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弗朗斯瓦·魁奈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F.魁奈)
弗朗斯瓦·魁奈(Francois Quesnay)
放大
弗朗斯瓦·魁奈(Francois Quesnay)
法國重農學派的創始人和領袖:弗朗斯瓦·魁奈(Francois Quesnay)

目錄

弗朗斯瓦·魁奈簡介

  弗朗斯瓦·魁奈(Francois Quesnay 1694—1774 )是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奠基人之一,法國重農學派的創始人和重要代表。一般記述都說他於一六九四年六月四日生於巴黎的蒙福爾·拉穆里(Mortfort-l'Amaury )的梅里(Mèrè)村,他的父親尼古拉·魁奈(Nicdlas Quesaay )是個律師。但也有人說,魁奈出身於一個有才能的地主家庭。家庭經濟情況雖不很困難,但因兄弟很多(據說在兄妹十三人中他排行第十),因此未能受到很好的教育,甚至到十一歲時,仍然目不識丁。有過一段令人難以置信的如下傳說:魁奈有強烈的學習要求,曾有一次微明即起,從梅里村出發,步行幾十公裡到巴黎,買到所要的書,在當天回家的途中,就把它閱讀完了。魁奈十三歲時喪父,因想行醫,十六歲時到一外科醫生處做學徒。不久到巴黎著名雕版術家羅歇福(Pierre de Rochefort )的門下工作五年,同時在附近的大學研究醫學,並學習化學、植物學、數學、哲學等。五年後回鄉,在蒙脫(Mantes )開業做外科醫生,時年二十四歲。作為醫生,他的聲譽日漸提高,很多知名人士亦去就診。

  一七三○年他發表了論文《放血效果的觀察》(Observationssur les effets de la saignée ),很受醫學界的重視,並因此和當時著名外科醫學者佩洛尼(Le Peyronie )等相識,被聘為巴黎外科醫學會的常任秘書,因而移居巴黎。一七三六年又發表《動物經濟論》(Essai Physique sur l’Econolnie animale ),論述了生理學的哲學基礎。在一七四七年該書的第二版中,企圖在生理學的基礎上建立心理學,從自然法的觀點,提出自由放任的主張和關於人類的社會性的看法。作為魁奈經濟學說基礎的社會哲學,已經在這一著作中開始萌芽。一七四九年,魁奈五十五歲時,被任為法王路易十五的寵姬朋巴陀侯爵夫人(Madame la Marquise de Pompadour )的侍醫,住進凡爾賽宮。一七五二年,因治愈皇太子的痘瘡有功,又被任命為路易十五的侍醫。由於他的醫學上的成績和治好國王和皇太子疾病的功勞,由國王賜封為貴族。魁奈從移住凡爾賽宮後,有更多的機會同哲學家和思想家交談,藉以熟悉法國的政治經濟情況。

  當時法國因柯爾貝爾執行犧牲農業扶植工商業的重商主義政策,經濟問題十分嚴重,政困難,人民生活痛苦,這一切自然成"為人們談論的中心。正如伏爾泰(Francois-Marie Voltaire l694—. 1778 )以他慣用的俏皮筆調所寫的:“全國總算談厭了詩文、喜劇、悲劇、小說、道德觀念、神學等問題,到頭來討論麵包問題了。”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魁奈把研究對象轉向哲學,並更進一步轉到經濟學上來。在宮中和魁奈經常聚會的哲學家和思想家,有狄德羅、達蘭貝爾、愛爾維修、孔狄亞克等,同時有許多經濟學家也經常見面,如米拉波侯爵、里維埃爾的邁爾西埃、杜邦·德·奈穆爾、勃多、杜爾哥等,他們後來結成了經濟學說史上有名的重農主義學派。重農主義譯自 Physiocracy 一詞,原意為自然的主宰,有服從自然法以求最高福利的意思。後來亞當·斯密在《國民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中把它和重商主義併列起來說明,把重商主義稱"為商業制度,重農主義稱為農業制度。在凡爾賽宮中和魁奈經常來往的思想家中,狄德羅和達蘭貝爾是《百科全書》的編纂者,《百科全書》第一卷於一七五一年出版。魁奈在一七五六年出版的第六捲中,發表了《明證論》和他的最初的經濟論文《租地農場主論》,在一七五七年出版的第七捲中,發表了《穀物論》,由此開始了作為經濟學家的活動。魁奈在凡爾賽宮中的有力的庇護者朋巴陀夫人,於一七六四年去世,這使他在皇宮中的地位降低了。一七七四年路易十五逝世後,魁奈退職,同年十二月,他死於凡爾賽宮,享年八十歲。

