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成本預測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質量成本預測就是分析、研究各種影響質量成本的因素對質量成本的依存關係,並利用大量觀察數據,結合產品質量目標的要求,對一定時期的質量成本目標和質量成本水平進行測算、分析和預計。其目的是為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和挖掘降低質量成本的潛力指明方向,為正確編製計劃期質量成本計劃、增產節約計劃、產品質量改進措施計劃提供可靠的依據。
在反映實物量的基礎上進行價值量反映,以補充實物量反映質量管理效果的局限性,取得綜合的質量管理數據,考核質量管理效果。
預測時要求綜合考慮用戶對產品質量的要求、競爭對手的質量水平、本企業的歷史資料,以及企業關於產品質量的競爭策略,採用科學的方法對質量成本目標值作出預測。
質量成本預測主要有三個目的:
(1)為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和降低質量成本指明方向;
(2)為企業制定質量成本計劃提供依據;
(3)為企業內各部門指出降低質量成本的方向和途徑。
質量成本預測的程式。質量成本預測首先要掌握大量的觀測數據和資料,主要收集以下資料:
1.用戶資料,收集用戶關於產品質量和售後服務的要求;
2.競爭對手資料,包括產品質量、質量成本、用戶對競爭對手產品質量的反應等;
3.企業資料,主要包括本企業關於質量成本的歷史資料,如質量成本結構、質量成本水平等;
4.技術性資料,即企業所使用的檢測設備、檢測標準、檢測方法以及企業所使用的原材料、外構件對產品質量及質量成本的影響資料,還有企業關於新產品開發、新技術新工藝使用的情況;
5.巨集觀政策,即國家或地方關於產品質量政策等。
然後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從中尋找質量成本變化的規律、用戶需求的規律、質量成本不同構成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的規律等等,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作預測。
質量成本預測的方法[1]
開展質量成本預測的方法很多,隨預測對象、預測期限、信息數據資料的多少而各有不同。但其基本方法大體可歸納為定量預測分析方法和定性預測分析方法兩大類。
1.定量預測分析法
就是運用現代數學方法對歷史數據(包括會計、統計、業務核算資料)進行科學的加工處理,並建立經濟數學模型,充分提示各有關變數之間的規律性聯繫,作為質量成本預測分析的依據。
按照具體方法的不同,質量成本的定量預測方法又可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1)因果預測分析法
即從某項指標與其他有關指標之間的規律性聯繫中進行分析研究,這種類型主要是根據各有關指標之間內在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係,建立相應的因果數學模型所進行的預測分析。如質量成本的構成分析、相關分析、因素分析等都屬於這個類型。
2)趨勢預測分析法
即根據某項指標過去的、按時間順序排列的數據,運用一定的數學方法進行加工、計算,藉以預測未來發展趨勢的分析方法,亦稱“外推分析法”。它的實質就是把未來視作歷史的延伸。例如簡單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指數平滑法等都屬於這種類型。
定量預測分析具體的方法有:
①水平對比法;
②時間序列分析法;
③變動趨勢分析法;
④平均值法;
⑤移動平均法;
⑥因果分析法;
⑦目標預測法。
2.定性預測分析方法
亦稱非數量預測分析法。這種方法多用在缺乏完備、準確的歷史資料的情況下。首先由熟悉企業經濟業務的專家,根據過去所積累的經驗進行分析判斷,提出預測的初步意見,然後再通過召開座談會或發出征求意見函等各種形式,對上述預測的初步意見進行修正、補充,作為預測的最終結果。具體的預測方法有:
①個人主觀預測法;
②群體討論法;
③特爾菲法。
- ↑ 黃維明.企業質量成本管理方法38例.中國標準出版社,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