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6个条目

解釋水平理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解釋水平理論(Construal Level Theory,CLT)

目錄

什麼是解釋水平理論[1]

  解釋水平理論是近10年才發展起來的“純粹認知導向”的社會心理學理論並已經開始受到國內學者的重視。解釋水平理論的核心思想建立在人們對社會事件的反應取決於人們對事件的心理表徵這一社會認知觀點基礎上,認為人們對認知客體的心理表徵具有不同的抽象程度即解釋水平,而解釋水平取決於人們所感知的與認知客體的心理距離,進而影響了人們的判斷與決策

  自1998年Liberman與Trope發表了關於時間解釋的開創性論文以來10年間,大量的研究為解釋水平理論的假說和基於這些假說的預測提供了一致的證據,解釋水平理論也逐漸從關註時間距離對於心理表徵,進而對於人們的評價與選擇的影響,逐漸擴展到其他距離維度,正在形成一個心理距離的統一理論。近年來,解釋水平理論正在深度和廣度兩個方向上快速擴展,一方面,大量研究聚焦於距離依賴的解釋水平變化的底層心理機制和心理距離影響決策和判斷的過程機制;另一方面,解釋水平理論逐漸應用於選舉、說服、談判消費者行為等領域,為一些看似不相關的現象進行簡潔、整合的解釋。

解釋水平理論的作用[2]

  解釋水平理論詳細闡釋了心理距離如何改變信息的心理表徵以及如何對高低水平的評價標準賦予不同意義,是一種令人歡欣鼓舞的一流的整合理論。其深刻之處在於能夠對基於心理距離的評價如何改變提供一種雅緻節儉的理解。

  首先,解釋水平理論對以往的時間折扣理論進行了整合。

  如前所述,在遠期未來條件下,錶面、偶然的或背景性的特征被剔除,或者被更加核心的特征取代了,使得與高水平特征相關的價值更加重要。這樣,隨著時間延遲,與低水平解釋相關的價值會出現時間折扣現象,而與高水平解釋相關的價值會出現時間增大現象。當事件的正性價值與高水平解釋相關時,事件價值會出現正性增長或負性下降;而當事件的正性價值與低水平解釋相關時,事件價值會出現正性下降或負性增長。因此,不管事件的效價如何(正性或負性),也不管事件類型如何(情緒的或認知的),與高水平解釋相關的價值都會隨時間延遲出現增大現象;反之出現折扣現象。這樣,解釋水平理論與所有傳統的時間折扣理論既有不同又無矛盾,是對傳統折扣理論的整合,也對時間折扣現象發生的心理機制給出了認知的解釋。

  其次,解釋水平理論拓展了行動識別理論。

  行動識別理論也是一種關於心理表徵的理論,但是解釋水平理論的應用範圍更廣也更有揭示意義,主要體現如下兩點。

  其一,行動識別理論的基本假設是,行動可以用上位目標和下位目標進行表徵,也即行動可以用方式-結果的關係進行表徵。這一思想與解釋水平理論的基本思想相同。然而,行動識別理論主要是一種對行動表徵的方式-結果關係進行闡述的理論。解釋水平理論則不僅僅對行動及其方式-結果關係進行闡述,而是涉及到所有目標特征的表徵,比如人、客體、情境或者事件。因此,解釋水平可以隨著許多特征的不同而表現出差異。

  其二,解釋水平理論進一步提出,抽象特征更可能被用於解釋遠距離的事件,具體特征更可能被用於解釋近距離的事件。行動識別理論雖然也檢驗過時間透視對行動識別的影響,但是它沒有對不同時間點的直接現實的差異進行檢驗。比如,其研究發現,如果提前很長時間讓個體來思考婚禮這一行動,個體會用高水平術語來進行表徵,如“為了表達愛意”;而在婚禮當天,人們會將婚禮用低水平術語進行解釋,如拍照等。事實上,這兩個時間點的直接現實並不相同,比如拍照這一事件是在婚禮發生當天才會出現。因此,他們認為的時間距離效應可能是由於兩個時間點的直接現實不同造成的,而不是表徵水平不同造成的。而在解釋水平理論中,不同距離的直接現實是保持恆定的,即假設個體在不同距離條件下對事件所擁有的信息相同。這樣,解釋水平理論能夠進一步探討距離透視對解釋水平的影響,具有更強的解釋力。

