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雷德·霍夫曼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Reid Hoffman)

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被譽為矽谷人脈之王

目錄

雷德·霍夫曼的簡介

  雷德·霍夫曼,1967年8月5日出生。LinkedIn聯合創始人,曾經擔任過PayPal高級副總裁。是矽谷最有名的天使投資者之一,曾經投資過60多家創業公司,包括FacebookDigg

  雷德·霍夫曼被譽為矽谷“人脈之王”。雖然其貌不揚,但對於很多矽谷創業者來說,他是殿堂級人物。如果只從外形上看,他也算得上是 “重量級”。矽谷的同行評價他說,此人腰圍粗獷,頭髮常常很蓬亂,即便以矽谷的標準來看,他的衣著也上不了臺面。

  外人似乎很難把霍夫曼這樣一個肥胖、一臉和氣的家伙和那些西裝革履、滿目精明的風險投資家掛上鉤,但霍夫曼的確做到了專業投資者所達不到的境界。這位看上去有點不修邊幅、已過不惑之年的斯坦福人,已經成就了近年來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幾家網路公司——不論是2002年他創辦的LinkedIn,還是後來投資的社交游戲開發商Zynga以及Facebook。

  雷德 · 霍夫曼最早投資了Facebook,十年間升值2萬倍,過去十年,他總共投資了 140 家初創公司,包括 Facebook、Groupon、Zynga、Airbnb、Flickr、Digg 等。如今他是全美頂尖風投 Greylock Partner 的合伙人,並身兼矽谷社交新寵 Shopkick、Wrapp 以及 Edmodo 等 8 家公司的董事。你會發現,雷德 · 霍夫曼似乎已經成了你在矽谷創業必須見的人,他儼然已經成為了矽谷“最有權勢的人”。

  霍夫曼是 Facebook 最早的天使投資人,也是全球第三大社交網路 LinkedIn 的創始人。

  " 在矽谷如果你想創業,霍夫曼是第一個你應該找的人。 "

人物經歷[1]

  童年沉迷於游戲 12歲掙得第一筆工資

  霍夫曼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長大,童年時代的霍夫曼沉迷於電子游戲。他在伯克利長大,儘管才智超群智力過人,但中學時在學校里的成績通常是B或C。他的父親威廉姆 ·霍夫曼(William Hoffman)是一名房地產律師,在回憶霍夫曼的童年時表示,他的兒子經常表現出驚人的專註力。比如,他5歲時喜歡在睡前聽父親講《指環王》里的故事,而每次聽完都覺得不夠過癮,在父親還沒有講述時就自己繼續往前讀,父親每次翻開書,都看到書簽已經放到後面的書頁里了。

  12歲那年,霍夫曼不經意地走進了1978年開發的角色扮演游戲RuneQuest的游戲製作商Chaosium的辦公室,它將一本用紅筆標註自己建議的手冊扔進一位游戲開發者手中。那周一開始霍夫曼就開始為那家游戲開發商工作,幾周之後,他賺到127美元,這是他生平第一次領導的工資。

  霍夫曼回憶到:“這件事使我父親對我所做的事情轉變了想法,他意識到我能以此為生,靠這項技術賺錢生活。”

  霍夫曼依然沉醉於對游戲的迷戀中,他對多人游戲機制和社交體系的聚合方式頗為感興趣。一直縈繞在他心頭的一個問題是:是什麼將人們聚合在一起?

  斯坦福到牛津 洞悉社交媒體前景

  1985年霍夫曼進入斯坦福大學學習,主修符號系統學,研究電腦人工智慧之間的關係。他很快結識了PayPal的創始人彼得 ·泰爾(Peter Thiel)。泰爾是一位自由主義者,經常將霍夫曼描述成在政治光譜中和他處於對立面的社會主義者,總是對於創建社會團體感興趣。兩人成為親密的朋友,經常長時間在一起探討政治、經濟和哲學。

  1990年霍夫曼作為馬歇爾學者前往牛津大學攻讀哲學碩士學位。此時他似乎致力於從事學術研究工作。“我的理想是作為一名公共知識分子參與到社會活動中去”,他的研究課題是探索人類思想實驗的局限性。但到冬季學期里,霍夫曼意識到作為教授的學者生涯在諸多方面都會受限,他的理想抱負很難得以施展。