魁奈的經濟著作

  魁奈從一七三○年發表了《放血效果的觀察》之後,直到一七五三年,曾繼續發表過許多醫學上的論著。他在業餘雖然對勒內·笛卡爾Rene Descartes)和馬爾勃朗舒的哲學著作頗感興趣,尤其是馬爾勃朗舒的《真理的探求》(Recherche de la vérité),對他的影響很大。因此,有人甚至認為馬爾勃朗舒的哲學是魁奈的世界觀和學問的體系的基礎。但魁奈在哲學上,除《明證論》等很少幾篇外,沒有發表過其他論著。如上所述,魁奈是在凡爾賽宮中生活時,把他的研究從醫學和哲學轉到經濟學上來的。魁奈的思想也和當時大多數人的想法一樣,認為法國財富生產的顯著減少,首先是由於重要產業部門農業的衰退,因此,要使占國民大多數的農民富裕起來並增進國民的財富,最重要的是把法國的農業重新振興起來。他在《百科全書》中發表的《租地農場主論》和《穀物論》這兩篇最初的經濟論著中,就反映了這種思想。

  他把當時大農經營和小農經營這二種類型、即資本富足的租地農場主的三圃式馬耕經營和資本貧乏的農場主的二圃式牛耕經營,進行比較,說明從補償費用後還有剩餘以增進國富的觀點來看,事實確證前者比較優越。因此認為要振興法國的農業主要在於大農經營化。在這個論證的推理中,他充分運用了“純產品”(Produitcnet)這個概念(它後來成為魁奈經濟理論的中心)。他在《穀物論》中開始使用了“純產品”這個名詞,在《穀物論》後面還附有十四條的《經濟管理的原則》是後來的《農業國經濟統治的一般準則》的雛型。該《原則》和《租地農場主論》及《穀物論》一起,已經為著名的《經濟表》準備好了必要的基礎理論。除上述兩篇論文外,魁奈還為《百科全書》寫了形而上學的論文一篇和經濟學的論文三篇。後因《百科全書》的唯物主義色彩過濃,一七五九年被禁止發行,這些論文也就未曾發表。其中《人口論》和《賦稅論》兩篇論文的手稿,後被相繼發現而發表在一九○八年的《經濟社會思想史評論》上。 

  在《人口論》中討論了法國人口減少問題及其原因,批判了有關的政策上的錯誤。它的基本論點,大體上和《租地農場主論》和《穀物論》相同,認為人口的增長依靠財富的增加。在這裡它著重從國民的有效需求來討論財富,因此強調了財富生產中的人的作用,有很多地方使人感到和他後來所論述的基本理論有些矛盾。但它畢竟是研究重農學派經濟理論中關於財富、價值、價格、貨幣、國內商業和國外貿易等的重要文獻。在《賦稅論》中,原則上主張賦稅應從“純產品”中徵課,同時反對租稅包徵制度。一七五八年,魁奈和馬利維爾合寫的《關於人口、農業與商業饒有興趣的提問》不署名地發表千米拉波的《人民之友》第四部的最後部分。在這一著作中,共分氣候、土地、耕作、人口、穀物、家畜、亞麻、大麻與油料、葡萄園、果樹、河川、習慣、商業、都市、財富等十四章,計二百二十八項,對約一百年來的事實進行了調查,對各地學會提出了提問書。在這些項目中,不僅幾乎完全包括了當時的社會經濟事項,而且企圖在這些提問中,通過事實的調查,為他的理論提供論據。就在一七五八年末,魁奈的名著《經濟表》(Tableau Ecollomique)第一版印刷出來了。而上面提到的這些著作,都和《經濟表》的寫成有密切關係。

  魁奈編寫《經濟表》的最初目的,可能並不是為了發表,所以第一版只於一七五八年十二月由凡爾賽宮內印刷了幾部,當年的印刷本至今尚未被髮現。推斷為第一版印刷所用的手稿,於一八九○年被奧地利的斯退芬·鮑威爾教授在巴黎國立文書保管所的米拉波侯爵的文書中發現;同時還發現了一七五九年只印刷了三部的第二版修正本。前者刊載在翁根(A.Oncken)所著的《經濟學史》中,後者於一八九四年以照相版發表在英國經濟學會為紀念魁奈誕生二百年所出版的紀念刊中。《經濟表》的第三版,是把第二版加以增訂,於一七五九年的年末出版的。魁奈的《經濟表》,不但後來受到馬克思的重視和高度評價,就是在當時也深受重農學派的推崇,如米拉波就認為《經濟表》是人類在文字和貨幣之後的第三大發明。但《經濟表》是相當難於理解的,為此米拉波於一七六○年在其所著的《人民之友》第七部,發表了《附有說明的經濟表》。這對一般人來說,仍較難於理解,於是在一七六六年又發表了《經濟表的分析》,並附有《重要的考察》。《經濟表的分析》於一七六八年又曾加以增訂,可說是今天理解《經濟表》基礎理論的最簡明的文本。

