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地缘经济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该条目对应的页面分类是地缘经济

地缘经济(Geo-Economics)

  地缘经济或称“区域经济”、“地区经济”,依照地理对经济归类。区域的范围指独立政治实体内部经济圈,经济圈下面划分为城市群都市群),国际区域经济组织框架下的合作等。

目录

地缘经济的基本内容

  “地缘经济”有以下基本内容:

  1.国际关系中经济发展和经济量的时空关系、分布状况及其运行机制和运行轨迹。

  2.世界经济现象与地理关系、地缘区位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

  3.地理现象、地缘关系对国际社会经济文化的互动作用和影响。

  4.为当代各国国际战略、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为经济、文化开发、设计、规划提供全方位的理论依据。

地缘经济的基本特点

  地缘经济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地理因素是地缘经济中的基本要素

  在地缘经济中,地理因素是其基本要素,一个国家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会对国家的发展、国家经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地缘经济正是研究如何从地理的角度出发,在国际竞争中保护国家的自身利益。人类在地球上活动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在国家的经济活动中,总是选择临近地区的合作。地域上的连接产生的经济关系称之为地缘经济关系。这种关系通常表现为或者是联合和合作即经济集团化,或者是对立乃至是遏制、互设壁垒等,前者1称之为互补关系,后者称之为竞争关系。

2.地缘经济最明显的表现为区域经济集团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尚不具备充分条件的情况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则是地缘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内容。地缘经济学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认为世界正在变为三个相互竞争的经济集团:

  1)日本和中国率领的环太平洋经济区,包括韩国、东南亚等地区;

  2)美国领导的西半球经济区,今后将包括拉丁美洲在内;

  3)以法德为中心的欧洲经济区,将逐渐覆盖前苏联和东欧地区,也许还有北部非洲。三大集团谁能获得较大优势,主要取决于各个集团的规模、地理位置、人口、文化、政治手腕等因素。这三大经济区域的比较优势在于,欧洲经济区到目前为止最成熟也最成型,一体化程度最高而享受其好处也最充分;美洲经济区实力最雄厚资源也最丰富,美国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之最有可能“利益均沾”,即在建立自己的经济势力范围的同时向太平洋和大西洋两面扩展;亚洲经济区(主要是东亚)的经济水平相对最低,但合作形式最生动多样,而且在冷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该经济区的发展速度最快。

3. 跨国公司是地缘经济中最活跃的要素

  跨国公司资本国际化、科学技术革命和国际分工深化的产物,是生产国际化的主要载体,跨国公司具有垄断优势、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以及对外直接投资选择的区位优势,其分支机构遍及全球,生产销售、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形成一体化网络。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当代跨国公司具有以下积极的影响:

  第一,当代跨国公司的发展深化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开展的跨国经营,加强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发展和深化了国与国之间的生产、交换流通消费技术产品开发研究方面的协作关系。

  第二,跨国公司促进了商品、劳务、资本和其他经济资源在区域范围内更有效的流动和更合理的配置。跨国公司有全球完备的生产体系和销售体系,商品、劳务、资本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或生产成果能畅通的流动和合理有效的配置。近年来,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和内部贸易大规模增加,能充分说明这一点。

  第三,跨国公司开拓了区域贸易的新领域,扩大了国际贸易的流通量。

  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经营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内部化贸易。跨国公司通过其内部的母公司子公司以及子公司相互之间的相互生产要素,生产成果和信息的交流。在国际贸易中,跨国公司的区域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左右。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促进了区域贸易的发展,繁荣了区域经济。

国内地缘经济政策[1]

  在中国经济政策演进过程中,首先提出的地缘经济政策是“西部大开发”概念。这是一个拥有地缘政治意义的重大地缘战略举措,意在通过政策倾斜和财政投入,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提升中西部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省区包括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新疆、青海、西藏、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1.4%。

  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政策支持是到位的,中西部的一大批铁路、水力、电力、油气资源管道项目就是在那个时候建成的。

  在中国地缘经济政策演进过程中,第二个提出的概念是“一带一路”以及实质上的东南沿海大开发。2013年9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到访哈萨克斯坦,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带一路”的开始。“一带一路”是中国2000年以来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其政策形成背景非常复杂,但大致建立在中国出现严重产能过剩以及有需要解决和扩大市场空间的基础之上,相关情况可参考安邦历年来发布的研究报告。

  “一带一路”具体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简称“一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路”,两者的具体成形有先后次序,也与当时中国国内外的战略环境尤其对中国所处战略环境的判断有关。