  又一次,這還是關於規模的問題。

  “當你寫一篇學術著述,只有很少的人會理解它,而且只能發表一次,”“但如果你創建一種惠及普羅大眾的服務,你就能直接影響到上百萬甚至上億人。”

創業經歷

  Paypal第一桶金

  在福布斯2012最佳創投人榜單上,39%的人至少雷德·霍夫曼擁有一個斯坦福大學的學位,而1988年和1996年斯坦福創業企業的收入占矽谷總收入的60%。矽谷、斯坦福、創業、風投,已經盤根錯節地交織得不可分離。而霍夫曼則將四者融於一身。

  最初走出校門,他便進入蘋果電腦以及日本富士通做產品管理,其後,他又與人合辦了他的第一家公司——SocialNet,一個網上交友、約會網站。

  在經營SocialNet的同時,霍夫曼還兼任了當時一家電子貨幣交易平臺運營商PayPal的董事會成員。PayPal的創始人之一彼得·泰爾(Peter Thiel)是霍夫曼的大學同窗,兩人志趣相投但性格迥異。泰爾是一名自由主義者,而在他眼裡,霍夫曼更像一名社會學家。

  霍夫曼在SocialNet的成就遠不如他當時兼職的這家公司更讓人津津樂道。不管怎麼說,霍夫曼的確利用到了他的SocialNet(社會關係),並最後正式加盟PayPal。當後者在2002年被eBay斥資15億美元買下的時候,他已經升居PayPal的執行副總裁

  PayPal於2002年上市,霍夫曼搖身成為千萬富翁。《紐約時報》採訪霍夫曼時,他自我爆料說,拿到第一桶金之後,泰爾購買了一輛法拉利跑車,他自己原本想買一輛奧迪,但最後只買了一輛謳歌(Acura),把大部分錢投入到矽谷第一家太陽能面板公司Nanosolar中。

  他說:“我會考慮這些錢的價值。如果我只有7.5萬美元,我是購買一輛豪華汽車,還是參與改變世界?”

  身形龐大的霍夫曼當前仍然駕駛著他的綠色謳歌,而Nanosolar已經成長為一家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企業。霍夫曼是否有改變世界的能力不好下斷語,但他在風險投資方面的眼光的確獨到。

  LinkedIn的成功

  在Ebay買入PayPal後不久,霍夫曼便和他人聯合創辦了LinkedIn,這是第一家商業領域里的線上社交網路,於2003年正式啟動。在2007年成為LinkedIn的主席及總裁之前,他一直任CEO一職。

  和霍夫曼後來投資的Facebook不同,LinkedIn是面向商業客戶的社交網路公司。它主要讓註冊用戶維護商業交往中認識並信任的聯繫人,用中國人的話來說,就是“關係網”或是“人脈”(Connections)。用戶可以邀請他認識的人成為“關係圈”的人。

  LinkedIn帶有非凡的“交際”能力,在不到10年的時間,已在200多個國家擁有超過1.35億個用戶。當下,平均每一秒鐘就有一個新會員加入LinkedIn。有海外分析師把它歸類為求職招聘及建立工作人際網路的網站,對象同時包括消費者和企業用戶。由於它提供“獵才解決方案”,為招聘人才的公司與求職者配對,因此可以賺取相關的服務費用。

  業界分析師認為, LinkedIn的盈利模式更像是採用“軟體即服務”(software-as-a-service),即按客戶需求提供相關軟體,根據服務功能及內容收費,這與Facebook等消費者為主的社交網站不同。從功能來看,它類似於客戶管理軟體供應商Salesforce、銷售網上人力資源管理軟體的SuccessFactors或提供網上會計程式的NetSuite。

  簡而言之, LinkedIn不僅可以依靠廣告收益和網上服務,同時可以利用很多其他途徑賺錢。例如在2010年,LinkedIn有56%的收入來自於主動尋找客戶的服務,僅44%收入來自網上銷售。《福布斯》曾這樣對比LinkedIn和Facebook,用戶每月花在前者的時間是18分鐘;而後者達6.4小時。但如果從收入來看,結果大相徑庭——LinkedIn平均從每位用戶處獲得1.3美元,而Facebook僅從用戶處獲得6.2美分,整整相差20倍。