  《經濟表》在最初印刷時,曾附有以《蘇理氏王國經濟精華》為題的二十三條經濟管理原則,一七六六年最初發表《經濟表的分析》時沒再附上,但在一七六七年出版的、由社邦·德·奈穆爾所編的《重農主義》中又加收入,不過刪去了“蘇理氏”這幾個字,原先的二十三條已增為三十條,標題則改為《農業國經濟統治的一般準則》。結果魁奈的《經濟表》,包括未被髮現的第一版在內,原表計有十一表,上述《經濟表的分析》中所示的 “圖式”,以及根據“圖式”而來的略表,計有五表。此外,把為了說明魁奈的經濟表,出自米拉波之手的各種表均算在內,共計大概有四十六表。 “原表”和“圖式”的不同點,簡單他說在於,“原表”是把社會財富的再生產,以土地所有者階級所得的再生產為中心來考察,“圖式”則把重點放在生產階級經營資本的再生產上;“原表”把土地所有者、生產、不生產三個階級間的財富流通、分配關係,直接作為屬於各階級個人之間的關係來表示,“圖式”則作為階級相互間的關係來表示。

  因此“原表”以漸次地部分地進行的方法來表示它的過程,“圖式”則是以總體地進行的方式來表示,遠比“原表”能夠把國民經濟的再生產過程巨集觀地加以掌握和表示。比較這二種《經濟表》,不難看出,“圖式”的說明更能表達魁奈的意圖。一七六六年,魁奈在《經濟表的分析》之外,還寫了許多篇其它的經濟論文。其中有《對於H 氏記錄的回答》、《關於商業的H 氏和N 氏第一次對話》、《蒙脫陀安氏關於商業的考察》(Observationssur le Commerce par M. Montaudoain)、《關於手工業勞動第二次對話》等,在這些論文中詳細地討論了商業和工業的不生產性問題,是重農學派關於這個問題的重要文獻。同時魁奈還寫了《關於貨幣利息的考察》(1766)、《第一經濟問題》(1766)、《第二經濟問題》(1767)等。對這些論著,一方面限於篇幅,另一方面由於其主要論點在所選譯的論文中,基本上已經都談了,因此本《著作選》未再收入。此外,魁奈所寫的《自然權利》(1765)和《中國的專制制度》這兩篇論文,這裡已加選譯,不過《中國的專制制度》亦因篇幅過長,只選譯了其中的一章。米拉波是魁奈思想最熱心的信奉者,也是魁奈的經濟理論最忠實的祖述者。米拉波的《農業哲學》是在魁奈指導下寫成的。這本書對魁奈的經濟理論的普及,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其中的第七章據說是魁奈自己執筆的,對於經濟表的研究有很大幫助,所以也予以選譯。

魁奈的經濟研究方法和自然秩序論

  (一)關於財富的概念經濟問題的研究是離不開財富的,因此對於財富的意義必須首先有明確的規定。魁奈對此也有很好的說明,在《農業國經濟統治的一般準則》中曾這樣說:“有使用價值而沒有出賣價值的財物和有使用價值又有出賣價值的財富應該加以區別”。雖然財物和財富都必須有使用價值,但財物沒有出賣價值,而財富則有出賣價值。因此一種財物要它成為財富,還要有一定的條件。在《穀物論》中說:“總之必須承認,土地生產物本身還不是財富,只有當它為人所必需和買賣時才是財富。因此,土地生產物只有在它能滿足人的一定需要,和有一定數量的人口的情況下,才作為財富而且有高的價值”。同時還進一步說明使產物具有出賣價值的根源。“生活在社會中的每一個人,並不能由自己的勞動生產出滿足自己所有欲望的財物。各人出賣自己的勞動生產物,以換取自己所缺乏的東西。就此所有的東西,都因為是買賣的對象,由於人和人之間的相互交換而成為財富”。這些話表明一物必須有滿足人們一定需要的使用價值,同時在有一定人口的情況下,各人分工生產。相互交換生產物來滿足各自的需要,因而具有出賣價值、也就是交換價值時,才成為財富。

  (二)人口、消費、需求、價格、價值的關係魁奈在分析經濟問題時,特別重視消費和人口,以及在財物交換中“價格”的作用,並由此聯繫到價值的理論。在《人口論》中,魁奈說:“人是由於自己的消費而變得有益的”。又說:“消費是再生產的不可少的條件。但這二者之間是由一個共同的重要條件聯繫著,那就是價格”。在《穀物論》中則說:“土地之所以是財富,只因為土地生產物是滿足人類的需要所必要,使這種財富成為財富的根源,實在就是需要。因此在有肥沃土地的王國,則人口愈多,它的財富亦愈多。”很顯然,有人才有消費,才有需求,才有交換,才有價格,也才有價值問題。但另一方面,人必須依靠財富來維持其生存和生活,因此人口的增長,又以財富的增長為條件。所以在《人口論》中又說:“人口的增長完全決定於財富的增加,決定千勞動,人力和這些財富本身的使用方法”。並說:“不論什麼地方,只要人們能取得財富,過富足的生活,安逸地作為所有主享有其勞動和精力獲得的一切東西,他們就會在那裡聚居,並不斷地孳生。人們取得財富,必須依靠他們已有的財富,以及依靠別的財富使他們得到盈利。人們如果沒有消費性的財富,就不可能在荒無人煙的地方居住”。在這裡說明瞭財富有二大類,一類是消費性財富,用於維持人們的日常生活;另一類,則是用於生產財富的財富,也就是生產資料。在魁奈對於財富問題的研究中,有幾點很值得註意:1.對財富和貨幣有明確的區別;2.很重視把財富用於財富的生產;3.很註意把財富用於生產時的使用方法。