  政策演进过程中,第三个重要的地缘经济政策是现在的大湾区和区域经济建设概念。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此后,他还多次在视察中强调区域经济布局问题,从而形成了一系列涉及空间结构和城市群的战略部署,这其中最有热度,真正形成建设大潮的是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在2015年首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属下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文件“一带一路”也曾提及,并且在2017年被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但实质启动是在2019年,当时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公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由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总共11章,包括规划背景、总体要求、空间布局、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提出要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发展的核心引擎。强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发展蓝图一项重大战略部署,目标是“到2022年,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广泛;到203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大湾区内市场实现高水平互联互通”。

区域经济案例分析[2]

美国区域经济开发经验

  美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自然条件繁杂多样、经济发展水平很高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全国划分为50个州和一个区。从地形条件来看,西部主要为高原山地,中部为平原地区,东部则主要为阿巴拉契亚山地。总的来看,东北部和中部自然条件较为优越。正是这种自然条件的差异,加之自然资源及历史的原因,造成了美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北部的五大湖沿岸、东北大西洋沿岸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随着美国经济不断向西、向南推进,西部太平洋沿岸地区、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工农业及第三产业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缩小了这些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这就是人们所称的“阳光地带的兴起”。

  在开发落后地区、改造传统产业及新兴工业区的开发方面,美国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其中最著名的是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及阿巴拉契亚工业区的改造,堪称区域开发的典范。

  传统工业区的改造复兴,也是区域开发的重要方面之一。下面介绍美国阿巴拉契亚煤炭工业区的复兴与环境治理。

  一、阿巴拉契亚煤炭工业区的复兴与可持续发展

  阿巴拉契亚区位于美国东部阿巴拉契亚山地和阿巴拉契亚高原地带,区域面积47.3万平方千米,人口近2000万。该区是美国最早、最大的煤炭产区,区内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地质储量为3107亿吨,已探明储量约1000亿吨。该区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煤炭产区和出口地之一。

  早在20世纪初,阿巴拉契亚地区的煤炭产量就占全美煤炭产量的70%以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炼钢工业的刺激,煤炭工业得到迅速发展,1947年的煤炭产量达4.7亿吨,创历史最高记录,占当年全美煤炭产量的3/4。

  但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阿巴拉契亚地区的煤炭工业由于美国能源政策向石油天然气等新能源倾斜而日益衰落,煤矿纷纷关闭。1960年煤炭产量仅为2.66亿吨,全区失业率达8.7%,比当时全美平均失业率高出50%。因此,该区许多地方陷入工业结构性危机。据统计,当时美国近80%的贫困县就分布于该区,该区被称为“美国的危机区之一”。

  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决定对阿巴拉契亚地区进行整治,重振煤炭工业。其采取的有效政策如下。

  1.建立专门机构,实施阿巴拉契亚区域开发法案

  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阿巴拉契亚区所在各州(包括西弗吉尼亚、俄亥俄、宾夕法尼亚、马里兰、弗吉尼亚、田纳西、肯塔基、佐治亚、亚拉巴马、密西西比、纽约、北卡罗来纳和南卡罗来纳)的代表和联邦政府的代表共同组成了“阿巴拉契亚地区委员会”。该委员会的基本职能是:制定全区的开发方案及具体规划措施;协调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提供一定的技术、经济援助;保护地区生态环境等。1965年出台了《阿巴拉契亚区域开发法案》,在该法案的基础上又成立了经济开发署,直接参与政府提供的开发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在法案执行的头10年,政府提供了1092亿美元的援助款用以发展地区经济及环境治理。经济开发署得到了更多的资金,头5年得到的拨款总额达32亿美元,其中用于公共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大部分为赠款。

  专门的区域开发法案的制定及专门的管理、执行机构的建立,大量政府资金投入,使该地区的经济开始复苏。1970年该区煤炭产量达3.5亿吨,比1960年的2.66亿吨增长了32%。同时,区内整体经济增长水平显著提高,甚至某些年份的经济增长率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投人大量资金建设交通运输系统,打通区域内外的联系通道

  阿巴拉契亚区地处山区及高原地带,由于缺乏有效的交通运输系统,虽邻近大西洋沿岸及中部经济发达区,但煤炭运输不畅。因此,阿巴拉契亚区域委员会认为,该区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地处山区,交通不便。针对地区的实际状况,该委员会把建设发达的交通运输系统作为复兴煤炭工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加强公路网建设,健全强大的铁路和水运系统,建设特大煤港。

