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巢》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賊巢》(Den of Thieves):全美第一商業暢銷書
- 作者:詹姆斯·B·斯圖爾特(James B. Stewart):記者的楷模
- 首次出版:1991年
- 全書名:
《賊巢》黑幕重重的華爾街(Den of Thieves)
20世紀80年代,華爾街金融犯罪猖獗,內幕交易和市場操縱讓少數人迅速成為巨富,卻使大量無辜的公司和個人投資者破產。全美第一暢銷書――《賊巢》栩栩如生地描寫了華爾街上的四大“金剛”――邁克爾·米爾肯、伊凡·布斯基、馬丁·西格爾和丹尼斯·利文,如何建立起了金融史上最大的內幕交易網,如何差點捲走數十億美元的贓款,以及備受打壓的政府執法人員是如何戰勝重重困難,從而使這“四大惡人”受到法律製裁的。本書 與《傑克·韋爾奇自傳》、《基業長青》同被《福布斯》評為影響世界商業最深遠的二十本書籍之一。不少人因為看了這本書而把證券業作為自己人生的第一選擇,或者堅決放棄了投資任何股票,遠離證券圈。
賊巢主要描述了四個關鍵角色,以及他們之間通過利益關係建立起來的關係網。這個關係網利用內幕交易(互通信息和對敲)、投資銀行發行債券、參與公司併購的便 利條件和資金的流動,從金融市場上捲走了數十億美金。並且,由於他們的敗露造成公眾對股市的不信任,直接導致了1987年的股市崩盤。
目錄 |
20世紀80年代,華爾街金融犯罪猖獗,內幕交易和市場操縱讓少數人迅速成為巨富,卻使大量無辜的公司和個人投資者破產.普利策獎得主詹姆斯・B・斯圖爾特根據歷時數年採訪和調查所獲的詳細材料,將所有事實整理成一部引人入勝的長篇紀實報道,描繪出一幅關於人性,浮華和罕見罪行的濃墨重彩畫。
在金融界里,華爾街永遠都是智慧、勇氣、財富和地位的象徵,投資銀行的分析師們似 乎也成了財富的創造者和擁有者,無數個製造業公司在他們的主宰之下合併或者分拆,要麼成為業界的巨型航母,要麼消失得無影無蹤。金錢就這樣在華爾街往來奔 流,西裝革履和雞尾酒會也成為華爾街生活的主旋律。
在這浮華和有如明星的生活的背後,卻往往不似那般令人羡慕。人性的貪婪和道德的淪喪開始蠢蠢欲動,在達到財富、名望和權勢的頂峰後,明星般的生 活同樣會破滅。誰能眼見金錢和名望而心若止水?誰能在這場貪婪之戰中潔身自好?瘋狂的時代之中,市場仍能保持理性公正嗎?在沒有血腥的罪行中是不是就沒有 受害者?華爾街此時此刻仍是智慧、勇氣、財富和地位的象徵,還是已經墮落為盜賊的巢穴?
這就是詹姆斯·B·斯圖爾特的《賊巢》這本紀實性小說對80年代美國股市崩潰和醜聞中每時每刻上演著的故事的描繪。這本書是基於他對此進行的連 續四年的報道而得以完成。
- 引子
- 第一部 犯法
- 1 華爾街之星
- 2 利文的秘密
- 3 套利人的游戲
- 4 掠食者的集會
- 5 交易與欺詐
- 6 白衣騎士
- 7 珠聯壁合,還是狼狽為姦
- 8 最後的盛筵
- 第二部 追捕
- 9 冰山一角
- 10 “大魚”還在後面
- 11 騎士落馬
- 12 不安的華爾街
- 13 突破米爾肯陣營
- 14 最糟糕的交易
- 15 法網恢恢
- 後記
《賊巢》一書揭露了華爾街的“四大金剛”——邁克爾•米爾肯、伊凡•布斯基、馬丁•西格爾和丹尼斯•利文——利用內幕信息、大量負債、恐嚇威脅以及欺騙伎倆在金融市場翻雲覆雨,違約操作數十億美元的交易,使大量無辜的公司和個人投資者破產,最終走上了犯罪的不歸路。
從該書中,我們可以瞭解到,西格爾是哈佛商學院的優秀畢業生,尋求一種豐富多彩和具有刺激性的生活是他的人生夢想。在當時,只有投資銀行能夠幫助他實現這一夢想,於是他來到基德爾和皮博迪投資公司,很快在兼併收購業務上嶄露頭角,成為公司的希望之星。伊凡•布斯基是華爾街最有名的套利人,他的套利公司創辦於1975年,到1981年,他的資產已經達到9000萬美元,實力最強時入倉能力達30億美元,一個電話就足以使幾乎任何公司膽戰心驚。
