所有供应商的交付频率提高,所以运送给制造商的批量更少了。对于某些制造商而言,缩减批量会导致配送成本增加,但是减少原材料批量势在必行,一定要降低批量水平,使精益制造商能够按照小规模生产运行的要求来订购适当数量的货物。
缩减批量的主要困难存在于制造商的内部,存在于采购和生产控制部门之间的职能障碍。
精益环境的所有职能部门都坚持以原材料采购“总成本”的思想。采购部门单独考虑的运费只停留在表面,因为只有压缩整个系统的成本,股东价值才能得到优化。
(2)缩减批量降低了来自制造商和供应商的需求偏差
如果供应商应要求每天装运40个零件,而最低批量为65个零件,那么供应商就无法依据等量的需求额来提供货物,相反他们要留心每天一批和两批货物之间的订单波动。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波动,供应商可能才决定构造安全库存,因为他们怀疑需求偏差会有更剧烈的变动。该偏差的直接和间接成本会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如果将最低批量减少至25个零件,制造商就可以精确地订购自己的日常用量,而供应商在获得持续等量的需求订单后就可以有效地计划自己的生产资源。不存在关于安全库存的硬性规定,制造商和供应商在供应链中创造了稳定性。这种稳定性最终将消除整个系统中所有形式的浪费和支出。
精益运输的目标是将运输物品的时间压缩至最短,并将变化减至最低。制造商必须尽可能地将不必要运输减少至最低程度,浪费经常是运用过多的资产(库存)来满足运输时间和变化的要求。为了减少浪费和降低运输成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单元化运输
为了便于物料处理和运输,把多个主箱组合成一个单元的过程称为单元化或集装箱化。单元化运输是将物料放在定型的储运器具内,组成统一规格的单元货物,采用物料搬运机械和交通运输工具进行装卸、搬运、堆垛和运输的一种运输方式。单元化运输分托盘运输和集装箱运输两大类。
单元化包括各种形式的产品组合,如将两个主箱捆在一起,也有可能是使用专门的运输设备。不论哪种类型的单元化作业,其根本目的都是提高物料处理和运输的效率。单元装载有很多优势:
①在运输途中更换车船时不需将物料从储运器具中取出换装,从而减少装卸时间,同时,在目的地的卸货时间和滞留时间可以减少到最少。
②单元装载的货物更有利于物料处理,单元装载所用的时间大约是利用人工装货或卸货时间的1/5。由于单元装载的运人货物的收据都做成了条码,因此简化了入库货物的核对工作。订单分拣需要的库存产品也能被快速定位。
③由于使用了单元装载和专门的运输设备,运输途中的货损也减少了。
1.集装箱运输
集装箱是使主货箱和散装货物在其中得以组合的设施。通过将货物放在密封集装箱内,既保护了产品,也简化了物料处理作业。集装箱的优点有:
提高了所有物料的搬运效率;减少了物料处理和运输过程中的损失;减少了偷窃行为的发生;减少了包装保护的要求;更大限度地保护了自然环境;集装箱可以重复使用多次,因此减少了浪费和处理废弃集装箱的需要。
人们通常使用可回收的集装箱配送产品。当发货人和客户之间有合理的集装箱保证金时,使用可回收的集装箱是最合适的。在汽车行业中,人们大量使用可回收的支架和包装在零部件供应商与装配工厂之间进行运输。在可回收包装系统中,双方必须真诚合作使集装箱利用率最大化;否则集装箱就可能丢失、放错地方或者被遗忘。因此,在自由流通的供应链里保证金体系是必需的,这样当偶尔出现集装箱丢失情况时,才有办法进行处理。在饮料瓶、桶、托盘和钢制桶的使用中,会频繁使用保证金体系。
进行可回收包装系统的投资决策时必须清楚地考虑发货周期,并将回收运输成本与不必回收的易耗集装箱的购买及处理成本进行比较。同时还应该考虑提高物料处理效率和减少货损带来的收益,以及将来的分类、跟踪和清洗回收集装箱的成本。
2.托盘化运输
托盘是为了便于货物装卸、运输、保管和配送等而使用的由可以承载若干数量物品的负荷面和叉车插VI构成的装卸用垫板。它在商品流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被物流人形象地誉为“移动的地面”、“活动的货台”。