  委员会规划建设5300千米的公路以加强区内重要城市之间及这些城市与区外的联系,到20世纪70年代初已完成了约2600千米。政府投人资金(包括拨款和赠款)的3/4以上都用于公路建设方面。汽车目前已成为该区煤炭运输的重要工具之一。1980年汽车运煤达6000多万吨,占该区煤炭总运量的1/7以上。

  另外,该区自20世纪60年代实施开发计划以来,已经逐渐形成了强大的铁路与水运能力。区内建有5万千米以上的铁路,运煤能力每年在2亿吨以上。内河年运煤能力也相当可观,达1亿吨以上,密西西比河、俄亥俄河、田纳西河等都已成为该区重要的煤炭运输河道。同时,为了加强煤炭的水陆联运,在东部和南部还建设了汉普敦罗兹、巴尔的摩、新奥尔良和莫比尔等特大型煤港,成为煤炭外运及美国煤炭出口的重要交通枢纽。

  总之,阿巴拉契亚地区交通运输网的建设,促进了该区煤炭工业的复兴,为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奠定了基础。

  3.调整产业结构,综合发展区域经济

  为了促进煤炭工业的发展,阿巴拉契亚地区采取了综合发展经济部门的战略措施,发展区内的钢铁、电力、轻工、食品商业旅游业等部门。综合经济部门的发展,扩大了煤炭需求量,解决了由于煤炭工业机械化程度提高而出现的劳动力过剩问题,有力地促进了煤炭工业的复兴。

  该区的钢铁生产立足于区内丰富的煤炭资源,同时炼钢所需的煤炭和电力,反过来又促进了电力及煤炭工业的发展。特别是火力发电的发展,为地区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能源保障,进一步带动了煤炭工业的复兴。近年来,该区煤炭产量的1/2以上用于发电,年耗煤2亿吨左右,减轻了煤炭外运的压力。

  同时,食品印刷化工建筑及商业发展,改变了地区经济的单一结构,吸引了大批人员就业。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这些部门的职工就增加了50万人,缓解了地区失业问题,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4.吸引外资,增强煤炭出口能力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出口国,其出口煤炭的95%以上由阿巴拉契亚地区提供。1981年的煤炭出口近1亿吨,占世界当年煤炭总出口量的1/3还多。

  由于阿巴拉契亚地区不但煤炭储量大,而且煤质好(可生产优质冶金焦炭),煤层埋藏浅,易于露天开采,因此吸引了许多煤炭进口国在此地投资采煤。地方政府采取了欢迎外资进人煤炭开采行业的态度,鼓励国外企业在当地合作开发煤炭资源,进一步增强煤炭出口能力。目前,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及罗马尼亚等国均已在该区投资开发煤炭,其中德国就投资新建了7个煤矿。外国资金的引进,不仅扩大了煤炭产量,增加了煤炭出口,而且还更进一步促进了地区煤炭工业的复兴。

  5.治理生态环境,改善地区环境状况

  阿巴拉契亚煤炭的开发历史悠久,煤炭开采及消费过程对生态及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其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煤炭露天开采对地表植被的严重破坏,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整个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2)采煤过程中产生的酸性废水对矿区地表及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许多河段鱼虾绝迹。

  (3)燃煤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硫和粉尘使当地的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特别是燃用高硫煤带来的酸雨问题十分严重,对整个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危害。据统计,美国每年由酸雨造成的损失约为70亿美元,阿巴拉契亚地区就是酸雨危害最严重的地区。

  阿巴拉契亚地区环境状况的恶化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20世纪60年代以来政府先后采取了许多强有力的措]沲来治理和改善地区环境。仅矿区环境保护方面的法令就有15个,涉及土地复垦、水净化、大气净化、酸雨控制和区域发展等诸多方面。环境治理和保护的重点是土地、水体和大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第一,规定煤炭开采后必须复田。即将开采土地恢复原貌,用于农业生产或植树种草,保护土地生态,减少水土流失。

  第二,严格处理煤矿废水,使污水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进入天然水体,减轻水污染,保护水源。

  第三,加强燃煤废气的消烟除尘工作,减少二氧化硫和粉尘的排放量,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经过长期的治理,该区的生态状况及环境质量都有了很大改善:许多矿坑已经复田,出现了新牧场、良田和成片的森林;河水变清,鱼虾重新出现;城市的烟尘明显减少,出现了许多“无烟城”(如原来的烟城匹兹堡);酸雨的危害也在减弱。

  总的看来,阿巴拉契亚区煤炭工业的复兴及环境治理是成功的,其成功的经验主要有:设立专门的开发机构;以专门的开发法案及法律做保障;政府给予资金支持,发挥地区优势;注重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平衡发展综合经济部门;改善环境质量。