  (三)關於貨幣的看法在魁奈之前,重商主義的思想家,都是把貨幣和財富等同起來。魁奈很明確地把貨幣財富和一般財富加以區別,而且指出重視貨幣的錯誤。在《人口論》中說:“貨幣是在交易時同一切種類的商品財產的售價等價的財富。貨幣或金銀(它們可以作為貨幣)本身絕不是消費性財富,因為貨幣可以說只是貿易的工具”。並說:“貿易的好處,絕對不是在於從其他國家取得貨幣”。在《關於手工業勞動》中則說:“貨幣是貨物貿易流通中的價值尺度”。又在《穀物論》中說:“決定國家財富多少的,並不是貨幣財富的多少。認為即使損害有利的貿易,也要禁止王國貨幣的流出,那不過是基於有害的偏見所產生的意見”。併進一步更明白他說:“對外貿易的利益,不在於貨幣財富的增加,一個國家從對外貿易所取得的財富的增加,並不在於貨幣財富的增加;因為某一個國家和外國所進行的對外貿易,總是這個國家對外國所進行的商品交換,來供給自己消費的需要”。如果不註意貨幣的增加,是否會造成貨幣不足,而引起經濟上的困難呢?他在《關於手工業勞動》一文中說:“在具有財富的情況下,從來不會感到貨幣的不足,而永遠可以補充它的不足”。魁奈這些說明,很明顯是反駁重商主義過分重視貨幣的思想。

  (四)對財富用於生產的重視重視人們維持生存和生活所必要的財富的增加,是魁奈經濟思想的很重要的特點,也是重農主義重商主義的很重要的區別之一。另一個重要特點,是魁奈非常重視把財富用於生產的重要性。他在《租地農場主論》中說:“可以認為,現在實行的政策是把農民的貧困,看作迫使農民勞動的必要刺激。沒有人不知道,財富是發展農業的大原動力,要進行良好的耕作,必須要有很多的財富”。還說:“有一種想法,認為農業只要人力和勞動,但是耕作者如果不註意預付原本的安全和收入,就不能希望農業有很大的成功”。在《農業國經濟統治的一般準則》中,把它作為經濟管理的準則提出來說:“農村所需要吸收的,與其說是人力,毋寧說是財富。這是因為用在耕種上的財富愈多,就可以使從事耕種的人力愈少,耕作事業愈益繁榮,並取得愈來愈多的收入”。並說:“為了保護人民不受飢謹和外敵的侵襲,維持君主的光榮和權力以及國民的繁榮,對於國家來說最必需的財富,是耕種經營所必要的財富”。在很長的時期中,很多資產階級經濟學家都把貧困看作迫使人們勞動以增加財富生產的動力,魁奈很早就已經註意到把財富用於生產,作為生產資料來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重要性。當然魁奈並沒有忽視勞動在財富生產中的作用。他在《中國的專制制度》一書中曾說:“這個部族所居住的未開墾的土地,沒有任何實際價值,只有通過勞動才能使它具有價值,因而這個部族占有的土地和產品必須靠勞動來保證。沒有這個自然條件就完全不可能有作物和財富”。魁奈不僅沒有把貧困看作驅使人去勞動以增加財富生產的動力,而且把它看作是造成國家衰亡的原因,他在《人口論》中說:“人象土地一樣,貧瘠以後就會變得荒蕪並失去一切價值。千百萬人的貧困和千百萬英畝土地的荒羌可以證明一個國家的衰亡”。這是一個很可註意的論點。

  (五)使財富用於生產的具體措施為了保證有充足的財富用於生產,以及使財富在生產上有比較好的效果,魁奈也提出一些措施。在《農業國經濟統治的一般準則》中,特別提出兩點:“必須避免使住民逃亡國外,因為他們會把財富攜帶到國外去”。和 “要使富裕的租地農場主的子弟永久地留在農村做農民。因為如果有什麼困難而使他們離開農村,遷居到城市去,就會使他們把父輩用於耕種土地的財富,帶到城市去”。不但要有較多的財富用於生產,而且要使它能夠很好地使用,使用的方法就是實行大農經營。而要實行大農經營,避免小農經營,又必須使農村有充足的財富。魁奈在這方面的論述很多,雖然其中的有些論點,有它的時代的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但還是很值得註意。如他在《租地農場主論》中曾對如何研究農業作如下的論述:“應當從整個聯繫中來觀察法國農業,否則就不可能對它獲得清楚和完全的概念,並且很容易得出庸俗的論斷”。“這些情況,如果不經過深刻和詳細的研究是不可能知道的。對土地所採取的各種方法和條件,決定著農業的收穫,所以為判斷王國農業的現狀,必須充分瞭解各種耕種方法”。