  在美林等國際投行的推動之下,LinkedIn終於在2011年5月19日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集資3.5億美元,成為首家上市的大型社交網站。LinkedIn原先定價僅為32美元,但受到熱捧後,一舉調高至45美元,結果開盤時卻躥升至83美元,首日收盤報94.25美元,較招股價上漲109.44%。按當時收盤價計算,這家公司市值突破了89億美元,成為自Google上市以來最大規模的網路公司IPO。持股量近20%的霍夫曼顯然也再次享受到了天使的賺錢快感。

  風投

  霍夫曼努力把PayPal和LinkedIn的成功延續到其他互聯網企業上。2010年,他受邀加盟有近40年曆史的元老級風投公司——格雷洛克合伙企業(Greylock Partners),管理一筆約2000萬美元的開發基金。他的投資風格是廣撒網,當然目標仍然是以社交類網站為主。

  他廣撒網到什麼地步?僅外界已知的IT行業項目就有80多個。有人可能會覺得他這麼多的天使項目有點把企業當作白菜來買。不過如果仔細翻查霍夫曼的投資成果,就會發現,他的確有從砂堆中發現鑽石的能力。

  最引人註目的例子便是Facebook。其實早在Facebook第一次募資時,霍夫曼便已經加入,也正是他介紹Facebook創辦人馬克·扎克伯格與他的舊同窗彼得·泰爾見面,那次面談促成了泰爾對Facebook最早的50萬美元天使投資

  2004年,霍夫曼向Facebook投資了4萬美元。如今,他和妻子共持有470萬股。

  在Facebook之後,霍夫曼在社交游戲公司Zynga上的投資也為外界所津津樂道。這個公司成立於2007年6月,主要是開發一些網頁游戲,併發布在Facebook及Myspace等社交網站上。和在Facebook的投資一樣,霍夫曼本人早在Zynga第一輪融資的時候便已加入,同時還成為董事會成員。Zynga在2011年上市招股書中透露,這家成立僅4年的公司獨立用戶已經達到1.48億,遍及166個國家和地區。Zynga在LinkedIn上市後兩個月左右也進行了IPO,在2012年3月,市值一度突破了108億美元。

  霍夫曼的白菜名單中還有很多知名的網站,包括了Wikia、Permuto、SixApart、thesixtyone以及shopkick等。由於幾乎所有前景廣闊的社交媒體初創公司的創立,霍夫曼都有參與。難怪在《福布斯》2012年科技界“全球十大風險投資家排行榜”中,他躋身前三。

投資經歷

  投資扎克伯格[2]

  2004 年秋天,美國門羅公園沙丘路兩旁的橡樹如撐開的金色巨傘。雷德 · 霍夫曼 ( Reid Hoffman ) 領著哈佛大學二年級學生馬克 · 扎克伯格 ( Mark Zuckerberg ) 走進了一間普通辦公室。霍夫曼的 PayPal 前同事、風險投資人彼得 · 蒂爾 ( Peter Thiel ) 正等著他們。

  扎克伯格沒穿正裝,短袖衫、牛仔褲和阿迪達斯的橡膠人字拖鞋,坐在沙發上陷入沉思,偶爾回答幾個問題,然後呆呆地看著霍夫曼和蒂爾。

  提起與扎克伯格初見時的情景,我眼前的霍夫曼露出了狡黠的笑容。5 月 24 日午後,在北京亮馬橋四季酒店的第 26 層,坐在一張棕色軟皮沙發上,霍夫曼向我們抖出了投資秘籍,夾雜一些矽谷的八卦。

  初見扎克伯格時,霍夫曼剛創立一年多的職業社交網站 LinkedIn 的用戶已接近 100 萬,他認為社交媒體是大勢所趨。彼時,扎克伯格的校園交友網 Facebook 不到半年也已聚集 20 萬用戶,但遇到了資金問題。霍夫曼和蒂爾正考慮是否要給這個年輕人一筆資金。

  扎克伯格沒有裝腔作勢,他說了幾個朴素的想法,比如在 Facebook 中加入 Wirehog 這種社區分享服務,使其真正實現圖片分享。這讓霍夫曼和蒂爾印象深刻,並決定投資 50 萬美元。2012 年 Facebook 在納斯達克上市,這 50 萬美元成了矽谷歷史上最有遠見的投資之一,十年間升值 2 萬倍。截至 2014 年 6 月 27 日,其市值已達 1723 億美元,用戶超 10 億,在新一代的矽谷公司中遙遙領先。

