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创新型经济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创新型经济(Innovative Economy)

目录

创新型经济的概念[1]

  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认为,经济发展具有阶段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驱动经济增长的力量是不一样的。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即要素驱动(factor—driven)阶段、投资驱动(investment-driven) 阶段、创新驱动(innovation-driven)阶段和财富驱动(wealth—driven)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从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逐渐进入创新驱动阶段; 与此相对应,2l世纪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也逐步转变为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此时, 域经济优势已不冉严重依赖于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的拥有状况,而是依赖于国家和企业的技术创新构想和技术创新能力。

  自从英国政府1998年正式提出“创新驱动型经济”这个概念以来,发展创新型经济已经成为各个国家优先考虑的战略目标。但是关于创新型经济的涵义,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见解。目前,在国内, 比较权威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个是南京大学洪银兴教授的定义,另一个是浙江大学吴晓波教授的解释。

  洪银兴教授认为:创新型经济是指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推动力,以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着力点, 以创新产业为标志的经济。它的基本特征为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结合,知识创新主体和技术创新主体的合作创新经济增长由主要靠物质投入(资本、劳动、土地)推动转向创新(知识、技术、制度)驱动,形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大学和科研机构介入技术创新体系。

  吴晓波教授则认为:创新型经济是指以信息革命经济全球化为背景,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推动力,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经济 (1)不同于单纯依靠劳动力投入或资本的增加,以严重消耗资源作为代价的“增长型经济”,创新型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以知识的生产、存储、分配和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2)不同于单纯依靠引进设备和技术, 以照搬外来技术为主要推动力的“模仿型经济”,创新型经济是注重培育本国氽业和R&D机构的创新能力,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以自主创新为目标和主要推动力的经济。(3)创新型经济不仅强调企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也重视创新带来的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追求社会与经济的和谐统一。

  综上所述,尽管人们对创新型经济还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短期内也很难达成一致意见;但足,对创新型经济内涵的认识,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应该是没有异议的:

  1.创新已经从驱动经济增长的一种要素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并扩散到整个经济体系,从而改变了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因为创新决定了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影响社会的资源配置方式,从而产生了任何其他因素都难以比拟的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2.知识和人才是创新型经济最重要的两个支撑要素,知识是创新的源泉,人才是创新的主体,可以说,创新就是二者的有机结合,或者说是知识的积累与人的创意和创造的融合:3.创新型经济本质上是“人本经济”,它体现了对人的自由和价值的尊重,核心理念是促进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型经济的产生[2]

  众所周知,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经济增长始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其后扩展到其他西方国家。100多年以来,经济学家们对于探索“经济增长的本质”尤感兴趣。“到底是什么驱动了经济的增长?”这是经济学家一直孜孜不倦试图解答的难题。从古典经济学派到新增长学派,根据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各个学派对经济增长的本质提出了各自的不同见解。而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资本决定论阶段;二是技术决定论阶段;三是人力资本论阶段。

  资本决定论起源于亚当·斯密(1776)的资本理论,哈罗德-多马模型(1939,1946)是其典型表达式,其理论核心是经济增长最终取决于资本积累率。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技术决定论逐渐取代资本决定论,成为西方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主流。技术决定论以罗伯特·索洛模型及其理论(1957)、西蒙·库兹涅茨(1959)、肯德里克(1972)与丹尼森(1962)等经济学家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理论为代表,其理论核心是:一国经济增长中的决定因素是技术进步,促进技术进步并将之用于生产是经济增长的关键。20世纪60年代初,舒尔茨(1961)正式提出了人力资本概念,由此人力资本理论开始建立和发展。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人力资本决定论成为重要分支之一,其理论以舒尔茨(1961)和贝克尔(1964)的人力资本理论为代表,其核心观点是:人力资本(特别是教育)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源泉。在经历了“资本决定论”、“技术决定论”、“人力资本论”之后,创新的重要作用日益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创新其实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新古典经济学派制度经济学派对经济增长现象的解释中均有关于创新的描述。但是两学派均未把创新作为直接推动经济增长的本质原因。最早真正将技术创新直接作为推进经济增长原因的是学者亚当·斯密卡尔·马克思。而进一步系统地提出创新概念并推动人们对创新进行深入研究应归功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了技术创新的概念。他认为技术创新就是企业家抓住市场机会重新组合生产要素的过程,并将技术创新归结为下列五种情况:(1)引进新产品或产出质量更好的产品;(2)使用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新的商品市场;(4)获得原料或半成品的新供应源;(5)实行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他将影响经济的因素划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认为人口、欲望状态、经济和生产组织的变动都是引起生产扩张的外在因素,而只有技术创新才是一个“内在因素”,“经济发展”也是“来自内部自身创造性的关于经济生活的一种变动”(Schumpeter,1912)。熊彼特认为,真正使资本主义强大起来的是源于创造性利润。在其名著《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中,熊彼特将创造性视为现代经济的第一助推器,而利润就是燃料。熊彼特的观点是:新产品和工艺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极其可贵的,各国政府应该通过赋予知识产权或者创新努力的其他成果以短期垄断的方式来鼓励企业家们。在熊彼特看来,正是由于企业家的创新行为,才使得资本主义出现周期性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后,伴随着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出现新一轮的、不同于以往经济增长周期的经济增长(被称之为新经济增长),新经济增长理论(又称为内生增长理论)在西方应运而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进入第四个阶段。新经济增长理论把技术进步放在经济增长的突出位置,技术创新更多地进入了主流经济学的视野,影响着发展研究与发展政策。