托盘是物流产业中最基本的集装单元和搬运器具,它随着货物在生产商、批发商、销售商和用户之间流通。托盘的这种流通性导致托盘尺寸要与产品包装模数相适用,以保证托盘有最佳的载货效率;要与各类叉车尺寸相适应,以优化装卸效率;要与货架规格相适应,以提高仓储效率;要与货运汽车、火车、集装箱规格相适应,以改善运输效率。所以托盘尺寸标准是物流产业最为基础、最为典型的关联性标准,它的修订将会导致一系列物流设备与设施标准的变更,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调整成本。
选择合适的运输服务商
对运输服务商的选择按照下列因素的排序进行:①可靠性,是选择承运商时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②准时交付;③成本;④产品丢失或损坏情况。但是,在降低成本的压力下,一些企业对运输服务商的可靠性和服务要求排在成本之后,这会导致成本增加或者影响货物配送。落后的设备、无经验的司机和低效率的分类与配送流程可能导致不可靠的服务。所有这些因素都会招致额外成本,从而被加到运输流程之中。
这些成本经常表现为增加库存、加快对客户的出货,以弥补货物迟到的影响,以及为这些变化所付出的时间和资源,最坏情况通常是对客户的交货期延误。这种延误可能对生意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它不仅可能导致失去客户的下一笔订单,甚至可能失去该客户的全部生意。
最初节省下来的成本可能很快就被几次失败的递送所抵消。虽然可能难以计算使内部流程具有可靠性所带来的成本节省,但这种节省成本策略失败带来的影响通常比较容易判断。花点时间计算送货失败成本非常重要,而且应该把它当做可靠性价值的警示。
因此,在选择运输服务商时,要全面评估运输提供商的服务、可靠性、信誉和价格,并选择那些能够密切支持企业的业务目标,而不是仅能满足运输目标的运输服务提供商。
优化运输网络
物流网络一般由进货、内部传递和出货运输组成,与作业特点和分配设施、供应商和客户相连。企业应确定运送产品的最有效方式,发现目前流程中的浪费环节,帮助厂商设计出最佳的网络。可以利用运输管理软件,根据地点、最低成本和运抵时间来自动选择产品运输的最佳模式。与运输提供商一起确定改善或修改流程的方式,寻找机会整合运输、拣货和交接运输流程,在可能的情况下制订出运输路线指南。
企业应合理安排运输网络,使一次运输单元的规模从始点和末点开始形成向中间运程逐步集约化的增长梯度。越是贴近运输网络的始点和末点,运输供给越应满足客户对运输的个性化需求,对承运人而言,则运输集约化程度越低,越是远离委托人,运输越是体现其本身的特征,集约化程度也越高。
采用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运输成本的降低需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为了提高效率,有必要提供实时的运输状态信息。有些运输提供商的软件工具将向企业的运输部、采购部和客户服务部发送电子邮件,告知他们指定货运的状态,或者按要求提供全部货运状态。有些运输提供商甚至还可以选择让软件提醒可能延误的货运,并建议采取什么补救措施。
当采用运输信息系统提供的服务时,可以节省大量成本。运输商通常免费提供这些技术服务,从客户服务部的桌面上,他们能够事先追踪重要的货运,并告诉客户运输状态。采购和生产部门通过保证元器件按时到达以满足生产计划,可以使其内部流程具有可靠性。
建立合作关系
可以通过与运输提供商合作来减少浪费。目标是与运输提供商之间建立一种平稳的、连续的和具有成本效益的商品与信息流。这意味着及时通知他们客户需求的预定变化、新供应商或批量变化等情况。利用协调的流程取代分散的信息共享,能够简化和改善运输决策的准确性。与运输提供商之间建立合作性更强的关系,将产生效率更高、浪费更少的流程。
在我国,物流资源闲置浪费严重,仓库利用率达到90%以上的物流企业不到四成。提高仓储设施利用率,消除浪费,可以从企业内外两方面人手。
(一)企业外部
物流资源需要通过网络化进行整合,未来的物流服务将是基于信息技术而建立起来的企业间分工与协作共存的网络化服务体系,达到资源共享、成本最优等目的。
1.网络化发展成必然趋势
需求促进物流服务的网络化。将顾客日益提高的苛刻要求与灵活高效、低成本的服务相连接,将合作的物流服务提供商连接在一起,是物流服务的重要目标。只有发挥物流组织网络的作用,才能真正实现以顾客为中心。
2.物流企业间的协同合作