  因此,阿巴拉契亚地区的开发建设,使当地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就业机会增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改变了地区的落后状况。

  二、奥兰治的区域经济开发

  除了落后地区的开发和传统工业区的复兴以外,区域开发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小区域开发,县域开发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美国在县域开发方面也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其中奥兰治的开发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奥兰治位于美国西部大城市洛杉矶的南部,是该市的一个郊区县,面积2066平方千米,人口超过200万。在开发前,奥兰治只是西部一个默默无闻的郊县。这里没有像样的工业,缺乏矿产资源,只有碧蓝的天空、秀丽的景色和许多牧场。随着“阳光带”的兴起,奥兰治也开展了区域经济开发工作,并围绕如何更好地发挥大城市郊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如何更好地利用本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及阳光带的优势,采取了一系列区域开发措施,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经过20余年的努力,一跃成为美国最富裕的县之一。1978年该县中等家庭收入达到22300美元,比全美的平均水平高出20%。

  奥兰治开发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利用地区区位优势,发展旅游业

  奥兰治紧邻美国西部的大城市洛杉矶,洛杉矶的繁荣和发展为其邻近县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利用有利的区位优势,抓住美国二战后广泛实行休假旅行制度的良机,奥兰治制定了发展旅游业的经济起飞战略。

  奥兰治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除区位条件以外,该地气候条件优越,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降雨适度。其不足之处是缺少秀丽迷人的自然景色。针对这种情况,奥兰治采用了发展人文景观吸引旅客的旅游业开发战略。

  1965年,好莱坞著名的动画制作家华文特·迪斯尼在奥兰治的阿纳海姆建设了大型的现代化游乐中心——迪斯尼乐园。该园用了大量的现代科技,妙趣横生,吸引了大批游客。迪斯尼乐园的建设使奥兰治一举成为世界著名的游览地,极大地刺激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此后,该县又在诺特伯里农场附近兴建了一个主题公园,使其与迪斯尼乐园共同成为全美仅次于佛罗里达迪斯尼世界的大众化游乐中心。围绕这些游乐场所兴建的旅馆、餐馆、停车场、出租汽车公司、汽车修配行、商店和银行等,使相关服务行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该县在阿纳海姆安排了美国人喜欢的棒球和橄榄球队的精彩表演,吸引了更多的游客。阿纳海姆也因此成了著名的旅游城市,利用旅游业积累了资金,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向周围地区发展。在某种意义上,阿纳海姆市被看作南加利福尼亚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对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旅游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为奥兰治经济起飞积聚了大量的资金,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

  2.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尖端工业

  奥兰治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十分注意制造业的发展。奥兰治地处阳光带,有晴朗的天气,同时该县位于洛杉矶和圣迭戈两大城市之间,具有劳动力、资金和市场等发展工业的优势,加之美国经济发展向西部阳光带转移,为当地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奥兰治在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制定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战略。

  奥兰治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就致力于发展宇航工业,宇航工业的发展又为电子计算机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70年代末j电脑工业已在奥兰治初具规模。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利润回报,吸引了大城市的财力和人力向该地区转移,同时还吸引了许多相关的科研机构及公司在此落户。以高精尖技术为主导的工业在奥兰治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使其一跃成为美国最重要的新兴工业中心之一。

  3.注重城市规划,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奥兰治虽是由一些中小城市组成,但城市规划都做得十分精细,各城市职能特色鲜明。如阿纳海姆为旅游中心,新港小城为工业中心和经济中心等。特别是新港小城,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崭新城市,集工业、行政商业等多功能于一体,城市规划合理并具有新意,成为吸引区外投资的重要场所。新港的建设规划,对奥兰治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使该县经济又上了一个台阶。因此,合理规划,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也是奥兰治经济起飞的成功经验。

  美国在区域开发取得成功的同时,也曾有过许多经验教训。如美国西部土地开垦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忽视生态系统的特点,使自然植被及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土壤风蚀现象严重。加之单一的耕作制度和超载放牧,进一步加速了土壤侵蚀。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西部地区连年干旱,在1934年5月12日引发了规模空前的“黑风暴”。一股长达900千米、宽560千米的灰黄色尘土带,历时3天,以每小时40千米~60千米的速度席卷了超过美国半数以上的国土,直达东部海岸。风暴携带着3亿吨土壤,不仅使良田变成贫瘠土地,更使大片土地被荒废,许多农民和牧场主背井离乡。美国政府不得不拨出巨款来做善后救济工作,从此就更加注意土地治理和保护。美国政府先后成立了专门机构,颁布了相应的法规,投资数十亿美元的资金修建水利设施、发展灌溉,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时至今日,由于缺乏防护林体系,该地区还不时受到不同规模的尘暴袭击,农业生产波动幅度较大。

