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管理八項原則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隨著全球競爭的不斷加劇,質量管理越來越成為所有組織管理工作的重點。一個組織應具有怎樣的組織文化,以保證向顧客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呢?ISO/TC176/SC2/WG15結合ISO9000標準2000年版制訂工作的需要,通過廣泛的顧客調查制訂成了質量管理八項原則。
為了能對質量管理原則的定義取得高度的一致,又編製了僅包含質量管理八項原則的新文件ISO/TC176/SC2/WG15/N130《質量管理原則》。在1997年9月27日至29日召開的哥本哈根會議上,36個投票國以32票贊同4票反對通過了該文件,並由ISO/TC176/SC2/N376號文件予以發佈。
1、指導ISO/TC176編製2000版ISO9000族標準和相關文件;
3、指導廣大的審核員、咨詢師和企業一線的質量工作者學習、理解和掌握2000版ISO9000標準。
原則1:以顧客為中心 與所確定的顧客要求保持一致。瞭解顧客現有的和潛在的需求和期望。測定顧客的滿意度並以此作為行動的準則。
原則2:領導作用 設立方針和可證實的目標,方針的展開,提供資源,建立以質量為中心的企業環境。明確組織的前景,指明方向,價值共用。設定具有挑戰性的目標並加以實現。對員工進行訓練、提供幫助並給予授權。
原則3:全員參與 劃分技能等級,對員工進行培訓和資格評定。明確許可權和職責。利用員工的知識和經驗,通過培訓使得他們能夠參與決策和對過程的改進,讓員工以實現組織的目標為己任。
原則4:過程方法 建立、控制和保持文件化的過程。 清楚地識別過程外部/內部的顧客和供方。著眼於過程中資源的使用,追求人員、設備、方法和材料的有效使用。
原則5:系統管理建立並保持實用有效的文件化的質量體系。識別體系中的過程,理解各過程間的相互關係。將過程與組織的目標相聯繫。針對關鍵的目標測量其結果。
原則6:持續改進 通過管理評審、內/外部審核以及糾正/預防措施,持續地改進質量體系的有效性。設定現實的和具有挑戰性的改進目標,配備資源,向員工提供工具、機會並激勵他們為持續地為改進過程做出貢獻。
原則7:以事實為決策依據 以審核報告、糾正措施、不合格品、顧客投訴以及其他來源的實際數據和信息作為質量管理決策和行動的依據。把決策和行動建立在對數據和信息分析的基礎之上,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產率,降低消耗。通過採用適當的管理工具和技術,努力降低成本,改善業績和市場份額。
原則8:互利的供方關係 適當地確定供方應滿足的要求並將其文件化。對供方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情況進行評審和評價。與供方建立戰略伙伴關係,確保其在早期參與確立合作開發以及改進產品、過程和體系的要求。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共同承諾讓顧客滿意並持續改進。
2015年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正式發佈ISO9001:2015,新版標中的質量管理原則也進行了變更,變更後的七項質量管理原則要求更嚴格,適用範圍更廣。
新版ISO9001標准將八大質量管理原則減少到7個,將"4-過程方法"和"5-管理的系統方法"合併成"4-過程方法";"3-全員參與"由"involvement" 修改成"engagement" ;"6-持續改進"修改為"改進";"7-基於事實的決策"修改為"基於證據的決策";"8-與供方的互利關係"修改為"關係管理",這就突出地表明ISO9001: 2015版標準和ISO9001: 2008版標準相比,更能體現全員積極主動參與和更加註重組織利益相關方的互利互惠(見後續利益相關方定義),從而要求獲證組織應該將原有的"部門+要素"的管理理念提升到過程績效的管理理念,打破原有千篇一律的金字塔型管理模式,組織可以依據行業特點和管理文化形成自己特有的管理模式,如扁平結構、變形蟲型、柔性化生產、看板管理、6∑等,重點關註組織內外部過程績效和風險管控。
七項質量管理原則
一:以顧客為關註焦點
二:領導作用
三:全員參與
四:過程方法
五:改進
六:詢證決策
七:關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