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藝術治療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藝術治療(Art therapy)

目錄

什麼是藝術治療

  藝術治療,又稱藝術心理治療,是一種心理治療的介入方法,主要橫跨藝術和心理兩大領域。在藝術治療的關係中。個案透過藝術媒材使心象得以視覺藝術的方式呈現,能通過創作釋放不安的情緒,澄清舊有經驗,將意念具體化,傳達心理需求。此心象表達反映與統整了個案的發展、能力、興趣、人格、意念與內心的情感狀態。[1]

藝術治療的發展[2]

  藝術治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時代,人類因對於大自然中許多現象感到畏懼與恐慌,在岩洞中留下許多的壁畫以表達其敬畏之心。口這些壁畫有著各種各樣的形式,象形文字、陶器以及各種服裝上的符號藝術等都是人們用來表達和交流的工具。最早實踐藝術治療的國家是英國和美國。藝術治療的奠基人是美國精神病醫生南姆伯格(Margaret Naumburg)。作為弗洛伊德與榮格的追隨者,她於1915年創立了沃爾登(Walden)學校,將藝術融人心理治療中,為認識潛意識提供了途徑。

  20世紀30年代,南姆伯格明確提出了“藝術治療”(Arttherapy)這一概念,在她的推動下,藝術治療在美國逐漸發展起來,並且迅速延伸到各個發達國家。f]南姆伯格強調“分析”(analysis)和“動力”(dynamic),具體方式則為患者作自由繪畫。然後對畫面作自由聯想式的解析,這個內容即為“藝術治療”的正式發跡。20世紀50年代,美國的ElinorUlman(1910—1991)在開展對殘疾兒童的繪畫教育時,發展出有關藝術治療的有關特色。同時代的EdithKramer也提出了藝術治療是一種輔助性的心理治療,它可以使患者在不幹擾其防禦機能的同時合理地發泄所存在的潛意識的內容。?直~1966年,美國成立了專門的藝術治療組織——藝術治療協會(American Art Therapy,AATA)。藝術治療作為一種心理療法的地位得到承認。

  目前,藝術治療方法在歐美國家已經相當盛行,被廣泛應用於教育與心理治療領域,是醫院、監獄,甚至學校、養老院等普遍使用的心理治療方式,也是災難目擊者的重要心理輔助方式。正如南姆伯格創立的初衷一樣,藝術治療能夠為揭示潛意識提供途徑;同時,藝術治療還具有非言語溝通的特質,治療的對象比較廣泛。因此,藝術治療之所以能從歐美起源,並最終發展成為一種穩定和獨立的社會職業,這與藝術治療的獨特優勢是分不開的。

藝術治療的特點[1]

  在藝術治療中.有許多有別於傳統治療的特點。研究者綜合Schaverien等學者的看法,將藝術治療的特點歸納為以下幾點。

  1.以口語為主。藝術治療的治療對象比一般心理治療廠,認知能力低、溝通表達有困難的個案均能接受藝術治療。

  2.穩固的治療關係。藝術創作中不存在威脅性,個案較能投入,降低了防衛心理.是促成治療關係建立與穩固的有效方法:創作能夠讓困擾個案的內在議題以及潛意識的內容自然浮觀,在創作過程中與作品有較強烈的連結感,使其更能夠專註於治療過程。

  3.藝術作品多半能透露潛意識的內容。藝術治療的表達,常運用心象作思考,具象徵性和不明確性,此種心象思考,屬於直覺式的思維,可降低防衛性,不易引起焦慮感,因此往往能透露潛意識的內容。臨r末工作者常使用的繪畫投射1二具.在評估過程中能夠發揮輔助效果.同時也幫助個案辨認在其生活當中反覆出現的困擾或主題;藝術創作打開了一條通往潛意識的道路,以便能更進一步地聚焦在最突顯的問題上。

  4.兼具時空的整合性以及此時此地的真實性。藝術治療的創作過程具有診斷功能,藝術表達具有獨特的時空整合性,並不局限在記憶的片段.是檢視心理治療過程永久且有用的記錄,不但可作為個案其他資料的補充。還可作為分享、學習和研究之用,特別是當主題重覆出現時,更突顯重要性。治療者也可從個案一連串作品的表現中來評估其病情的發展。