  (六)重農的思想以魁奈為中心聚集起來的一群關心經濟問題的人,他們自命為“經濟學家”,後來被人稱為“重農學派”。雖然有人認為他們的理論中心並不是重農,而是自然秩序,但重農思想是魁奈經濟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則是不可否認的,並且在重農的基礎上展開一系列其他理論,也是事實。他在《穀物論》中這樣說:“一切利益的本源實際是農業。正是農業供給著原材料,給君主和土地所有者以收入,給僧侶以什一稅,給耕作者以利潤。正是這種不斷地再生產的財富,維持著王國其它一切的價級,給其它職工以活動力,發展商業,增強人口,活躍工業,因而維持國家的繁榮”。在《租地農場主論》中則說:“農業是君主的財寶,它的生產物都是眼睛看得見的”。在《中國的專制制度》中還說:“只有農業才是滿足人們需要的財富的來源,只有農業才能創立保衛財富所必需的武裝力量”。這些都說明瞭魁奈對農業的重視。

  (七)關於“純產品”的理論與階級的劃分從魁奈關於農業的上述理論,得出只有農業能夠生產出“純產品”的理論。所謂純產品就是財富的增加,也就是新生產出來的產物的價值,超過生產費用的餘額,也就是剩餘價值。在《農業國經濟統治的一般準則》中,魁奈認為:“主權者和人民絕不能忘記土地是財富的唯一源泉,只有農業能夠增加財富”。並依此來劃分階級,把國民劃分為三個階級,即耕種土地而能生產出“純產品”的人,歸為生產階級,也就是租地農場主階級;其它階級有:出租土地而以地租的形式把“純產品”作為自己收入的土地所有者階級和從事工商業的不生產階級。為了說明工商業者是不生產階級,魁奈在《人口論》中說:“那些用自己的雙手製造貨物的人們並不創造財富,因為他們的勞動只是使這種貨物的價值增加上支付給他們的工資數,而這些工資是從土地的產品中取得的。他們的勞動產品等於他們所需要的費用,結果財富毫不增加。因此只有化在土地上的勞動,其生產的產品價值超過費用,才創造財富或每年收入”。又在《穀物論》中說:“在工業製品的生產中,並沒有財富的增加,因為在工業製品中價值的增加,不過是勞動者所消費掉的生活資料價格的增加。商人的大財產也只能從這個觀點來加以考察。因此,在這裡並不存在財富的增加”。因為有很多人不同意把工商業者看作是不生產階級,魁奈曾寫了一些文章加以說明,由於這些文章的主要意思基本相同,本《著作選》只選擇了《關於工商業利益和所謂不生產階級生產性的記錄》。

  (八)關於土地單一稅的理論因為魁奈只把化在土地上的勞動,也就是從事農業的人看作是生產的,只有農業能生產出“純產品”,因而主張只對土地的收入收稅的土地單一稅制。在《賦稅論》中說:“關於賦稅落在哪些對象身上的問題,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它總是落在同一個原本上,因為總是靠土地收入來支付”。“把賦稅的分配重新調整,採取負擔較小的徵稅形式,絕對不向農業本身徵稅,而只是向農業提供的收入以及靠農業收入維持的各種工作徵稅,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一切的稅結果都是由土地收入負擔的”。在《農業國經濟統治的一般準則》中說得更加明白:“租稅應該對土地的純產品徵課,為了避免使徵課稅費用增加,妨礙商業,和不致於使每年有一部分財富被破壞,租稅就不應對人們的工資和商品徵課。同時也不應對租地農場主的財富征收,因為一個國家在農業上的預付,應當看作是不可動用的基金”。魁奈的這個論點雖然是不妥當的,可是對後來的一些經濟學家曾經發生比較大的影響。如美國的亨利·喬治也主張土地單一稅,併在他的《進步與貧困》(Progress and Poverty)一書中,承認是受重農學派的影響。但他們之間是有很大區別的,魁奈主張土地單一稅,是為了簡化賦稅的征收機構,節省徵稅費用,減少土地所有者的負擔;來保持土地私有制,喬治則認為由於社會進步而提高的地租,應由單一稅把它征收,以便進一步實行土地國有化。土地單一稅的錯誤是顯而易見的,而且其結果也和魁奈所預期的相反,正如馬克思在《剩餘價值理論》中所指出:“在重農學派本身得出的結論中,對土地所有權的錶面上的推崇,也就變成了對土地所有權的經濟上的否定和對資本主義生產的肯定”。“全部賦稅都轉到地租上,換句話說,土地所有權部分地被沒收了”。

