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金融可持續發展理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金融可持續發展理論

  金融可持續發展理論白欽先教授經過近20年的研究, 在國內外首次提出金融資源理論學說,並且以金融資源理論學說為基礎, 首次將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理念創造性地擴展運用到金融領域,在此二者結合的基礎上形成的金融發展理論。[1]

金融可持續發展理論的理論基礎

  傳統經濟學、金融學往往將資本或資金簡單地視為一種生產要素, 這是一種原始的、狹隘的、靜態的金融資源觀。而白欽先認為金融是一種資源, 是一種稀缺資源, 是一國最基本的戰略性資源金融資源有三個層次:廣義的貨幣資產(資金),這是第一層次基礎性核心金融資源; 金融組織體系金融資產(工具) 體系即第二層次實體中間性資源; 第三層次為整體功能性高層金融資源。這一理論總結包含整個金融體系的實質內容, 突出了貨幣資產作為金融資產的基礎成分的地位, 強調了金融體系作為金融資源總體在一個經濟中所產生的整體性功能。金融資源具有二重性, 從其自然屬性上看, 是一種稀缺的社會性戰略資源, 這種一般屬性使得金融資源自動進入可持續發展函數之中; 從社會屬性來看, 它又是一種可以對其他所有資源包括自然資源社會資源具有配置功能的資源, 這一特殊屬性使金融資源構成了經濟發展的生態環境——金融生態環境。這就決定了要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必須首先實現金融本身的可持續發展。由此, 金融資源的永續利用和金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維持構成了金融可持續發展的兩個根本問題,這種整體的動態的新的金融資源觀構築了金融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堅實基礎。該理論通過揭示金融資源的“一般資源與特殊資源二重屬性”, 以及“功能性高層金融資源”這二條通道, 保持了與西方經濟金融學理論視角的平滑連接與過渡, 被認為不僅是國內而且也是世界金融科學研究的重大創新[1]

金融可持續發展理論的研究視角[1]

  白欽先指出戈德史密斯金融結構理論是一種特指的金融結構理論, 只包括“金融工具金融機構”兩大要素, 其“金融結構變遷即是金融發展”的金融發展觀也僅是一種數量型的片面金融發展觀。作為對戈氏理論的修正、補充與發展, 他提出了金融相關要素的組成、相互關係及其量的比例的一般金融結構觀, 並提出了金融結構變遷並不必然就是金融發展, 金融發展應看作是金融功能的擴展與提升, 即金融功能的演進。金融功能擴展體現為量性金融發展, 金融功能提升則更多體現為質性金融發展, 金融功能的擴展與提升體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統一。因此從功能的角度觀察金融發展或者說金融發展的功能觀正是體現了質的發展和量的發展的相統一。

  金融功能觀解決了金融結構理論等以往的金融發展理論所不能解釋的為什麼具有相似金融相關率指標的不同國家金融發展程度不同, 為什麼有些國家發生了嚴重的金融危機, 有些國家卻能保持相對的穩定和正常運轉的疑問, 這實際反映出金融體系的功能不同、穩定性不同, 對發展中國家來講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這一研究視角具有兩大優勢:一是對功能的研究客觀性更強, 也更接近於研究金融發展與經濟發展的終極目的,即發展金融以發展經濟; 二是金融功能自身的自動出清與扣除的凈結果的相對準確性。以金融功能演進為視角的金融發展理論並不是對金融結構與金融發展理論的否定, 而是對其有益的補充和完善。

金融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戰略目標[1]

  由於以往的金融發展理論都未能揭示金融的資源屬性, 因此金融發展的關鍵命題———金融資源及其配置效率並沒有得到全面的研究, 是一種缺失的金融效率觀。而金融可持續發展理論通過對金融的資源屬性的揭示, 賦予了全新的金融效率觀。

  首先,金融的資源屬性意味著金融發展是一個不斷開發金融資源、擴大金融資源基數, 以及改善金融資源利用效率的過程, 並且這個過程的直接結果就是促進和推動經濟的發展。金融效率強調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協調發展, 即金融發展既不超前於經濟發展, 又不滯後於經濟發展。這既要著力於金融效率的提高, 又必然要求降低金融資源所固有的脆弱性。

  其次,金融資源學說強調協調, 經濟金融為一複雜的複合巨系統, 由於複合系統是由相互關聯的各子系統構成, 因此, 其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於各子系統之間的良好協調。金融可持續發展主要從動態的時序上強調系統的發展能夠連續、不間斷、不崩潰。

  第三,金融資源在一個經濟系統經濟關係深化為金融關係的同時, 也不可避免地提升這個系統的風險程度, 從而使得經濟與金融的內在安全性和穩定性變得非常脆弱, 即金融脆弱性為金融資源所固有, 金融效率的研究內在包含金融脆弱性的研究。

  由此, 在充分考慮資源的長期有效利用和金融資源的脆弱性的前提下, 通過金融效率的提高和降低金融資源的脆弱性來推動金融發展, 維護金融生態的良性迴圈, 以此實現金融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這些都構成了金融可持續發展理論的目標體系。

  目前金融資源學說及以此為基礎的金融可持續發展理論已具備比較系統的理論構架, 即以金融資源學說為出發點,引申出金融傾斜論、金融功能觀、金融效率論、金融生態論等併列發展又相互融合且層層遞進的理論體系,並初步形成新的發展金融學的理論與學科框架,為後繼者們留下明確的研究方向與充分的創新空間,將為轉軌時期的中國金融改革與經濟發展提供一個能充分適應本土環境的理論指導, 並對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金融發展提供積極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1.3 陳曉楓,葉李偉.金融發展理論的變遷與創新.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3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Gaoshan2013,Mis铭,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金融可持續發展理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