  5.促進感官經驗與認知思考的整合。藝術治療的表達創造了具體的實體,提供一個擴大感官經驗、瞭解內往衝突、認識自我的能力和性格的媒介。藝術治療中的創作是個案運用其知能和感官,促使自身意念與情感的整合過程

  6.提供表達、釋放情緒的安全通道。個案能藉助豈術表達恐懼、願望和幻想,經由創作的過程,個案的情緒得以緩和.能正確處理挫折和衝動。在藝術創作中,個案可以存被社會所接受的氛鬧下宣泄自己的憤怒、敵視等情緒不會傷害到他人。

  7增進互動及凝聚力。團體中的藝術治療能使成員在陳述、分享作品時,喚起旁觀成員的情緒反應和每個人的生活經驗,促使其他成員積极參与活動。並增進團體問的互動和凝聚力。

  8.長期穩定的支持力量。藝術治療與學校藝術教育或社會藝術活動相連結.為個案提供長期而穩定的心理支持藝術治療的特點是傳統咨詢方式所缺乏的。和其他治療形式相比,沒有孰好孰壞之分,彼此可以取長補短,達到更有效的加乘作用。藝術對於人類情感的支持.以及藝術給予人的慰藉,能讓內心不平靜的人有泄的出口。通過藝術創作,個案創造的潛能得以釋放,減輕壓力,實現了正向積極的成長,讓生命更充實。

藝術治療的要素[3]

  1.治療室。藝術治療室不同於普通的房間,它對治療師和來訪者都具有獨特的意義。治療室具有隔離性、包容性和安全性三個特點。治療室將來訪者與外界暫時地隔離了,這意味著來訪者可以暫時從混亂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當中解脫出來,在這塊“凈土”中進行思考和創作。因此,治療室應該設置成能夠安撫來訪者的極端、消極情緒的氛圍,此外,治療室還要留有足夠的空間供來訪者活動和進行創作。例如,治療窒里可以擺放一些高矮不同的櫥櫃,這些櫥櫃可以為一個時期內的所有當事人提供一個或者兩個“工具箱”。治療師的工作區——一張多層辦公桌——則安排在一個角落。

  2.藝術創作的素材。根據藝術治療的形式的不同,需要不同的藝術創作素材。例如,繪畫藝術治療需要的素材有硬度不同的繪畫鉛筆、各種顏色的彩色鉛筆、水彩筆、顏料以及不同尺寸、質地和顏色的紙張等;游戲藝術治療則需要有樹木、房間、路橋、人物、車輛、武器、動物等等象形的玩具。這些藝術創作的素材在治療過程中都是有一定的意義的,在來訪者的世界中象徵著某種情感和記憶。

  3.藝術創作的作品。這裡所說的作品是指來訪者在藝術創作之後得到的一幅畫、一件雕塑或者用玩具拼出來的一幅場景等,它是來訪者與治療室進行交流的中介。當來訪者欣賞自己創作的作品時,得到一些與之相關的感悟和體驗,甚至還會獲得一系列新的心理意象。來訪者的思想、情感和故事都轉移到了作品中,作品是來訪者內心世界的折射,需要來訪者和治療師共同探討和挖掘其中的奧秘。

  4.治療關係。藝術治療的關係有別於一般的醫患關係,而是來訪者、作品和治療師三者互動的關係。在治療過程中存在四種互動形式:來訪者與作品的互動、治療師與作品的互動、來訪者通過作品和治療師的交流、來訪者和治療師直接的交流。

藝術治療的過程[3]

  1.初次接觸治療。當來訪者開始進行藝術治療時,治療師要向來訪者介紹和講述藝術治療的素材和藝術治療過程等常識,讓來訪者熟悉和適應治療的環境和治療的素材的使用。

  2.建立治療聯盟。來訪者對治療師有了一定的印象並產生了信任感,決定和治療師一起探索和挖掘自己的內心世界。

  3.開始藝術創作。來訪者藉助藝術素材進行創作或進行游戲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治療師可以參與其中,也可以在一旁觀看但不參與,讓來訪者自我發揮。