  (九)關於經濟自由和自由貿易思想作為法國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主要代表者的魁奈具有代表新興資產階級要求自由和自由貿易的思想。在《人口論》中說:“只有自由和私人利益才能使國家欣欣向榮”。根據魁奈的“純產品”理論,雖然認為商業是不生產的,但卻認為商業自由是符合自然秩序的要求的。在《重要的考察》第五的註釋中,曾說:“在所有商業的交易中,出賣者和購買者是相對立的,但可以根據自己的利益,自由地訂立契約。他們自己這樣調整的利益是和公共的利益相一致的,因為他們自己是他們的利益的唯一最合適的裁判者”。在《農業國經濟統治的一般準則》中的第二十五條為:“必須維持商業的完全自由。因為最安全,最確實,對於國民和國家最有利的國內商業和對外貿易的政策,在於保持競爭的完全自由”。其中魁奈特別重視穀物輸出的自由。他在《租地農場主論》中說:“我國穀物對外販賣的自由,是復興王國農業的重要而不可缺少的手段”。在《穀物論》中並舉出英國開展穀物自由貿易所取得的良好結果為例:“在英國只想耕種本國所要的生活資料時,常常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因而不得不購買外國的小麥。但是自從英國把小麥作為對外貿易的商品以來,耕種就大為增加,一年的好收穫可以供給英國人五年的生活資料,而現在則是把小麥輸出到缺乏小麥的國家”。魁奈認為不但商業上要自由,同時在生產上也要有自由,而且把自由和壟斷加以對立。在《農業國經濟統治的一般準則》中的第十二條說:“任何人都有為了取得最大限度的收穫,根據對自己的利益,自己的能力和對土地的性質最合宜的產品,在田地里耕種的自由。對於耕種土地的壟斷,因為要傷害國民一般收入,絕對不應該助長它”。馬克思曾經指出,自由放任,無拘無束的自由競爭,工業擺脫國家的任何干涉,取消壟斷等等,是“把資產階級社會從建立在封建社會廢墟上的君主專制下解放出來”,這是新興資產階級所迫切要求的。

魁奈的《經濟表》

  馬克思曾在很多著作中提到重農學派和魁奈時,給魁奈以很高的評價,認為他是把政治經濟學建立成為一門科學的人,同時指出他的經濟理論是概括地體現在他的《經濟表》中,所以《經濟表》是魁奈最重要的著作。如前所述,因為《經濟表》第一版和第二版的原稿發現較遲,所以向來關於《經濟表》的說明都以《經濟表的分析》一文所附的“圖式”也就是“經濟表的圖式”(Formule du Tableau Economique)為中心。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二捲和《剩餘價值理論》第一卷所分析說明批判的,也都是這個《經濟表》的“圖式”。

  關於這個表,馬克思在《反杜林論》的第二篇第十章的“《批判史》論述”中曾說:“重農學派在魁奈的《經濟表》中給我們留下了一個謎,對於這個謎,以前的政治經濟學批評家和歷史家絞盡腦汁而毫無結果。這個表本來應該清楚他說明重農學派對一國總財富的生產和流通的觀念,可是它對後代經濟學者仍然是不可瞭解的。”上面所說的魁奈的一些經濟理論都體現在這個表中,如自然秩序、財富、純產品,三個階級的劃分、重農思想等。但這個表的建立,還以三個假定為前提。第一是價格的不變性。表中所描述的是在自然秩序下所進行的等價交換,把市場價格的變動,以及市場價格和自然價格之間的差異略去,因為這種差異使研究工作和說明複雜化。第二是簡單再生產。就是把註意力集中在簡單再生產上,以此來說明各經濟部門是如何互相制約和互相依存,以及農業如何通過流通滋養整個經濟體系。第三是略而不談對外貿易。就是所說明的是不受國外市場干擾的穩定的經濟狀況。在抽象地考察資產階級社會是應該這樣做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二捲第三篇《社會總資本的再生產和流通》中曾說:“魁奈的《經濟表》用幾根粗線條表明,國民生產的具有一定價值的年產品怎樣通過流通進行分配,才能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使它的簡單再生產即原有規模的再生產進行下去。上一年度的收穫,當然構成生產期間的起點。無數單個的流通行為,從一開始就被綜合成為它們的具有社會特征的大量運動,——幾個巨大的、職能上確定的、經濟的社會階級之間的流通。”在這段話中,也包含了這三個假定。除上述假定前提外,《經濟表》還以一定的計算數字為出發點。就是這個國家有約三千萬安居樂業的人口,不同性質的耕地約一億三千萬亞爾邦,生產階級的年預付(流動資本)二十億,原預付(固定資本)一百億,每年再生產出產品總額五十億(實際上是七十億,因為還有二十億工業品)。貨幣三十億。流通的過程是:土地所有者用二十億的地租收入,分別向生產階級購買十億的農產品,向不生產階級購買十億的工業品,生產階級以流回到他們手中的十億向不生產階級購買工業品。然後不生產階級用他們手中的二十億向生產階級購買十億的原料和十億的糧食。生產和流通的結果,仍然是生產階級生產了五十億農產品,不生產階級有二十億工業品,生產階級有二十億貨幣交地租,不生產階級有十億貨幣準備買原料。就是這樣,這個國家在均衡狀態下,每年有規則地、迴圈地進行財富的再生產,正如馬克思所說:“魁奈的《經濟表》就是要通過圖解來清楚他說明:一個國家(實際上就是法國)每年的總產品,怎樣在這三個階級之間流通,怎樣為每年的再生產服務。”現把經濟表的圖式根據《經濟表的分析》來加以說明。從上面根據《經濟表的分析》的文章對“經濟表的圖式”的圖解說明,魁奈的《經濟表》應該是可以理解的。這是對於一個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上、具有完全的經濟活動自由、已儲備財富再生產和國民經濟剩餘生產所必要的充分資本的資本主義社會的分析。實際上這是第一個對資本主義生產進行分析,但它使資產階級社會獲得了封建主義的外觀。這個分析中有幾點是值得註意的:

  (一)魁奈對經濟現象從實際出發進行分析,尋找出各種經濟事象之間的規律性的聯繫。《經濟表》實際上是資本主義社會財富的生產、流通、分配的有規律的運行過程的簡明圖示說明,這對經濟理論的研究是一個很大的貢獻。但他把支配社會的特定的歷史階段的規律,即支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規律,看作支配一切社會生產方式的規律,則是錯誤的。

  (二)魁奈在“純產品”的概念下,研究了剩餘價值,並把剩餘價值起源的研究,從流通領域轉到直接生產領域,為科學地分析資本主義經濟奠定了基礎。把經濟研究的重點放在對生產過程的分析上,是魁奈和他以前的許多經濟學家不同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也對以後的經濟理論研究有極大的影響。但魁奈的“純產品”理論,有其很大的錯誤,就是認為只有依靠“自然” 進行生產的農業能夠生產出“純產品”,“純產品”來源於“自然的賜予”,國而把工業看作是不生產的。關於這個問題,馬克思在《剩餘價值理論》中曾加以詳細的說明,主要的因為一切剩餘價值,都是以一定的勞動生產率為基礎,“這個生產率,這個作為出發前提的生產率階段,必定首先存在於農業勞動中,因而表現為自然的賜予,自然的生產力。”這就是說,魁奈的上邊看法固然是錯誤的,但亦有其歷史的條件。

  (三)因為魁奈只把農業看作能夠生產“純產品”,並以此為標準來劃分階級,把全體國民劃為三個階級,即生產階級、土地所有者階級和不生產階級。把耕種土地從事農業的看作是生產階級,把從事工商業的看作是不生產階級。正如馬克思所指出這有其自然的基礎,即“在農業中,自然力的協助——通過運用和開發自動發生作用的自然力來提高人的勞動力,從一開始就具有廣大的規模。在工業中,自然力的這種大規模的利用是隨著大工業的發展才出現的。農業的一定發展階段,不管是本國的還是外國的,是資本發展的基礎。”同時這也是他的階級局限性的反映。如在《人口論》中悅:“土地所有者也可以看作是生產者,因為他們管理和改善土地。甚至君主及其大臣通過對國家經濟的管理,也能在總的方面間接地促進財富的增加,國家繁榮同他們也有關係”。在這裡,魁奈把最明顯的、幾乎為一般人所公認的不勞而獲的土地所有者看作是生產的。

  (四)在“純產品”的名義下,魁奈雖然從生產過程研究了剩餘價值的來源,同時也在原預付(固定資本)和年預付(流動資本)的名義下,對於作為“產生價值的價值”的資本,也有所說明。但這隻是從生產資本的周轉形式來分類,沒有能從資本的價值增殖機能來分類,把它分為不變資本可變資本,因此魁奈的資本的含義是不明確的,同時也未能真正說明剩餘價值的來櫃。在這一點上,魁奈不及他的信從者杜爾哥,馬克思曾指出:“杜爾哥已經更經常地用‘資本’一詞代替‘預付’,更徹底地把‘工廠主,的‘預付’和租地農場主的‘預付’等同起來”。

