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外债规模管理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所谓外债规模的“弹性”有两方面意思:
一是表现为绝对量上的弹性,外债规模的最低界限必须满足国民经济发展所必须的最基本资金需求,最高界限是国民经济对偿债的最大承受能力,它有一个选择区间,在此区间内选择外债的适度规模;
二是表现为时间上的弹性,即确定外债规模的增长速度依据是一定时期的国民经济承受能力,只要在借用外债的增长速度不长期超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前提下(最高界限),应允许在短期内依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最低界限),参照筹措资金的条件,机动适时调整,相机抉择。它也有选择区间,在此区间内确定一定时期适度的外债增长速度。
因此,确定适度的外债规模必须重点研究一国在不同经济发展时期由于客观经济条件发生变化而相应引起的投资效益状况、国际收支状况、出口换汇能力等变化情况,其原因就在于适度的外债规模是国民经济过程中的一个客观与内在的,具有“弹性” 的经济动态变量,而非常量。
1.以具体时期的经济发展计划确定利用外债的最适规模
对于外债适度规模的衡量,国际上通常有两个监测指标: (1)负债率(外债余额,国内生产总值),国际上掌握这一比率为50%;
(2)偿债率(当年中长期外债还本付息额加上短期外债付息额与当年货物和服务项下外汇收入之比),其国际标准安全线为20% 一25%。这两个指标分别从经济能力和出口能力两个方面衡量外债规模。
由于这两个指标的控制界限只是经验数据,且偿债率所显示的是过去的情况,并不包括将来形势发展。因此,它们只能作为我国宏观调控外债适度规模的基准参考。以具体时期的经济发展计划为依据(如我国的十年规划和五年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长、中、短期规定的一系列指标,就可通过预测国民经济发展的最基本资金需求以及国民经济对外债的最大承受能力,在此区间内相应确定外债不同阶段的数量规模,达到弹性外债规模管理的要求。
2.以外债的实际使用效益确定外债规模
发展中国家借用外债发展经济成功与失败的事例说明,外债的实际使用效益,不仅制约着借用外债成功与否,也决定着外债所能借用的适度规模。发展中国家借外债情况大致可分为四种:一是未达到通常使用的警戒线而出现债务危机,如南美的危地马拉和萨尔瓦多,1982年偿债率分别仅为7.1% 和3.7% ,却出现了偿债困难;二是大多数国家在债务指标达到警戒线时出现偿债困难;三是债务指标超过安全线,以至于达到危险线,但债务状况运行良好,如以色列;此外还有不少的发展中国家借用外债规模较少,未超出警戒线,也未出现偿债困难。
以上情况说明:
一是考察一国的债务规模合理与否不能仅仅看经验性债务指标值;
二是各国经济情况可证明,在几种不同外债承受水平下,隐藏着的是外债实际使用效益的高低差别。
因此,在分析外债实际适度规模时,不仅应注意宏观经济指标,也应考察外债微观效益量值。
一、目前我国外债的基本情况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0B年末,中国外债余额约为1 905多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20多亿美元,上升13%。其中,短期外债739.76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10多亿美元,扣除贸易信贷余额(320多亿美元)后为417.76亿美元。外汇储备余额4{/3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 168亿美元,增长40.7%,是我国外汇储备增加最多的一年。从外汇储备与外债余额的比率,以及外汇储备与短期外债余额的比率来看, 目前,中国这两个指标都在安全线以内。
二、债务的承受能力
2003年我国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6 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增长9.1%。同期外债余额相当GDP的比13.51% ,大大低于国际上通常所说的20%标准,说明借入的外债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8 5OO亿美元,实际利外商直接投资535亿美元。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去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平均为1比8.2770,与上年基本持平。出口的迅猛发展,为外债偿付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未来十年内,我国确定了GDP平均每年递增7%的经济发展目标,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左右,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将进一步增加外债的偿还能力。