  新经济增长理论以特殊的知识与专业化的人力资本积累论为发展主体,由罗默卢卡斯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建立。他们在继承和发展技术进步论和人力资本论的基础上,在强调经济增长不是外部力量而是经济系统内部力量,尤其是在内生知识发展和技术变化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对知识外溢人力资本投资研究与开发收益递增劳动分工和专业化、边干边学、开放经济和垄断化等问题的研究,建立了新的经济增长模型,重新阐释了经济增长的源泉,提出了新的政策建议。正如罗默理论认为:“经济收益递增型模式,是以知识创新和专业化人力资本为核心的经济增长,它不仅可能形成资本收益的内部递增,而且可能使传统的生产力要素也随之产生递增效益,从而牵动整个经济的规模效益递增,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增长极限。”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看,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首先成为世界的科技强国,然后成为经济强国的。美国正是凭借其世界最具活力的科技创新大国地位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全面超越英国的。从现实来看,观察各国经济的发展,无创新型经济的由来、概念与意义第l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单纯的劳动力投入抑或是资本增加已经难以实现经济的突破增长。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日益明显,如果在全球供给过剩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传统工业化,很难在新的国际竞争中获得较多利益,而且,传统工业化已经不能成为发展时期后起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目前,发达国家在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上处于有利地位,已经较早地进入了加速增长时期,发展中国家也已经开始意识到如果还将自身置于国际产业链的低附加值域,长期增长和快速发展的目标就很难实现。过去备受欢迎的外国直接投资也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以严重消耗资源作为代价而换来的经济增长,对东道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在借鉴国外技术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模仿创新”、“自主创新”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以“创新”为核心的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目前,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产生的影响在全面展开,创新型经济所引发的新经济形态和增长周期正在酝酿之中。

  创新型经济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为技术创新;二为制度创新。正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2000年4月5日“白宫新经济会议”上所说,美国经济增长的原因,其答案不是单一的。他归结为四条,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有两条:一是新经济的性质,它以技术为动力,以创意(ideas)为引导,植根于创新和进取心;二是美国企业制度的力量。以美国经济为例,我们可以追溯创新型经济的产生过程。第一,从技术创新层面分析。美国在二战后一直重视科学技术的创新,从而率先进行了以计算机互联网发展等信息技术为主线的技术革命。信息技术革命以新的供给创造了新的需求,又以新的需求推动了新的供给,促进了社会总供求的良性互动,推动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从而延长了经济扩张期,降低了经济波动的幅度。同时,美国在生物技术、机电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上有许多创新的成果和专利应用到了生产中,产生了许多新的产品。美国的技术创新促进了企业的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跨国公司数量增多,企业产生了规模经济。第二,从制度层面分析。美国有一系列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主要制度和政策有:

  (1)引进科技人才制度。美国多次修改移民法,保证每年有一大批国外的科技人才获得HIB签证。企业也为科技人才提供优惠待遇及工作条件和职业发展机会,从而形成了吸引国外优秀科技人才的长期制度。

  (2)科技创新的投资制度。长期以来,企业有技术创新投资的积极性,形成了政府与企业共同投资进行研究开发的制度,保证了科学研究的科技投入持续增长。

  (3)高技术产业化的制度。美国鼓励兴办高科技园,实行军事高科技民用化,在企业建立了技术人股、技术人员享受利润分配股票期权等收入分配制度,这些制度能促进高科技迅速产业化。

  (4)专利制度。美国的专利制度有利于企业创新,企业通过获得技术和产品的专利而在一定时间内保留垄断地位,同时,科技创新会产生技术“溢出效应”(泰勒尔,1988),推动产业经济的发展。

  (5)特许制度。美国的企业为使技术快速传播且能尽快获得经济效益,实行了特许制度。特许制度有利于新技术的扩散,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美国还制定了一些有利于企业创新与发展的金融、财政等制度,由此可见,良好的制度是推动美国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美国的经济增长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范例,创新型经济在中国也初显端倪,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创新型经济的特征[3]

  创新型经济具有这样一些特征:

  1.新的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越来越依赖于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知识信息的产生并在经济、社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长期以来,社会经济领域,特别是生产部门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往往通过增加资本和劳动力的量的投入,随着世界经济变得越来越复杂,发展变化越来越迅速,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再加上社会经济领域中部门之间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知识信息的创新、加工、处理与传播势必成为发展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社会进步的中心环节,整个社会经济生产过程将围绕着创新的知识信息流来组织实施。

