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償性工資差別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補償性工資差別(compensating wage differentials)是為了補償不均等的非貨幣特征而產生的工資差別。
目錄 |
補償性工資差別是同質的勞動者之間因為工作條件的不同而產生的工資差別。經濟學家認為,這種工資差別的存在是對勞動者從事較差工作條件的工作進行的補償。
補償性工資差別在實際經濟活動中,即使能力和受教育程度相同的勞動者,從事不同的工作也會存在工資差別。排除行業和區域壟斷因素,形成這種差別的往往和工作的性質和條件有關。
例如有的工作令人輕鬆、愉快和安全,而有的工作則令人感到單調、枯燥,或者不安全。由工作的這些特性引起的工資差別稱之為補償性工資差別。
補償性工資差別形成的原因:
凡是涉及到:
都在某種程度上需要提供補償性工資差別,以平衡由此原因導致的對工作的規避厭惡情緒。
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在進行薪資改革時,就充分利用了補償性工資差別。管理層曾經指出:適度增加職工收入,收入分配應向科技工作者和一線職工傾斜,讓科技人員和一線職工先富起來。
技術性勞動者付出的勞動技術含量高,風險比較大,經常加班,在進行了大量的人力資本的投資以後,預期收益也應很高,以保證預期收益的現值大於人力投資的現值,所以在分配製度上必須對技術性勞動者給予補償,以保證技術性勞動者供給量的不斷增加,有利於提高企業的技術含量和促使勞動者提升素質。
相同素質結構的勞動者在從事勞動條件相對惡劣的工作時,不得不承受更多的生理與心理壓力,因此勞動的效用值相對較低,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些勞動者付出了更多的勞動。為了使各種勞動和職業的效用均等化,使社會生產實現均衡,就必須用較高的工資收入進行補償,以提高勞動的效用值。
補償性工資差別與家庭生產[1]
補償性工資理論認為,由於工作環境的不同,風險高低的不同,向雇員所支付的工資要有差別,否則就沒有人去從事那些環境惡劣、高風險的工作,所以補償性工資的差別是為了吸引工人從事高風險工作所必須支付的額外工資。
家庭不僅是一個社會組織,也是一個經濟組織。按新古典經濟理論的解釋,在家庭部門中,女性有超過男性的一種比較優勢,即使當他們在人力資本上做同樣數量的投資,一個有男女兩性的效率高的家庭將會把婦女的時間主要分配於家庭部門,而把男性的時間主要分配在市場部門。這種分工是獲得家庭福利目標函數最大化的一種有效途徑。
一個人的時間和人力資本都是稀缺性的資源,當某人把時間和人力資本投入到家庭部門時,必然就失去了將時間和人力資本投入到市場部門的機會,因而就失去了從中取得的利益。由於婦女意識到自己的行為讓男性無償受益,就可能會減少其人力資本對家庭的投資,把人力資本更多地投向市場部門。這樣的後果是減少了家庭和社會的福利。那麼,是否能把補償性工資差異引入到家庭生產理論當中呢?
- (1)由誰來支付
因為家務勞動的受益者是勞動者自已及家屬,所以補償性工資應由夫妻雙方共同承擔。由於妻子承擔的部分不需要支付過程,所以一般看到的是由丈夫為從事家務的妻子發工資。這裡充分體現了補償性工資的特征,即補償性工資差別是一種工人可以購買的好的工作條件的價格,或雇主出賣給工人的差的工作條件的價格
- (2)實現效用最大化
在現實情況里,由於性別勞動分工和專業化導致女性的家務勞動效率更高,而男性市場工作效率高,所以在一個家庭妻子從事家務勞動,丈夫從事市場勞動能使家庭生產達到效用最大化。
- (3)提供補償工資是否可行
將補償性工資差異引入家庭生產理論,使家庭勞動價值貨幣化,可以帶來家庭效用和社會效用的增加。從妻子方面來看,從事家務勞動居然有工資收入,這不僅是對自已經濟上的補償,而且在心理上也是一種補償。所以是一種效用的提高。從丈夫來看,雖然要支付這種補償性工資,但是他從中得到的好處遠遠超過了他的損失。比如,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市場工作,收入也會增加。另外,從身體和心理方面也會感到舒適。從雙方面來看,緩解了面對家庭瑣事產生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離婚率。所以對整個家庭來說效用也是提高的。
- ↑ 鄭澍, 張成君. 補償性工資差別在家庭生產理論中的應用[J]. 經濟論壇, 2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