  最後,解釋水平理論對消費者心理學具有豐富的意義和應用價值。

  與行為決策理論一樣,解釋水平理論也強調偏好建構的概念,認為偏好、選擇等高度依賴於人物和背景因素。但解釋水平理論則更深入地揭示出,偏好被建構的方式不僅僅是決策任務或背景的函數,也是決策中個體心理距離知覺的函數。基於心理距離的表徵、評價和行為的轉換,解釋水平理論為理解一系列偏好反轉現象提供了一種自然整合的解釋框架,為當代決策研究提供了一個卓越的理論模塊。這是由於偏好的變化常常反映了心理距離維度的變化。此外,解釋水平理論框架對解釋和預期消費者行為的不同範式,如購買決策和意圖、品牌表徵、後悔、不滿等有著豐富和重要的意義。

解釋水平與心理距離

  (1)心理距離影響解釋水平

  解釋水平理論認為,個體對事物的解釋水平隨心理距離而變化,繼而影響個體對事物的判斷、預測、評估等認知活動(Liberman and Trope,2008)。解釋水平模型最早關註人們如何評價和處理時間距離。Trope and Liberman(2003)發現久遠的事務人們會進行抽象的心理表徵,這是因為時間久遠的事物,其具體細節已經無跡可尋,即使有跡可循也不見得可信。而事物的本質特征不會隨時間發生變化,因此對於時間久遠的事物,人們只能關註其抽象的本質特征,即進行高水平的解釋。其後,不斷有研究發現,空間、社交、發生的概率等心理距離也會啟動個體高解釋水平的心理表徵。例如,在空間距離方面,當在電腦上完成任務時,身體越向後傾即與電腦距離越遠,參與者對任務的心理表徵越抽象;在社交距離方面,權力導致與他人的距離感觸發了更高的解釋水平。

  (2)解釋水平影響心理距離

  不僅心理距離影響解釋水平,解釋水平也會影響人們對與事物之間心理距離的感受。當解釋水平較高時,時空久遠的事物顯得更清晰、更易得,如同登高就可以望遠。這樣一來,高解釋水平可以擴展心理視野,人們得以關註較為長遠的目標。解釋水平較低時,人們會收縮自己的心理視野,關註當下的、具體的需求。因此可以說高解釋水平讓人們目光長遠,低解釋水平讓人們目光短淺。

  (3)解釋水平與心理距離/激勵的契合

  Berson and Halevy(2014)以及Berson et al.(2015)提出瞭解釋水平契合的概念,認為解釋水平與職位差距的契合對領導-下屬人際互動具有影響,即高解釋水平之下,員工與領導的職位差距越大,越能產生積極的領導-下屬人際互動除此之外,解釋水平與激勵手段相匹配會提升激勵。由於解釋水平越高,人們看重集體或長期的利益,關註行為的價值,因此,對高解釋水平員工提供集體勵或長期回報,對低解釋水平員工提供個人獎勵或短期回報,激勵作用更強。

解釋水平在組織管理的運用

  (1)解釋水平與倫理和公平

  應用解釋水平理論可以解釋並預測人們何時更關註倫理道德。Eyal et al.認為,由於道德準則較為抽象,因而高解釋水平的個體更關註道德準則,對道德僭越行為有著更強烈的消極反應,而對道德美德行為有著更強烈的積極反應。解釋水平越高的領導,越關註什麼是應該做的,因此越容易懲戒下屬的道德僭越行為。以上研究認為,解釋水平越高,人們對道德準則越敏感,但也有與此矛盾的發現。Gong and Medin發現,抽象表述(高解釋水平)僭越行為時人們對道德僭越行為的評判沒有那麼嚴苛,意味著高解釋水平降低了人們的道德敏感。