  2.在创新型经济中,知识信息的创新及加工处理在生产中占居主导地位,并逐步变成主要工作。因此,对创造性信息的获取方式与应用效率将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3.随着创新型经济发展,社会生产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模式将发生根本变化。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将使社会生产组织的管理机构更具灵活性、适应性,使其中的每个成员对决策过程的参与成为必要与可能,社会生产管理将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创新型经济与创造力教育化、市场化

  4.创新型经济进一步呈现国际性: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创新型经济突飞猛进,尤其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信息高速公路,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使超越国界的投资、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劳动和技术交流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这种潮流在本世纪末更趋强劲,各国的经济发展会越发显示国际化的趋势。创新型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生产国际化,使得创新知识和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使用方面占优势的国家处于经济竞争中的有利地位。新的国际劳动分工将更多地依赖于对创造性信息的加工、处理和迅速应用的能力。

  5.创新型经济使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创新的科学技术不仅通过对生产力诸要素的渗透和改造,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形成新的生产设备生产过程和新的产品,同时开创新的工艺,从而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源泉。创新型经济引起了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生产组织管理手段的变革,也促进了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改造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致使就业者层次发生了变化。从1970-1994年间,在经合组织所有国家整个制造业中,熟练工人就业数量增加了10%,而不熟练工人就业数量则下降了70%;与高技术相关的高工资就业量增加了20%,中等工资就业量下降了20%;按接受教育程度分,中学毕业以下的失业率是10.5%,而有高等教育学历的失业率仅为3.8%。

  6.创新型经济使创造性的科技知识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新的实践告诉我们,知识投资具有高回报率,它能有效地促进生产方式转变、产品换代和服务改善,因此,知识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当然,科技知识成为生产要素必须有一定的前提条件,这就是要求全社会具有知识的创造、传播、转化、吸收和应用的能力。正因为此,创新型经济与创造力教育如飞机两翼,它们的关系只能是相辅技术创新与科技产业化相成、推挽前进,两者缺一不可。

  综上所述,我们应从新世纪创新型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出发,充分认识提高人们创新能力的重大历史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的创新意识推动了创新型经济的发展,而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又促使人们向更高的创新层次发展。

创新型经济与传统经济有何不同[1]

  与传统意义的资源驱动、资本驱动不同,创新驱动有着巨大的“魔力”。有经济学家这样比喻:如果说经济发展是一艘航行的大船,投资拉动就好比是人力拉纤,而创新驱动则好比给大船装上了发动机。一般投资拉动型经济投入产出比只有1:2左右,而创新驱动则可以达到惊人的1:50以上。

  (一)投资驱动型经济模式为什么不可持续

  首先,由投资需求所产生的对于包括核心技术在内的外部资源的高度依赖,从根本上来说,与依靠创新与技术进步所支撑的现代经济发展趋势是背道而驰的,因而,很难支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其次,投资驱动,尤其是政府大规模的投资,会产生挤出效应,一方面挤压民间的有效投资,抑制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会对居民的收入产生挤出效应,导致内需不足。而一味地依靠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又会导致对国际市场的高度依赖,经济发展缺乏自主性。

  其三,资源环境代价大,经济发展的难度不断增加。而且这种缺乏自主性的外生性经济增长还容易招致国际上的压力,最终导致污染留给自己,利润送给别人,而别人还不领情的尴尬局面。

  (二) 创新型经济为什么可以做到可持续

  20世纪90年代,当中固的投资驱动型经济大显威力的时候,美国却在进行着一场被经济学家称之为“新经济” 的一场彻底变革,技术创新的浪潮席卷全国。在长达l0年之久的最长增长期,美国在微电子、半导体、激光、超导、生物工程、新材料、航天科技等许多尖端领域都有不俗的表现。“新经济” 的“新”,就新在经济发展的内生性和可持续性:

  首先,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解决了生产要素报酬递减的问题。创新和技术进步通过不断提高要素生产率,弥补了由于要素投入增加而导致的生产率下降并最终导致要素报酬递减的趋势,从而为经济长期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

  其次,经济发展需要各种各样要素和资源的组合,当其中的某一种要素或资源出现短缺时,经济发展就会因为该种要素或资源的短缺而面临瓶颈。而创新则可以通过新的发现与创造来突破经济发展由于要素或资源短缺所造成的瓶颈。

  最后,与经济发展所需的其他资源相比,创新、创意和创造是一种绿色资源,可以反复多次使用,而且越开发活力就越强,越使用效率就越高。所以,创新驱动既是经济阶段提升和要素结构变化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1.0 1.1 李建波.论创新型经济的涵义、特征与发展趋势[J].前沿, 2011(7):3
  2. 吴晓波.浙江省创新型经济蓝皮书2005[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2
  3. 李南征.技术创新与科技产业化[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08月第1版.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ixi,KAER,连晓雾,Mis铭,Lin,Tracy,苏青荇,LuyinT,陈cc.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创新型经济"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