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面原理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負面原理的內涵 [1]
行政管理的負面原理是指對行政管理積弊內在規律性所揭示的一系列原理、定理。這同行政管理的基本原理和一般原理所揭示的行政管理內在規律性的原理,形成正與反、正與負的鮮明對照。關鍵在於通過比較、鑒別,從而形成深刻的認識。
負面原理的內容[1]
負面原理的內容起碼有如下六個方面:
①帕金森原理,亦稱“官場病”或“組織麻痹病”。其主要內容,一是行政首長和主管喜歡增加下屬人員和機構,以顯示自己的權勢,導致機構臃腫、人浮於事;二是行政首長和主管,喜歡用比自己能力低的人,以免妨礙自己的升遷;三是行政首長和主管採用委員會制議決問題,凡事關重大的問題議決時間較短,越是小事議決時間越長,因為對重大問題缺乏認識,說不出什麼話;四是凡採用委員會制議決問題,則委員人數越多,效率就越低;五是行政效率越低的機關,越註重機關外觀的裝飾、豪華;六是行政效率越低的機關,越會人為地“製造工作”,並且越會提前花掉預算金,以便來年增加預算額。
②推托原理,亦稱“無效能原理”,是指行政機關增人、增機構,不增效,多數“行政人”推諉責任並有一套推托技術。
③彼得原理,指基於人事晉升制度的缺點和行政首長或主管的偏心,專愛提升阿諛依附的人員,從而導致行政人員才能遞減法則和反才能病態。
④格勒善原理,指由於選任體制的敗壞及其用人的不正之風,導致行政人員“劣勝優汰”。
⑤行政權力擴張原理,指行政機關及其人員的職能與職權,有不斷擴張的趨勢,導致權力濫用,產生權力專橫的負效應。
⑥尋租原理,指政府對市場的行政干預或者政府干預中行政管制市場競爭所帶來的謀利行為,集中體現為“權錢交易”,其動機為“權力——金錢”與“金錢——權力”的雙向驅動,以及兩者的同流合污,形成惡性發展的“第三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