物流企业发展方向主要在于协同,共同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物流服务将是基于信息技术而建立起来的企业间分工与协作共存的网络化服务体系。物流系统内的各个层面将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形成一个资源共享、快速反应、成本最优的综合性的服务体系。
(二)企业内部
企业内部提高仓储设施的利用率,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采取高垛的方法,增加储存的高度
采用高层货架仓库、集装箱等都可比一般堆存方法大大增加储存高度。
2.缩小库内通道宽度以增加储存有效面积
采用窄巷道式通道,配以轨道式装卸车辆,以减少车辆运行宽度要求,采用侧叉车、推拉式叉车,以减少叉车转弯所需的宽度。
3.减少库内通道数量以增加有效储存面积
采用密集型货架,采用不依靠通道可进车的可卸式货架,采用各种贯通式货架,采用不依靠通道的桥式起重机装卸技术,等等。
采用可回收包装
利用可回收包装是消除包装浪费的主要途径。除了企业自觉利用环保包装外,国家法律必须有明确规定,这里可以借鉴欧盟国家的经验。
1.德国的经验
早在1991年,德国就开始实施《避免包装废弃物法令》。该法令对销售包装、运输包装均有约束作用。法令规定:
(1)制造商有义务回收销售与运输包装物;
(2)主要产品和运输包装物要达到的回收比例(牛奶17%,饮料72%,纸张、塑料64%,运输包装100%);
(3)对进口包装物实行押金制度。
2.芬兰的经验
为了减少包装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芬兰有关法律对商品包装以及包装的再利用有明确规定。因此,在芬兰全国各地的市场上,不仅没有商品过度包装问题,而且厂家和商店十分重视商品包装的回收和再利用,以节约成本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根据芬兰的有关法律规定:
(1)生产厂家在对商品进行包装时,要尽可能地将包装的体积和重量限制在最低限度内,并能被普通消费者所接受;
(2)在商品包装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包装的回收和再利用,必须将其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
(3)在制作包装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包装材料尽可能减少有害物质的含有量,以便在包装垃圾处理时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
在芬兰,厂家严格依法生产商品包装,包装成本一般仅占商品价值的2%~10%。其中,化妆品和食品的包装成本相对较高,但其包装成本平均只有产品价值的5%左右。芬兰每年生产价值近20亿欧元的商品包装,所使用的包装材料达到近130万吨,每年产生的包装垃圾达到近45万吨。芬兰垃圾法规定,年营业额超过100万欧元的厂家在向本国市场提供产品和商品的同时,应对产品包装的回收利用承担责任。芬兰主要是通过包装业环保注册公司对生产包装的厂家以及进口商征收商品包装再利用费,并同时将所征收的这笔费用用于包装的回收和再利用。据芬兰包装业环保注册公司统计,芬兰全国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率达到61%。其中,纤维包装的回收利用率为75%,玻璃包装回收利用率为50%,金属包装回收利用率为46%,塑料包装回收利用率为38%。
合理设计包装
包装设计时,要考虑有效利用仓库、运输设备和托盘的空间;要考虑包装的强度,分析包装的高度、处理活动和要实施搬运的设备;要考虑包装的形状,合理设计包装,才能提高存储和运输的空间利用率。包装设计要考虑7个要素:
①标准化;
②定价(成本);
③包装或产品的适应性;
④包装的保护性;
⑤包装的可搬运性;
⑥产品的易包装性;
⑦包装的可回收性、可再利用性。
- ↑ 李严锋,解琨编,精益物流,中国财富出版社,2012.10,第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