  解釋水平除會影響人們的道德判斷,還會影響人們的道德行為。現有的組織管理研究在“人們先前道德行為如何影響後續道德行為傾向”這一問題上存在矛盾的觀點。認知失調理論和自我覺知理論認為先前道德行為會導致後續的道德行為;而道德證書理論則持相反觀點,認為先前道德行為賦予了人們實施不道德行為的資格。解釋水平理論整合了這些矛盾的觀點,認為當用高解釋水平來表徵先前的道德行為時,人們之後會持續地表現出道德行為,這是因為抽象的表徵凸顯了核心價值觀,而人們傾向於做出符合自己核心價值觀的行為。

  (2)解釋水平與創新和變革

  人們必須跳出當前的條條框框,才能產生新的想法。高解釋水平能夠幫助人們跳出當下時空等的限制,從而促進創新。基於此,一些研究發現,心理距離會增加創造力,或是促進探索性學習。解釋水平還影響了學習源的選擇。

  Kalkstein et al.發現,當一個問題被抽象表徵時,人們傾向於選擇遙遠的學習源;而當需要明確、具體的信息時,人們傾向於選擇更近一些的學習源。Packer et al.發現,解釋水平與變革相關,因此高解釋水平使得員工更有可能去建言或表達異議。

  (3)解釋水平與領導行為

  在戰略領導領域,領導認知研究中很重要的一個議題是領導如何看待環境中的威脅和機會。Barreto and Patient根據解釋水平理論認為,領導在公司的職位影響到了他們與外部衝擊之間的心理距離,繼而影響了他們對外部衝擊的解釋水平。在微觀領導領域, Berson and Halevy等提出瞭解釋水平契合的概念。當領導和下屬的職位差距較大時,抽象的溝通(如願景型領導)更能激發積極互動,帶來更高的工作滿意度、組織承諾和社會連接;而當領導和下屬的職位差距較小時,具體的溝通(如給下屬反饋和評估)更有用。

  (4)組織內的心理距離

  組織內哪些場景會讓員工體驗到與心理距離有關呢?Wiesenfeld et al.將之總結為權力、虛擬組織和遠程工作。在虛擬組織工作會體驗到和他人的心理距離,因而虛擬團隊成員會更加抽象地表徵自己和他人。Reyt and Wiesenfeld認為,在非工作時間移動設備工作需要人們將與家庭距離較遠的工作角色整合到家庭生活中,這種角色整合幫助形成抽象的心理表徵。另一個與距離有關的因素是權力,權力通過社交距離影響解釋水平。權力感會把自己和他人區隔開,形成社交距離。一個關於權力的有趣的發現是,言語抽象的人看起來更有權力,因為人們覺得抽象的語言常被用來評判他人,而評判他人顯然是有權力的人所能做的事。

解釋水平理論對管理者的啟示

  考慮到解釋水平理論提供了一套全新的視角來理解組織內的行為心理距離的相關性,管理者可以相對容易地影響和塑造員工對某些事物、現象的解釋水平。這無疑給管理者提供了一個“術”的選項。例如,管理者可以通過拉開各種心理距離提高員工的解釋水平來維持員工一貫的道德行為,引導員工關註組織的長期目標,以及提升員工的創新能力。在與基層員工溝通時,高層領導應該強調組織願景,而基層領導則應該對員工進行更加具體的指導與反饋。

  除此之外,領導者還應註意,組織形式工作特征等組織實踐可能會藉由影響心理距離而塑造員工的認知(解釋水平)。例如,在虛擬組織中工作的員工思維更加抽象,靈活的工作時間安排和遠程辦公也可促使員工思維更加抽象,靈活的工作時間安排和遠程辦公也可以促使員工形成抽象思維。總之,在藉助解釋水平理論知曉組織實踐對員工認知的影響後,可以幫助領導者更準確地預測和管理員工的行為。

參考文獻

  1. 李雁晨,周庭銳,周琇.解釋水平理論:從時間距離到心理距離[J].心理科學進展,2009
  2. 孫曉玲,張雲,吳明證.解釋水平理論的研究現狀與展望[J].應用心理學,2007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essilco.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解釋水平理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