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洛定理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馬斯洛定理:一個人能做哪樣的人,他就必須成為那樣的人。
提出者: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哈羅德·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點評:除非你知道下屬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否則你將很難使他們成為你所希望那樣的人。
馬斯洛定理概述[1]
“一個人能做哪樣的人,他就必須成為那樣的人。”,馬斯洛定理告訴我們“能”的重要性,你能具備“金字塔”的第幾級能力和水平,那麼你就必須成為那個層次的人,自然也容易成為那個層次的人。你具備能力成為那個層次的人,卻不去成為,或者帶著別的非分幻想去成為你不具備能力的另一種人,顯然會事與願違的。具體的說,你倘若還處於塔底“生理需要”尚未滿足的水準,那麼你最好不要去空談什麼遠大理想之類的大話,還是老老實實的把生存問題解決好了再說吧。雖然你也懷有那樣的遠大抱負,但你沒有越過“生理需要”這道檻,沒有滿足這個塔底的基礎需要,沒有解決溫飽問題,怎麼可能去做那些更高級的事情呢?當然,你胸懷大志並不是壞事,你只能當做一個美麗的憧憬,一個遙遠的夢想埋在心裡,你暫時還不具備去付諸實施和行動的條件,你只好耐心的對待時機成熟或者創造條件。等你肚子不餓了,衣服不缺了,住的地方也有了,再開始新的一個登攀吧。
同理,當你具備做一件大事的能力,比如說一個企業公司的老闆,對員工的衣食基本問題都能夠保障了,就不能一直在這樣一個塔底停滯不前。老闆必須引導公司員工向一個新的塔頂前進,向“安全需要”邁步。所謂安全需要,可以包括公司給員工搞醫療保險、工傷保險、養老保險、人壽保險等等,讓廣大員工活得更加有價值而無憂慮。員工會因了有醫療保險,身體保持一種健康的活力,幹活的效率、精力更充沛;員工會因了有工傷保險,對一些帶風險的工種保持穩定的良好情緒,心態一好,就不容易出錯,否則對一些潛在危險性的工作,由於沒有工傷保險而憂慮,憂慮多,手腳就軟,事故率反而高;員工還會因了有養老保險、人壽保險而解除各種後顧之憂,只管好好的工作,到老乾不動了就退休養老,公司老闆早給定好了你晚年的生活保障。
隨著一個需要的滿足,人就會產生更高一級的需要,並且具備能力去完成新的需要。再舉例說一個公司老闆,當他解決了員工一系列安全需要,則應該領導員工們繼續向更高的“社交需要”挺進,打造最佳的名牌,並把自己的公司品牌張揚出去,以產生社會轟動效應,讓社會更多的瞭解本公司,也讓公司員工更多的接觸社會,大大的增加公司與社會之間的交往和交流。然後呢,又會產生一個新的“尊重需要”,希望在這些頻繁的社交關係中確立自身顯赫的社會地位,受到全社會更為廣泛的關註、尊重和厚愛。雖然這樣的需要已經相當高雅了,但這還不是最後的需要,員工最後更為高大的目標是金字塔尖頂的“自我實現需要”,大家不僅要讓公司出名,每個員工個人自我也要有名氣。於是水漲船高,當人們一提及某某大名鼎鼎的公司,就會如數家珍般的說出這個公司有什麼什麼人才、奇才,有多少值得敬仰的專家、工程師、技術員、生產和營銷先進標兵,於是公司因了公司人的實力而美好,員工因了公司的名望而沾光,整個公司的每一位員工都連同公司的輝煌被推上金字塔發光的尖頂,成為社會有目共睹的驕子。
馬斯洛假設每個人內部都存在著以下五種需要層次①生理需要:包括饑餓、乾渴、棲身、性和其他身體需要。②安全需要:保護自己免受生理和心理傷害的需要。③社會需要:包括愛、歸屬、接納和友誼。④尊重需要:內部尊重因素,如自尊、自主和成就;外部尊重因素,如地位、認可和關註。⑤自我實現需要:一種追求個人能力極限的內驅力,包括成長、發揮自己的潛能和自我實現。在五種需要中,生理的、安全的需要屬於低級需要,社會的、尊重的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屬於高級需要。當任何一種自我需要得到滿足後,下一個需要就成為主導需要。只有當低級需要得到滿足後,高級需要的滿足才會成為驅動行為的動力。高級需要是永遠也不會得到滿足的。
一個人到了什麼時候就會辦什麼事,也就是說他到了他的層次他自然會做那個層次的事情。而管理者就是要知道他到底在什麼層次上,否則,你就沒辦法用好他。除非你知道下屬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否則你將很難使他們成為你所希望那樣的人。
每一個所屬的層次可能制約了他向更高級邁進,也許受制生活,也許受制事業,但一個人只要還有一個領域在,他就還是一個更高級的人。他是要像探險家一樣在探尋一個又一個的高峰,需要修整就要停下,一生中要扮演的角色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動物,不僅僅是一個學生,不僅僅是一個戀人,你是一個多元的動物,高等到讓自己覺得生命是那麼的精緻。
- ↑ 許也.“馬斯洛定理”與“需要層次理論” 中財論壇
精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