  总之,美国西部土地开垦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其主要原因是忽视生态系统自身发展的规律,从而酿成了生态失衡的悲剧。另一方面,美国区域开发过程中由于环境污染造成巨大损失的教训也很多,如五大湖地区的水污染,阿巴拉契亚地区的酸雨问题,都使得美政府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来进行治理,其经济代价和生态损失都十分沉重。因此,如何在区域开发过程中注意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是一个值得我们注意和探讨的问题。

2008年长三角区域经济开发经验

  长三角经济实力

  长三角地区是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是因为这个地区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禀赋优良、科教文卫发达、经济实力雄厚,这个区域国土面积占全国的2.1%,人口占全国的11%,GDP占了全国的22.5%,财政收入占全国总量的31.5%。长年累计吸引外资占到全国总量的35%以上。

  2008年经济运行分析

  2008年前三个季度长江三角洲两省一市经济增长均超过10%,江苏省为13.1%。两省一市的GDP总和为47072.15亿元,占全国的23.35%。(全国前三季度GDP为201631亿元,+9.9%)。

  上海发展的势头保持

  2008年1-9月,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4%,居民消费价格上涨6.7%,投资增长4.8%,消费增长17.4%,口岸进出口总额增长23%,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增长21.6%,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20.7%,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4%和11%。1-9月上海经济发展的数据和情况显示:上海经济发展平稳有序,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的势头仍将继续保持。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上海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总量已接近4000亿元。1-11月投资3993.1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7%,增幅高出1-10月1.6个百分点。三大投资领域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290.36亿元,增长28.8%;工业投资1270.31亿元,增长14.9%;房地产开发投资1205.2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动荡加剧,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上海经济开放度高、内外经济联系面广,或多或少地感受到外部经济环境重大变化而产生的影响。特别是近几个月面对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上海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和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正在逐步显现作用,有效促进了上海经济平稳有序发展。

  江苏经济增长

  江苏投资、消费、出口,“三辆马车”拉动经济增长,2008年1-9月,江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840.6亿元,同比增长13.1%。这个增幅虽比去年有所缩小,但仍保持了发展速度快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良好态势。江苏主要经济数据放在全国、沿海省份和自身同比这个三重坐标系下来分析,可以看出,江苏经济继续运行在平稳较快增长的轨道中,支撑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2008年1-9月,江苏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661.8亿元,同比增长22.9%,这一增幅虽低于全国4.1个百分点,但高于沿海其它发达省份。如果考虑到江苏投资规模体量大,前三季度占全国总量的9.2%,居全国各省市第二位,特别是江苏投资增幅和全国一样,均同比加快了1.3个百分点,因此,江苏投资能够继续稳定增长实属不易。江苏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57.2亿元,同比增长23.9%,增幅不仅同比提高6.7个百分点,而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

  在全国各省市中,江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第三位;在沿海地区,江苏消费增幅快于粤、鲁、沪、浙。江苏实现进出口总额3034.7亿美元,同比增长19.9%,增幅同比回落4.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为1806.6亿美元,增长23.4%,增幅同比回落5个百分点。和全国相比,江苏出口增速快于全国1.1个百分点。在全国各省市中,江苏进出口额低于广东,居第二位,保持了多年来的态势。

  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

  2008年1-9月,浙江省生产总值为15302亿元,同比全省生产总值为15302亿元,同比增长10.6%,比去年同期回落4.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85.6亿元、8279.5亿元和6336.8亿元,同比增长2.9%、10.6%和11.5%。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6.4%,涨幅比上半年回落1个百分点。

  虽然经济增速放缓,工业生产和利润增幅出现回落,但浙江经济总体保持较快发展的基本态势,并出现积极变化:结构调整升级取得新进展。工业结构得到优化,前三季度,装备制造业增加值2040亿元,增长13.8%,增长贡献率达40.1%,逐渐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动力。投资结构继续改善。三产投资增长20.2%,增幅同比提高10.8个百分点。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6.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幅回升,增长7.4%,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科技创新取得积极进展。前三季度,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增长41.6%,增幅同比提高15.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长36.2%,增幅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为15.7%,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

参考文献

  1. “长江经济带”地缘经济价值的再认识.战略观察. 2020-07-08
  2. 高洪深编著.区域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07.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3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地缘经济"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