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07个条目

HPT模型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HPT模型( HPT model )

目錄

什麼是HPT模型

  HPT模型是以一種結構化(而不是線性的文字描述或列表)的形式,為提高人類績效提供指南。績效技術模型在於揭示工作環境的複雜性和所有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從而為績效技術從業人員說明如何在工作中提高績效的操作步驟。績效技術模型的構成要素:系統方法和績效問題。

HPT模型分類

  1.Byron Stock & Associate 模型(BSA模型)

  BSA85模型、BSA96模型

Image:BSA85模型.jpg

Image:BSA96模型.jpg

  2.Branson模型

Image:Branson模型.jpg

  3.ISPI的HPT模型

Image:ISPI的HPT模型.jpg

HPT模型操作步驟[1]

  HPT模型的操作步驟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績效分析:包括組織分析崗位分析環境分析等內容。

  (2)績效差距分析:產生績效差距的原因分析。

  (3)設技/開發:包括績效支持、員工發展、組織交流、人力資源財政系統等方面的設計與開發。

  (4)執行:包括管理改革、過程咨詢員工發展通信、網路、聯盟等方面的內容。

  (5)評估:包括形成性、總結性等方面的評估。

  Image:HPT模型操作步骤图.jpg

  圖1 HPT模型操作步驟圖

HPT模型與ISD模型的比較分析

  (一)理論基礎

  HPT與ISD的理論基礎如下表:

表1
HPT的理論基礎ISD的理論基礎
行為主義
預測行為
教學系統方法
運用系統方法解決教學問題
教學設計著重於對學與教的系統的設計開發
診斷分析系統
通過數據理解行為,診斷差距,
確定起因
教育傳播理論
說明教學傳播過程所涉及的要素,解釋各要素
之間的動態聯繫
教學過程是一個複雜動態的傳播過程
傳播過程要素構成教學系統設計的基本要素
教學系統設計和組織學習
HP模型的先驅——ADDIE
(分析、設計、開發、實施和評估)模型
教學理論
為解決教學問題而研究教學一般規律
教學理論的發展需要產生教學設計
古今中外的教學理論為教學設計提供了豐富的科學基礎
教學設計與教學理論互促互進,共同發展
組織設計變革管理
改變組織和個體績效
評價
確定干預的價值與影響
學習理論
行為主義聯結學派心理學為基礎的斯金納程式
教學運用促使教學設計誕生與早期發展
學習理論為教學設計提供了更多的科學依據和
思想基礎,如認知心理學、聯結-認知理論等
隨著學習理論的發展,教學設計本身的理論結
構將趨於完善
管理科學
區分“思想者”和“行動者”,
描述工作和任務

  從表中可以看出,HPT將ISD作為其理論基礎之一,所以ISD的理論基礎都將對HPT產生影響,其中影響模型的兩個主要理論基礎,我們認為應當是系統方法和行為主義。

  1、系統方法

  系統方法指一種比系統分析更為一般,因此也缺乏確定性的思想。簡單的說,這種思想是從整體上看問題,包括對所有分支問題、所有的內部交互作用、所有的外部聯繫,以及問題所處境脈的完全審視。(Alexander Mood, 1964)

  2、行為主義

  隨著程式化教學開發的進程,分析、設計、試驗和修正的迴圈變得越來越正規。編程者得出結論,相對於刺激、激勵、反應和強化的細節安排而言,開發過程對其程式的成功更為重要。他們發現:“程式化是一個過程。”(Markle&Tieman,1967)而且,該過程與按照系統工程學模型提出的分析、設計、評價、實施的迴圈高度一致。

  當然,HPT模型較之ISD模型,其理論基礎更加廣泛,更具有開放性,還包括控制論、組織學、管理學、工程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並且,願意任何領域的優秀成果,並不局限於某個學科領域。

  (二)流程分析

  HPT模型的工作流程為:績效分析——原因分析——選擇/設計/開發——執行——評價,而ISD模型工作流程為:分析——設計——開發——實施——評價。 我們可以看出,他們都遵循了ADDIE模型的操作步驟,只是在HPT模型中,強調了分析部分的作用,這也體現了HPT模型的目的是為了尋找原因、縮小差距和改進績效

  (三)組成部分

  我們把國際績效促進協會(ISPI)發佈的HPT模型(2004)和迪克-凱里的ISD模型的組成做成列表,這樣就可以清楚的對二者的組成做出對照。

表2
HPT模型ISD模型
分析組織分析 環境分析 差距分析教學分析 學生和環境 需求分析
設計/開發原因分析
績效支持 職位分析 員工發展
組織交流 人力資源 財政系統
績效目標
評價方案 教學策略 教學材料
實施管理改革 過程咨詢 員工發展
通信、網路和聯盟的建設
評價形成性 總結性 確證性評價
元評價
形成性評價 修改教學 總結性評價

  根據這個對照表,可以看出,績效技術模型同教學系統化設計模型所要說明的操作步驟大體一致,但是,績效技術模型由於立足於提高績效,其與ISD模型有如下不同之處:

  分析問題更細緻:在HPT模型中,“原因分析”被放在顯要位置,其中詳細描述了需要解決的問題及其影響因素。即需要對需求分析做較為詳盡的報告。

  解決問題更具體:與ISD模型不同的是,HPT模型將設計、開發和實施的對象更為明確化,並例舉多方面因素,包括財政預算。並且,在具體個案的實施中將更加複雜。

  “元評價”的提出:與ISD模型中的“修改教學”不同,元評價的監控作用較為明顯,起到了“質量保障”的作用。原因在於績效改進的實施大部分發生在HPT模型中的部分環節,而非全部,對每個環節的評價(績效考核)就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 羅輝,張俊娟編著.培訓課程開發實務手冊.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06.

相關條目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jane409,方小莉,林巧玲,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HPT模型"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