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八项原则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随着全球竞争的不断加剧,质量管理越来越成为所有组织管理工作的重点。一个组织应具有怎样的组织文化,以保证向顾客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呢?ISO/TC176/SC2/WG15结合ISO9000标准2000年版制订工作的需要,通过广泛的顾客调查制订成了质量管理八项原则。
为了能对质量管理原则的定义取得高度的一致,又编制了仅包含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新文件ISO/TC176/SC2/WG15/N130《质量管理原则》。在1997年9月27日至29日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上,36个投票国以32票赞同4票反对通过了该文件,并由ISO/TC176/SC2/N376号文件予以发布。
1、指导ISO/TC176编制2000版ISO9000族标准和相关文件;
3、指导广大的审核员、咨询师和企业一线的质量工作者学习、理解和掌握2000版ISO9000标准。
原则1:以顾客为中心 与所确定的顾客要求保持一致。了解顾客现有的和潜在的需求和期望。测定顾客的满意度并以此作为行动的准则。
原则2:领导作用 设立方针和可证实的目标,方针的展开,提供资源,建立以质量为中心的企业环境。明确组织的前景,指明方向,价值共享。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加以实现。对员工进行训练、提供帮助并给予授权。
原则3:全员参与 划分技能等级,对员工进行培训和资格评定。明确权限和职责。利用员工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培训使得他们能够参与决策和对过程的改进,让员工以实现组织的目标为己任。
原则4:过程方法 建立、控制和保持文件化的过程。 清楚地识别过程外部/内部的顾客和供方。着眼于过程中资源的使用,追求人员、设备、方法和材料的有效使用。
原则5:系统管理建立并保持实用有效的文件化的质量体系。识别体系中的过程,理解各过程间的相互关系。将过程与组织的目标相联系。针对关键的目标测量其结果。
原则6:持续改进 通过管理评审、内/外部审核以及纠正/预防措施,持续地改进质量体系的有效性。设定现实的和具有挑战性的改进目标,配备资源,向员工提供工具、机会并激励他们为持续地为改进过程做出贡献。
原则7:以事实为决策依据 以审核报告、纠正措施、不合格品、顾客投诉以及其他来源的实际数据和信息作为质量管理决策和行动的依据。把决策和行动建立在对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之上,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率,降低消耗。通过采用适当的管理工具和技术,努力降低成本,改善业绩和市场份额。
原则8:互利的供方关系 适当地确定供方应满足的要求并将其文件化。对供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情况进行评审和评价。与供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确保其在早期参与确立合作开发以及改进产品、过程和体系的要求。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共同承诺让顾客满意并持续改进。
2015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ISO9001:2015,新版标中的质量管理原则也进行了变更,变更后的七项质量管理原则要求更严格,适用范围更广。
新版ISO9001标准将八大质量管理原则减少到7个,将"4-过程方法"和"5-管理的系统方法"合并成"4-过程方法";"3-全员参与"由"involvement" 修改成"engagement" ;"6-持续改进"修改为"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修改为"基于证据的决策";"8-与供方的互利关系"修改为"关系管理",这就突出地表明ISO9001: 2015版标准和ISO9001: 2008版标准相比,更能体现全员积极主动参与和更加注重组织利益相关方的互利互惠(见后续利益相关方定义),从而要求获证组织应该将原有的"部门+要素"的管理理念提升到过程绩效的管理理念,打破原有千篇一律的金字塔型管理模式,组织可以依据行业特点和管理文化形成自己特有的管理模式,如扁平结构、变形虫型、柔性化生产、看板管理、6∑等,重点关注组织内外部过程绩效和风险管控。
七项质量管理原则
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二:领导作用
三:全员参与
四:过程方法
五:改进
六:询证决策
七:关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