1981年,布斯基要求西格爾提供內幕信息。1982年,本迪克公司出價15億美元對軍火商馬利塔公司發起惡意兼併,西格爾受到馬利塔公司之聘組織應對。他把消息提前告訴了布斯基,布斯基大量買進馬利塔公司的股票,賺了12萬美元。當年年底,西格爾向布斯基索要了15萬美元紅利。之後,布斯基利用西格爾的內幕消息賺的錢超過1億美元。與西格爾相比,利文顯得像個庸才,但是對奢華生活的嚮往使他無孔不入。他在瑞士萊屋銀行用假名開立了個人賬戶,用於內幕交易。在他的利誘下,他以前的同事弗雷雷公司的威爾基斯加入了他的“信息圈”。他們在電話中用暗語告訴對方自己公司正在進行的收購業務,從而提前購入被收購公司的股票。
1、壟斷以及流動性
這是投資的兩個關鍵詞,第一是壟斷,第二是流動性。一個好的投資對象永遠是帶有壟斷性的和流動性很強的。壟斷性保證利潤,流動性規避風險。
壟斷,被巴菲特比喻為“一個收費的橋梁”,某種程度上,它也可以被看作一個品牌,帶有壟斷性質的和強大的品牌效應的投資對象能夠保證,在經濟衰退的時候, 當競爭對手紛紛降價的時候,自己可以主動提高價格,不會陷入與競爭對手的焦土戰中。壟斷,其實就意味著任意定價的可能性,它能夠保證市場份額和高利潤。 《財富》五百強和今天大多數市面上市值很高的公司,大多具有某種壟斷的性質——石油、軍火、地產、電信、網路、銀行、保險。
米爾肯的成功,本質上和老一代的資本家洛克菲勒和摩根非常類似,掌握了某種帶有壟斷性質的金融工具,這個工具就是美國第四次兼併浪潮中,大公司聞風色變的 垃圾債券(junk bonds)。這種債券在八十年代以前不受重視,大多數投資者認為它的信用級別低,缺乏流動性,風險高,償還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垃圾債券一直是非主流的 產品。米爾肯經過研究,發現,如果能夠製造一個流動性很強的二級市場,其實,垃圾債券的風險並不高,而且,它的收益遠遠大於一般的債券。最早,垃圾債券的 推廣非常艱難,米爾肯費盡了力氣說服投資者購買垃圾債券,幾年之後,當大環境到來的時候(惡意兼併、稅法改革(杠桿融資避稅,成本轉嫁給美國政府),垃圾 債券變得流行起來,而米爾肯的德萊克塞爾公司掌握了美國市場上幾乎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垃圾債券的承銷業務,它幫助一些套利人和公司的襲購者以及一些小公司, 通過發行高利率的垃圾債券,惡意收購大公司,然後將買下的公司拆散,再賣一個高價。在垃圾債券界,米爾肯甚至掌握了定價權,他擁有忠實的客戶群,壟斷性使 得他自己可以任意給二級市場的垃圾債券定價。憑藉對垃圾債券——這種大的投資銀行不重視的非主流金融工具,米爾肯走了一條蹊徑,自己制定了金融業的規則, 控制了垃圾債券的市場。
除了壟斷性之外,就是流動性。巴菲特的投資對象中,除了包括知名的品牌例如可口可樂、吉列、迪斯尼、華盛頓郵報這樣的大公司,還包括了流 動性很強、現金流非常健康的企業包括美國運通(它發行的卡在美國可以流通,當作貨幣流動,而且卡的業務可以實現,先收錢,後兌現的效果,現金流充足)、銀 行和保險公司(尤其是後者,收錢在先,理賠在後),這些投資對象們可以用很少的投資成本實現最大的回報,可以特許權經營,零資金實現擴張。可以這麼說,最 好的投資對象一般來說,是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它的結果的,在沒有投資之前,錢已經可以確保收回來了,或者說,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可以很容易套現,把風險 迅速轉嫁給別人——保險、運通、可樂的品牌特許等等,都是類似的道理。能先把錢收回來的公司,往往風險很小,這些公司占有大量的預付款(盛大的點卡、國美的進場費、房地產公司的購房預付款、一些中介公司的定金、麥當勞的前期加盟費、基金的前端費用.....),僅靠這些預付款,公司的就可以生存了。