  " 扎克伯格幾乎具備優秀創業家的全部特質,他有非常好的產品感覺和技術能力,並且成長迅速,他值得投資。" 霍夫曼說。

  遺憾當初未投資小米[3]

  2015年5月28日,在北京舉行的“全球創新論壇”上,雷德如是回憶:“雷軍當初聯繫過我,想得到我的投資,但我沒有答應。”對於當初未投資中國移動互聯網公司小米,他感到“很遺憾”。

  讓雷德遺憾的中國公司小米誕生於2010年,憑藉用互聯網模式開發手機操作系統、發燒友參與開發改進的模式,該公司發展迅猛。2014年年底,該公司估值已達450億美元。這一巨大的成功對於每一個“擦肩而過”的投資人無疑都是筆不小的損失。

  “作為投資人,為了避免虧損,你必須要進行各種權衡。但當損失發生時,不要沉湎於過去。”當日的論壇上,被稱為矽谷“創投教父”之稱的彼得·蒂爾以自己的切身經歷“安慰”雷德。作為雷德的老朋友,彼得與前者同為Facebook的投資人。所不同的是,彼得是在第二輪才投資Facebook,所以並沒有取得雷德那樣可觀的收益。

  雷德透露,作為投資人,他看重的創業者需要跟許多人不一樣,並且要有自己獨到的眼光和思路。他以Facebook的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為例指出,儘管2004年扎克伯格找他尋求投資時,還是一個“沒穿正裝,短袖衫、牛仔褲和人字拖鞋”的內向的年輕人,但他還是看中了Facebook的潛力,這一眼光最終被後來的事實證明。

  錯過了小米機會的雷德,顯然不願再錯過小米所代表的中國機遇。他參與創辦的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全球用戶數已突破3億人,去年年初,LinkedIn組建中國團隊,中文成為第22種LinkedIn官方語言。雷德這次來京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幫助LinkedIn更好地實現本土化。

雷德·霍夫曼給畢業生的忠告[4]

  霍夫曼提到的三個成功秘訣是:競爭、人際交往和冒險。

  激烈的競爭:明確自己的方向。

  你畢業時,你必須得承認無論你畢業於哪所大學,都不意味著一份穩定的工作。霍夫曼說到,在剛剛畢業時,他也選擇錯了,後來,他對自己進行了定位,明確自己要選擇什麼樣的道路,他不斷問自己:我對自己的定位是什麼?我應該找到什麼樣的工作才適合自己?怎麼講工作和興趣很好的結合在一起?怎麼在眾多機會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

  面對激烈的競爭,你需要打敗你的對手,從中脫穎而出,但你必須具備雄心壯志、很好的營銷能力以及良好的專業素養。

  此外,多少錢決定了你現在可以去的地方,多少雄心壯志決定了你將來會去的地方,而營銷能力決定了未來別人會願意支付多少工資給你。

  人際網路:學會與人打交道

  無論哪份工作,都要學會與人打交道,當你在尋找一個工作機遇時,其實就是在尋找一個影響你或你想成為的那個人,所以,為了儘快的讓自己變得更好,可以和你想成為的那個人在一起相處,通過你認識的人去認識他們。

  例如在LinkedIn,你擁有幾百人,實際上是擁有一個200萬人的交際中心。

  冒險精神:敢於嘗試

  其實在我們的應試教育中,很少鼓勵學生去犯錯,但犯錯才是成為學習的一部分,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你不一定知道哪個點的計劃才是最好的,只有通過不斷地嘗試、錯誤了,你才能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

  當我畢業時,我不清楚是要去市場還是產品開發,後來我去了蘋果那裡免費工作,實踐讓我明白了我想去哪裡,怎麼去實施。

  在大學里或許是那些最優秀的學生犯錯最少,但是在職場中,最成功的往往是那些敢於冒險的。

  在職場中並不可能一帆風順,你要敢於去冒險,迎接挑戰,這樣每當你剋服了相關難題,你就進步了,你的優勢也就越來越明顯了。

  不要害怕旁人對你說這個工作多麼有挑戰性、有多難就逃避了,其實越是有挑戰性的話,爭奪的人就越少,你的機會就越大。

參考文獻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LuyinT,苏青荇,nonameh,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雷德·霍夫曼"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