  4.分享和探索階段。在上一階段中,治療師觀看或參與來訪者的藝術創作,與來訪者進行交流,傾聽和感知來訪者的心聲,一起分享藝術創作的成果。

  5.藝術創作的再體驗階段。來訪者與治療師再次分享和體驗藝術的創作過程及欣賞作品。當來訪者完成一系列的藝術創作之後,治療室和來訪者要對整體的創作作品作一個回觀,因為來訪者最初的作品和治療結束時的作品會有一定的差別,這可能是由於最初來訪者對藝術創作的素材不熟悉的緣故。重讀藝術作品可以讓來訪者作出更合理的解釋,更貼近其心理的詮釋。

  6.治療結束。治療的結束意味著來訪者重新認識自我,重拾信心迎接新的生活情境的挑戰。

藝術治療的適用對象[3]

  1.藝術療法對心理障礙患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如精神分裂症、邊緣人格、強迫症、酒中毒、抑鬱症、神經症等。在臨床護理實踐中應用藝術療法對精神病患者實施治療,結果發現使用藝術療法組與未使用藝術療法組在治療結果上存在顯著差異,藝術療法的應用明顯提高了治療效果。

  2.藝術療法廣泛應用於對生理疾病患者的輔助治療,如幫助患者應對癌症,緩解患者的自暴自棄、恐懼、抑鬱和焦慮的心理,恢復患者求生康復的動機。

  3.藝術療法對遭遇災難或事故的兒童的治療也特別有效。如對經歷了暴力事件的兒童來說,藝術療法更容易開宿曾經身心受過創傷的兒童的心門,打破尷尬和沉默的窘境。

  4.藝術療法也應用於對監獄中的在押犯人的改造工作,幫助他們重新認識自我,達到個體內在世界與外在世界的重新平衡,減少再次犯罪的幾率。

藝術治療的發生機制[2]

  雖然藝術是人類的高級精神活動,看上去與生理需要不相關。實際上,人類的藝術活動中都隱含著其生理的需要,奔騰不息的生理本能是人類行為的根本動力。對藝術治療的發生機制有必要進行初步的探討。

  人們日常生活中對色彩的感知與現代醫學實驗結果相吻合。紅色使人血壓升高、提高食欲,有增強人體免疫力的功效;綠色則被稱為“健康的搖籃”,可以使人思維活躍、緩解緊張情緒,對於精神抑鬱有輔助治療的作用。正如熱拉爾·貝東在《電影美學》中分析的那樣:“色彩可以向我們展示仁慈情感和印象,可以作用於我們的思想和精神;因此它可以用來推動劇情的發展,直接參与環境與心理氛嗣的製造。色彩具有奇妙的心理與戲劇價值。”

  日本的春山茂雄博士發現,當人的腦電波是a波時,腦內分泌一種被稱為“腦內嗎啡”的荷爾蒙。科學研究證實a波能通過人的感覺器官對人的情緒給予巨大的平靜和安定感。美國切斯特大學的神經生理學教授戴維·菲爾頓在大腦與免疫系統的研究中發現,當腦內分泌出B一內啡肽時,人的免疫力會隨之提高,從而防禦疾病、維持身體健康。春山茂雄博士進而提出,要使大腦常常分泌腦內嗎啡,人們就應該善於用利導思維想問題,更多地做使自己愉快的事情,還可以通過運動、游戲、靜坐冥想等方式。}4人們在藝術面前根本無法掩飾個人情感的流露,當進行藝術創作活動、對藝術作品進行欣賞時容易使人們的身心都處於放鬆狀態,從而導致個體的反應潛能被調動起來,個體的神經系統得到調節,所有生理器官的供血暢通,右腦開始分泌腦內嗎啡,人的心情開始變得愉悅,並引發整個身心系統的良性迴圈和更新。因此,藝術活動能夠使人們產生和保持良好的情緒,而藝術治療是進行身心調節的有效手段。