  (五)因為魁奈把農業勞動者看作是唯一能生產“純產品”的生產者,同時把“純產品”以地租的形式交給土地所有者作為收入,因而錯誤地把剩餘價值的一個特殊形態,看作是剩餘價值的一般形態。關於這一點,馬克思也指出:“既然農業勞動被看成唯一的生產勞動,那未,把農業勞動同工業勞動區別開來的剩餘價值形式,即地租,就被看成剩餘價值的唯一形式。”“工業利潤和貨幣利息只是地租依以進行分配的各個不同項目,地租按照這些項目以一定的份額從土地所有者手裡轉到其它階級手裡。這同從亞當·斯密開始的後來的政治經濟學家所持的觀點完全相反,因為這些政治經濟學家正確地把工業利潤看成剩餘價值最初為資本占有的形式,從而看成剩餘價值的最初的一般形式,而把利息和地租僅僅解釋為由工業資本家分配給剩餘價值共同占有者各階級的工業利潤的分支”。

  (六)由於魁奈把地租看成剩餘價值的唯一形式,在把它交給土地所有者時,成為土地所有者的收入,因此就是只把剩餘價值轉換形態的地租看成收入。而收入,或國民所得或凈產值,應該是剩餘價值和工資的總和,也就是總產值減去生產的物質消耗價值後的餘額。

  (七)既然魁奈把工商業者看成不生產階級,認為他們是不創造財富的,因此在社會總生產物中就沒有工業生產物,因為這個原因,在《經濟表》的再生產總額中,只有五十億的農業生產物,供給三個階級的食用和不生產階級製造工業品的原料。同時它所生產的工業生產物,也只供給土地所有者階級生活上的消費,和補償生產階級固定資本的損耗,而不生產階級本身,則沒有工業生產物的使用和消耗,這顯然是不符合現實情況的。


  (八)魁奈的《經濟表》是在經濟學中第一次制定的社會總產品的再生產和流通的圖解,由於缺乏正確的價值論,因此他所分析的生產過程,只是生產使用價值的勞動過程,並不是價值形成和價值增殖的過程。由於使用價值的生產是任何社會經濟形態下都存在的,於是生產的資產階級形態被他看成永久存在的形態。他使《經濟表》考察的對象,只著眼於農業和工業的再生產過程,並只把依靠自然的賜予的農業看成是生產的,而工業則是不生產的,從而對社會的階級結構作了不合理的劃分,卻不能根據剩餘價值的生產和剝削關係來劃分資本家階級和雇佣工人階級。只有到了杜爾哥的著作(《關於財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中才作了這種明確的區分。魁奈的《經濟表》雖然有很多缺點,但如馬克思所指出:概括在魁奈《經濟表》中的重農學派體系“是第一個對資本主義生產進行分析,並把資本在其中被生產出來又在其中進行生產的那些條件當作生產的永恆自然規律來表述的體系”。並且指出,實際上,這是一種嘗試,“這個嘗試是在十八世紀三十至六十年代政治經濟學幼年時期做出的,這是一個極有天才的思想,毫無疑問是政治經濟學至今所提出的一切思想中最有天才的思想。”實際上,魁奈這個嘗試所取得的成果,對以後政治經濟學的發展發生了很大的影響。如馬克思就曾在糾正了魁奈的各種錯誤論點之後提出一個自己的經濟表,來代替魁奈的《經濟表》。另外資產階級的計量經濟學,如里昂惕夫的“投入產出分析”,熊彼特認為是復興了魁奈的《經濟表》的基本原理的。

總結

  因為魁奈是個醫生,雖然他是五十八歲才開始研究經濟問題,但因他作為醫生有機會接近各方面的群眾,深知民間疾苦,同時他在進入凡爾賽宮之後,有機會和統治階級的各種人物接觸,瞭解到對於當時經濟問題的各種議論和看法,加上他的對自然科學研究的深厚的素養,能夠對經濟問題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科學的分析,因而在較短的時期內,寫出很多論文,對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建立做出很大的貢獻。但因當時政治經濟學還處在創建初期,政治經濟學上的許多專門名詞和概念都在剛開始形成,和今天有相當差異,如預付到後來發展為資本,良價論後來發展成為價值論。因此造成許多譯名上的不同和變化,如過去一般地把proprieta- ire des terres 譯為地主,現則譯為土地所有者;過去把avances 譯為墊支,現則譯為預付;又如《Fermiers (economique politique)》過去把它譯成《農民論》(政治經濟學),從原來意義說,應譯為《佃農論》,如法漢詞典的解釋為“租戶”,“佃農”,日本的《佛和辭典》的解釋為“小作人”(即中文的“佃農”),現改為《租地農場主論》。這些是根據《馬克思恩格斯全集》譯文改的。還有《Hommes》原應譯《人類論》,但因內容是講人口問題,故譯為《人口論》。這個《選集》是根據日文島津亮二、菱山泉譯的:《魁奈全集》,阪田太郎譯的《魁奈的〈經濟表〉》與增井幸雄、戶田正雄譯的《魁奈的〈經濟表〉》及俄文的《魁奈選集》等參照選譯的。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弗朗斯瓦·魁奈"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