三、从国际上通用的偿债率和债务率看
1993—2003年我国的两个指标均低于国际上公认的20%和100%安全线,只是1993年债务率(总外债余额,商品与劳务出口额)接近100%,1993年以后国家注意到20世纪90年代偿债高峰的问题,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成绩显著。通过治理整改,使2003年偿债率和债务率降到8.7% 和47.24%,大大低于国际安全线。
适当的外债战略制定是确保外债借用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并保持外债良好循环的关键。弹性外债规模管理要求在外债战略的形成及执行中,必须随时注重内部与外部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及其影响,以便能够及时调整实施。
一、根据十年经济发展纲要制订外债战略
1.确定长期(十年)的外债总规模
据我国学者、世纪银行的专家研究预测,到2010年我国的外债总额将接近或超过2 500亿美元,这对我国的负债规模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按十年规划的主要目标,到2010年,以2OOO年价格计算的GDP将达到18万亿元,按汇率CNY1=USD0.12082计算折合2.17万亿美元,则到2010年的2 500亿美元外债相当GDP比例为11.52%,低于国际上的安全线20%标准。因而,我国长期的外债规模应控制在2 500亿美元限度内。按第十个五年计划,就目前经济发展速度和出口增长速度的情况推测,2005年中期我国的外债规模应限制在18OO一2 000亿美元以内。
2.确定短期弹性外债规模
根据我国经济运转的实际情况考虑,确定弹性外债规模的指标体系应由四类指标组成:第一类反映债务与国民经济关系指标;第二类反映债务投入产出关系指标;第三类反映债务与国际收支关系指标;第四类反映债务结构与债务条件的指标。这四类指标在实际应用中由下列具体指标构成:
(1)负债率在我国应控制在20%以下;
(2)当年内外债还本付息额与财政开支的比率,应限制在15%以下;
(3)当年贸易逆差与GDP比率,应在1%左右;
(4)偿债率,控制在15%以下;
(5)债务率,控制在78% 以下;
(6)短期外债占全部外债的比率,控制在20%以下;
(7)外债使用效率净现值应大于零。
在这7相指标中,偿债率和外债资金使用净现值是核心指标,由此组成的指标体系监测到的数据,就可形成短期弹性外债规模,即外债偿还能力的区间数。
二、根据有关数据预测确定弹性外债规模管理相协调,并保持外债良好循环的关键
弹性外债规模管理要求在外债战略的形成及执行中,必须随时注重内部与外部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及其影响,以便能够及时调整实施。
1、根据国际通用的外债监测指标作为基准,结合我国实际,综合分析近中远期偿债能力,事先控制外债规模。
由于外债战略中拟规定的外债管理目标要根据有关数额和监测指标进行测算和衡量后才能确定。因实际数据有待收集,现只能假设有关数据对我国2OO4—2010年的外债规模进行模拟测算近远期偿债能力。现假设条件和数据如下:
(1)2OO4年我国的GDP为14165亿美元,未来十年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平均年递增率为7%;
(2)2004年我国的外汇收入为3985.2亿美元,未来十年实行对外经济超前发展战略,外汇收年均递增率10% ,比GDP增长率高三个百分点;
(3)2OO4年外债余额1969.3亿美元,未来十年平均每年递增5%;
(4)外汇债务的期限结构是:一年内的短期债务占20%,一年以上的中长期债务占80%,中长期债务加权平均的债期七年;
(5)外汇债务的平均利率为年率2%;
6)人民币对美元折算率为CNY1=USD0.12082。
2.保持外债期限结构的合理化
2003年底, 短期债务739.76 亿美元,占38,82% ,短期债务主要用于国际贸易的短期融资,由于对外贸易所直接产生的债务不应在外债总额中有过大比例,因此必须加强对短期债务使用的管理,使其流动性得到保证。
虽然近几年来债务率逐年下降,但短期外债有所上升,所以对短期债务比重这一指标更需严格控制在总债务的20%以下,具体地说,可将短期债务余额控制在三个月平均进口额的65%左右。总之,应继续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各种期限的债务之间应保持适当比例;二是借款偿还期应尽可能与投资项目回收期的结构相一致。
三、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外汇储备以增强弹性外债规模管理实施能力在确定外汇储备的管理目标上
根据弹性外债规模管理要求,
一是应当为短期债务设立一定的储备;
二是如果在合同上签署了借款人可提前偿付外债的条款,以便能及时借入利率较低的新债,同时又可以避免外汇储备规模太大引起的外汇积压和浪费,保持适度的外汇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