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評估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非正式評估也稱非標準化評估,是指那種對評估者、評估程式、評估方法、評估資料都未作嚴格要求而進行的局部的、分散的政策評估。非正式評估雖然結論不一定非常可靠、完整,但其形式靈活、簡單易行,有廣泛的適用性。
非正式評估的優缺點[1]
非正式評估具有方式靈活、簡便易行的優點。通過非正式評估,不但可以全面瞭解政策法規的實際效果,還能夠吸引社會各階層的人士參與評估活動,增強公眾的參與意識。非正式評估的缺點是往往由於評估者掌握的信息有限,又加上缺乏科學的程式和方式,因而得出的結果難免粗糙,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錯誤,同時它具有隨意性,結論也難以收集和整理。
正式評估與非正式評估的結合[2]
正式評估預先規定績效指標和評估方法。這種評估通常都是定期進行的。例如,每半年或一年進行一次。在宣佈評估結果時,員工會得到自己工作績效的反饋。有時,員工需要更經常地反饋信息。同樣,管理者也需要用績效反饋激勵員工的日常工作。如果某一員工的工作績效不理想,管理者無需等到半年或一年之後才給予指正。在這種情況下,非正式評估,即管理者與員工非正式地交換意見,可能符合雙方的需要。非正式評估的內容和方式可能多種多樣,如從表揚、提出改正意見及批評等。非正式評估有重要作用,它可及時判斷員工符合組織期望的行為與不符合組織期望的行為,及時提出改進措施,使員工的努力有正確的方向。此外,組織的規模越小,非正式評估的作用也會越大。從理想的情況來看,一個組織應該正式評估與非正式評估結合進行,這樣才能使管理者作出正確的決策,鼓勵員工達到高績效。尤其是大型組織,需開發有效的、公正的績效評估系統。雖然這需要花費時間和一定的成本,但從效果來看,這是完全值得的、必不可少的,它的收益將遠遠超過花費的時間和成本。同時,也應關註平時的非正式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