  從心理髮生學的角度來看,藝術具有心理治療的作用,與個體的心理需要有關。美國美學家海格·哈特查多雷安在《現代世界對藝術的需要》中就曾指出,藝術創造和藝術接受是人類的一種基本需要,這種需要是人類進步的根本推動力。對於人的靈魂而言,藝術接受活動往往是一系列愉悅的心理波動的展開。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也指m,除了人的基本需要之外,人們也存在審美的需要。而藝術則能從審美的角度來滿足人們的需要,來豐富人們的現實生活。阿恩海姆認為既然藝術接受與心理治療之間有一種漸趨明朗的關係,就應該相信藝術有可能擔負起有益於人的身心的內在使命。藝術治療給人們提供了一個支持性的心理治療空間,讓情緒有一個安全的抒發渠道。

藝術治療的作用機制[2]

  藝術療法的理論基礎主要來自於斯佩里左右腦分T理論以及心理投射理論。該理論認為:左腦主要負責理解、記憶、時間、語言、判斷、排列、分類、邏輯、分析、書寫、推理、抑制等,思維方式具有連續性、延續性和分析性。右腦主要負責空間形象記憶、直覺、情感、身體協調、視知覺、美術、音樂節奏、想象、靈感、頓悟等,思維方式具有無序性、跳躍性、直覺性等。在一個針對精神分裂症來訪者進行的側化損害研究中,研究者發現此類來訪者右半腦的功能與正常人相比明顯較亢奮,主要表現為來訪者的情緒活動功能常常顯示異常,並且主要表現為負性情感體驗。該研究表明,右半腦的功能被損害後將影響到個體情緒的機能,而同樣被右半腦控制的藝術創作活動則能影響和治療來訪者的情緒機能障礙。

  不同心理領域的研究者對心理投射有不同的看法。現代藝術治療的主要理論基礎為分析心理學中的心理投射。該理論認為,心理投射是一種類似自由意志物在個體的意識層中的反映,是一個主動的、無意識的表現活動。不同的心理投射的產物不僅僅以藝術創作的形式存在,人的夢、幻覺乃至妄想都可以看做是心理投射的表現方式。因此,進行藝術創作的活動是能夠作為一種心理投射的技術來應用的。

  藝術治療師Robin較為全面地分析了藝術療法的作用機制。他認為,人們內隱的思維多以視覺的方式呈現;記憶則有相當可能是前語言的或是被壓抑起來的。個體從前的創傷經驗等不愉快的內容遭到壓抑,僅僅靠運用語言是無法提取出來的,從而難以被干預。同時,個體相當多的情緒體驗內容,其本身的呈現形式就是前語言的,人們並不能將它們準確地用語言來表達。當人們無法用語言來描繪自己的某一個感受時,更容易通過藝術作品來表達。藝術本身的價值往往是中立的。這種表達沒有社會道德方面的顧忌,更能為人們所接受。繪畫心理治療過程包括心理治療與創造兩個平行的過程。除了心理治療之外,創造過程也為患者提供一種看待自己所面臨問題的新方式。比如,當個體面對傷痛無力改變時,藝術可以幫助人恢復受傷的心靈。他通過比較研究後認為,繪畫療法有許多適宜適應的優勢:首先,藝術提供了特有表達的可能,可以在一幅作品或系列作品上表現發生在不同地點、不同時間的事件,可以把不可調和的情感合成在一起。其次,繪畫治療是靈活的、多面性的,它適合不同年齡、不同疾病的患者,可以在不同地點實施。第三,繪畫療法可以使心理治療常態化,即可以在人們的所有日常生活情境中開展。第四,繪畫等藝術方法可以安全地釋放毀滅性力量,使心靈得到升華。

藝術治療的理論取向[1]

  在心理治療中,治療者的治療風格影響著治療的介入方式與方向藝術治療之所以產生療效,並非僅足由於創作媒材的提供,與藝術治療師如何運用自己的人格特質與信念來回應和建構和個案的治療關係有關。Sehreibman和Anderson(2001)基於自閉症族群的多樣性.認為治療師最好能整合發展和行為學習的理論、研究與技術來為個別自閉症兒童下處方。