垃圾債券的成功,和米爾肯對流動性的理解關係很大。垃圾債券本身是一個符號,就如同股票、荷蘭鬱金香、郵票、古董這些東西類似,本身並不是貨幣,不可直接 兌換,但如果建立了一個可以自由交易的二級市場,它就變得有價值了,因為它具有流動性,所以,我們評價一個對象是否有真正的價值,往往不在於它本身值多少 錢,而在於市場上它的流動性有多強以及對它的需求有多大。互聯網泡沫的時候,我們評價很多富豪,說這個人身價多少多少,那個人身價多少多少,其實,這意義 不大,如果它的股票缺乏流動性的話而僅僅停留在估算的基礎上,身價這個詞是沒有意義的。如同,某個人買了一大堆房子,房子價格高的沒人買,市場上缺乏流動 性,這時候,看似他的資產很多,但其實這些資產是很難變現的,真實的價值並不多。我們評價一個人的價值也是類似的,某個人在一家公司的工資很高,技能很 高,但是離開這家公司之後,市場上不認同他,這時候,他的價值就大大縮水,因為他的技能缺乏市場,缺乏流動性,認同他的人很少。垃圾債券也是類似,它的價 值不在於它是不是信用級別低或者風險高,而在於它是否具備一個二級市場,是否有其他人認同它,我們對風險的定義就是,是否具有流動性,如果垃圾債券具有廣 大的二級市場,它本身的風險是很少的,如同股票一樣,不需要看公司的業績如何,只需要看股票是否能夠升值之後順利套現。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說過,用低於 價值很多的價格購買一隻股票,是幾乎沒有風險的。這句話的意思是,用低於內在價值很多的、具有很大的安全邊際的價格購買一隻股票,即使股票最後沒能升到預 測的價位,自己手中的股票也總能順利套現,因為安全邊際就意味著流動性。一般來說,投資的風險的高低主要看流動性,好的投資一定是在沒有投資之前就知道該 如何脫手的,差的投資一定是投進去錢之後才發現被套了,其中唯一的差別就在於,是否具有流動性,是否有下家接手。為什麼一些比較知名的投資家總喜歡在別人 恐懼的時候貪婪,就在於,這時候投資的對象,具有很大的安全邊際,雖然暫時缺乏流動性,但是當價值規律起作用的時候,流動性就會慢慢增加,交易量就會逐漸 增大,這時候,看似風險很高的投資就變得沒有風險了,因為它的流動性增加,只要流動性增加了,投資對象就沒有風險,反過來,大多數群體總喜歡看到一個投資 對象很多人購買,被炒的很熱的時候才開始進入,這時候進入,未來的流動性是未知的,也就是說,風險是無法預測的,結果也往往是,最終被套牢,手中的股票或 者房子賣不出去了。
2、信息和人脈網路就是財富
人脈和信息如同一個存摺一樣,是財富的來源。美國的很多公司聘用一些退休的公司首席執行官當董事,這些董事們每年無須參與公司的管理和經營,只需要介紹幾個人就行了,他們得到的則是巨額的咨詢費用,這些咨詢費用就是對他們廣泛的人脈網路和信息資源的補償。
《賊巢》一書里,把金融業普遍存在的利用內幕消息獲取財富和權力的現象刻畫的淋漓盡致。投資銀行、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這些承擔收購交易的公司里的 很多人們,常常利用自己所在的特殊位置,透漏內幕消息給其他朋友,換來的則是其他朋友對自己的互惠,彼此互利,不僅可以用自己的帳戶交易,而且一些消息靈 通者能夠用這些關係網增加自己的價值,贏得公司其他人的好評,為公司帶來生意。在當時的美國,由於惡意兼併盛行,公司的襲購手和套利人往往利用證券公司的 內線們透漏內幕消息,大筆購進目標公司的股票,反過來,承擔收購顧問或者反收購顧問們利用這些套利人們對公司惡意兼併的威脅,提高股價,為自己賺得高額的 交易費用,結果變成了,西格爾代表的防收購的公司、米爾肯代表的收購公司的融資工具、布斯基代表的惡意襲購手,幾個關聯方互通內幕消息,相互利用,互惠互 利,最後受害的大多是客戶們,客戶公司往往要付出巨額的交易費用。
