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37个条目

紀實報道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紀實報道

  紀實報道新聞體裁中通訊的一種,多用於當下社會中熱點新聞的敘述報道,也是文學中紀實性記敘文的一種,也被稱為紀實特稿,或是大通訊、新聞紀實、社會紀實、紀實特稿。其運用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手法,具體、生動、形象地反映新聞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種新聞報道形式。

紀實報道的特點

  現在,紀實報道已成為眾多社會文化生活類報刊的“主打產品”。它以真實記錄生活中發生的典型事件、感人故事深深地吸引著廣大讀者,成為報刊界一道亮麗的風景。紀實報道就像日誌性的電影一樣,具有真實性、客觀性、時間性與形象性,即取材於生活,反映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有點像“把攝影機扛到大街上去”一樣 ;其生活流的文體結構,反應社會某個新聞事件中的前前後後與發生的相關過程,給讀者一種似讀記敘文一樣的新穎體驗。

  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報刊的紀實報道得到了空前繁榮。在讀者大量閱讀需求下,這類版面以特有的親和力直接刺激到了報刊的影響力發行量。在這當中,以紀實特稿為主的雜誌,如《家庭》《知音》的發行不斷擴容,相繼增加了“半月版”“月末版”,而以“每天一個特稿”在全國打出聲勢的《華西都市報》,則引起國內40多家媒體及全國紀實特稿記者的極大關註……

  然而,綜觀當今全國紀實報道的現狀就會發現,雖然特稿繁榮的形勢不減當年,可是就其選材、內容以及寫法上都較以前大不同。

  一,越來越註重新聞性

  紀實報道有相當大的比重是人物類報道。紀實報道也一般五六千字,以故事性見長,而人物類紀實特稿則大多講述一個人幾年、幾十年的一系列動人的故事。還有一類就是綜述性的,以幾個板塊的故事說明一個問題或提示一種新的社會現象。而近年來這兩類報道已經越來越弱,所占據發表的份額越來越小。兩年來,《家庭》雜誌一直在做讀者調查,其中發現,讀者對人物類的稿子越來越不買賬—即使是當紅明星一類的稿子也難逃這樣的命運。難怪這家雜誌的負責人這樣說:“調查中我們得知,發表一些人物稿簡直是做了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而本刊一些有震撼力的新聞紀實特稿卻在讀者中反響強烈。”可見,一些震撼力強的新聞背後全景式的故事更受讀者喜愛和歡迎。因此,紀實報道在讀者口味的變化下越來越註重新聞性。

  紀實特稿選材方面更大程度地從“寫一個人的若幹件事”轉變到了“寫一件新近發生的精彩故事”,這是近年來紀實特稿最大的變化。因為讀者閱讀新聞的需求越來越高,如果不適應這一點,特稿版面就會顯得呆板,沒有活力。筆者曾細緻地做了一項調查,5年前《華西都市報》的紀實特稿版具有新聞性的特稿比例約為20%。而兩年前則上升到80%。即使本來不註重新聞性的《家庭》《知音》雜誌,也在抓更多具有新聞性的紀實特稿。因為在當今社會的閱讀中,新聞最具有衝擊力,紀實特稿的選材中新聞性已是第一大要素。

  二,題材越來越追求新型化

  做紀實特稿的記者感到越來越累,大都有一種不堪其苦的感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其新聞性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因為需要不斷追求新型題材。有人說,在紀實特稿方面,讀者的閱讀興奮點每隔一段就要轉移,而且這種周期呈現出越來越短的趨勢。不少紀實特稿編輯說:現在的讀者對新型題材更感興趣,而對一些老舊題材越來越不屑一顧。的確,有的紀實特稿即使寫得很好,事情也感人,但只要這個類型的稿件出現過,讀者可能就很難為之興奮。細細品味不難發現,紀實特稿辦得好的報刊在選材上都具有獨到之處。比如《知音》兩年前設立的“愛心行動”欄目,雖然一直每期都在發,但幾乎每一個都較以前有很大突破。最近,這家雜誌還設立了“走近科學”欄目,要求每期有一個與科學前沿有關的新聞事件。比如:“豬心換人心”的醫學科技、“中國首位數字男人誕生”“心臟取針手術揭示千古‘體內針游’假說”等等,都是在此之前沒有過的全新報道。求新,已經像一個加速度越來越大的快車一樣考驗著記者們的腦力。

  三,報道對象越來越趨都市化、年輕化、通俗化

  紀實特稿的報道越來越側重都市生活,使報道對象呈現出趨於都市化傾向。這樣,一些農村題材越來越不受歡迎。同時,報道中的主人公越來越側重年輕人。這是因為近年來報刊的發行渠道主要集中在城市,而讀者構成中也以年輕人為主體。

  上世紀90年代,紀實特稿受80年代文學氣候的影響,在寫法上較為講究文學性,在細節方面講究文學化,在思想性方面更講究深度挖掘—類似“報告文學化”。經歷了十多年空前發展和繁榮之後,在讀者群體文化層次大幅度提升的今天,其寫法上越來越向通俗化、平民化:敘事線條簡單,運筆通俗易懂,少了語言的雕琢華麗;思想性深度的挖掘更是講究深入淺出,反對成堆說教……這種反差值得人反思。兩年前,對一家雜誌的調查發現:好多讀者、包括一些本科文化水平的讀者,並不喜歡文學性強的紀實特稿。一位讀者這樣對筆者說:“我更需要原汁原味的故事,不喜歡作者的任何修飾和加工,否則就顯得文章假,讀起來也累。”

  隨著時代的發展,儘管人們的文化層次在提高,一位讀者這樣說:“我們的思想是成熟的,不用寫文章的人來左右,還是我們自己見仁見智好。”這一切,都是造成紀實特稿在寫法上通俗化、平民化的真正原因。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uyinT.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紀實報道"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