在任何交易市場上,利用內幕消息進行交易的現象都普遍存在著,尤其是股市,無論是監管機制相對完善的美國還是新興的市場中國,利用內幕消息進行交易的現象 非常非常普遍。華爾街的一個交易員、本書的主人公之一利文甚至說過,他的目的是“提前一天閱讀華爾街日報”,他的工資不高,但是通過內幕消息賺得的錢多的 讓他一輩子花不完。之所以說股市是一個搏傻的市場,意思就是說,躲在幕後、通曉內幕消息的聰明人賺那些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消息閉塞的傻子們的錢,比如 說,一個重大交易的新聞出來之前,早已經有很多知曉內幕消息的人偷偷的購買了目標公司的股票,等待新聞變成公眾的消息的時候,大多數人的反應已經遲了,這 些聰明人們馬上把股票脫手,賣給那些不知道內幕消息的人。雖然證券法為了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做了很多規定和約束,但是,這種現象永遠是不可避免的,這 就是市場的運行法則,也是世界的運行法則——信息和網路就是財富之源。
3、保守秘密。
蒙娜麗莎美麗的地方在於她的神秘,可口可樂好喝的地方也在於它的絕密配方。女人和男人之所以有魅力,就在於,前者能夠保守年齡的秘密,後者能夠保守錢包的 秘密。“這麼老了!!!這麼少的錢!!!!”往往意味著一場災難。我認為一些歷史的偉大之處也在於它製造了神秘性——神秘不是貶義詞,而是褒義詞,因為有 了信息不對稱,有了秘密,世界才變得更加精彩。有時候,保持一點神秘性遠遠比真相大白更能吸引人。商業機密和軍事機密,正因為它們的機密性,才顯得如此重 要,否則,所有的行動都一清二楚,也就沒了威脅。
巴菲特本人在創業之初,對其他人說,我不對投資人具體公佈我的投資狀況,只會在年末做一個股東報告。巴菲特被人稱為“奧馬哈”聖人,在這個遠離華爾街的地 方,他用博克希爾這家紡織廠企業控制了很多公司的股權,博克希爾如同一個spv,利用它充當面紗,進行投資活動,這些投資活動進行的隱蔽和機密,大多數人 不知道它背後的操縱者是誰。米爾肯之所以在垃圾債券市場如此神通廣大,就是在於他擁有廣泛的網路,在別人按照常規做事的時候,他早已經得知幕後的消息,利用這些工具進行暗箱操作,達到自己的目的。有一句話也許說的很現實,但非常真實,它是“無私被當作一層面紗,掩蓋內在的自私和貪婪”。我們不從倫理上評價它的對錯,從策略的角度講,這種做法是最優的。
4、做別人不做的事情
做大多數人同時做的事情,得到的結果也就是大多數人得到的結果。因此,要想多得到一點,必須多做一點,做的不同一點,只有如此,才能顯出特殊性。
米爾肯在大多數投資銀行家紛紛搶著進入摩根和美林這樣的公司的時候,他則選擇了留在一個不知名的德萊克塞爾公司專攻垃圾債券的課題,這個課題是華爾街上無 人問津的,而因為大多數人認為它是沒有價值的,米爾肯才努力研究它,最後成為了這方面的權威。類似的還有馬丁利普頓和馬丁西格爾,前者是第四次收購浪潮中 的著名律師,他發明瞭很多反收購的策略,最著名的是“毒丸協議”。在那個年代里,和別的律師不同,他順應了潮流,走了一條別人不走的道路,率先開闢了反收 購咨詢業務,而自己也憑藉這個法律領域的創新成為華爾街炙手可熱的併購律師。後者是一個明星交易員,他和其他人不同,沒有做傳統的業務,和利普頓一樣,順 應潮流,研究起收購方面的課題,也成為這方面的專家。
做別人不做的事情,就意味著出類拔萃的可能。這本書里,提到了一個人,叫丹尼斯·利文,這個人不學無術,曠工,遲到早退,專攻左道旁門之 術,也就是說,研究小道消息,但是,憑藉他靈通的線索,他服務的很多公司為此受益,他本人也因為做了和別人不一樣的事情而拿到了高薪。
《賊巢》這本小說希望揭示的是貪婪引致的各種犯罪活動對於自由市場的破壞和華爾街精神的摧殘,儘管業界精英們擁有著財富和地位,從事著最為體面和受人尊敬的工作,但是背後的利益、貪欲和虛榮心的不斷膨脹加之市場權力的濫用,使得社會道德、職業準則和華爾街精神日益淪喪。
《賊巢》描寫的故事發生在美國,20世紀80年代,寫的是股市和債券市場上的內幕交易。今天看來,這個故事有些陳舊,但對於中國的現實,還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分析的很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