  1.心理動力取向

  近代藝術治療的成長起因於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精神治療運動。此運動主要受到Freud和Jung兩位心理學家的影響,特別強調潛意識和象徵化的作用,因此當時的藝術治療純屬於心理分析導向。在眾多的學者當中,MargaretNaumburg被視為是美國藝術治療最主要的創始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她建立了運用藝術的表達作為治療的模式.此模式強調分析和動力,強調以藝術的形式作為治療中頓悟的基礎,鼓勵個案作自發的描畫.並對其圖畫加以自由聯想和解析。精神分析取向的目的在於幫助兒童去瞭解其感情和行為.以對話方式進行治療,游戲治療、藝術治療和家族治療是常被應用到的技巧。心理動力的學者重視人格內在的動力和環境及經驗對個人的影響。兒童生物性的傾向和個別的差異性甚至與環境的互動等,均對其有極大的影響。兒童周遭環境中會與他產生有意義的互動者則包括了父母、兄弟姐妹、老師和同學等。

  2.人文取向藝術治療

  人文取向藝術治療秉持人文主義的哲學及其建構的實務,Garai在1987年提出下列三項基本主張:

  (1)人文藝術治療不把個案當作病人。治療取向在於增強個案的生活意志力.發展個案尋找生活意義和認同的能力,儘力充分創造好的生活形態。(2)生命是連續的歷程.需要不斷的成長、改變和發展。(3)自我實現來自於真誠的自我袒露和誠實的生活形態。自我實現的人能建立自我超越的目標,提升生活的精神面與意義。人文取向藝術治療的目的在於促進個人創造潛能的開發。尋求有意義的生活形式。達到生理、心理和精神層面的完整性與平衡。其治療目標是讓個案的情感真實的表達於藝術形式上,而非逃避。

  藝術治療師Josef Garai認為人本取向的藝術治療有三原則:(1)強調生活問題的解決:(2)鼓勵經由創造性表達來自我實現;(3)強調自我實現與人際關係問親密和信任之關聯。以及尋求自我超越的人生目標。Natalie Rogers(1999)的藝術治療工作原則。會先要求創作者說出自己的感覺、意義以及對作品的詮釋,而非傾聽前即提供回饋。人文取向藝術治療被視為一個分享的過程.讓個案從創作過程中去發現圖像的意義,作個性化的詮釋。

  3.敘事取向藝術治療

  運用敘事取向於藝術治療時,藝術表達的方式為促進療效的外化工具,視覺形式的外化對於難以用口語詳述的兒童來說更有幫助。治療者把故事視為他們對兒童工作的重要部分,以兒童對生活、關心的事情以及故事的敘述,來幫助他們將問題具體化。並以口語說故事的方式,讓兒童把繪畫內容分享出來。通過繪畫和兒童口語敘述的方式,治療者能更全面地瞭解兒童。因此藝術和語言都是某種形式的敘事,藝術治療團體能通過繪畫與創作、戲劇扮演與說故事,幫助個案能使用表達性藝術形式來創造故事並對他人重述。

  4.認知取向藝術治療

  認知取向的藝術治療在於評估兒童的身心、認知發展狀態。通過結構化的行為塑造技術,設計藝術治療活動.提高兒童的認知思考能力,培養其自發、信任和主動的心理。進而改善情緒行為問題。認知取向的治療重視學習和控制治療情境。促使個案獲得新的技能行為。強調通過視覺藝術媒介.促使個案表達和接受觀念,發展認知思考能力。認知行為取向的藝術治療者通常利用增強物、示範、口語和視覺的提示來輔助治療。

  5.發展取向藝術治療

  藝術治療常用到Lowenfeld(1958)、Gardner(1980)、Kellogg(1970)和Golomb(1990)正常的藝術發展階段說及Piaget認知發展的一般原則(Pi.aget,1959:Piaget&Inhelder,1971)。發展取向藝術治療最常被運用在兒童的治療中.適用於發展遲緩的個體。藝術治療師會在治療過程中評估兒童的動作、認知及社交技巧。Feldman和Miller(1987)認為發展取向藝術治療特別要考量:(1)兒童的心理髮展與繪徊表達能力。如停留在感覺動作期階段。(2)藝術媒介的特性,如使用繪本媒介。(3)治療技術的選擇。需選擇具體、簡單的技術,採用操作、示範、漸進的方式。

藝術治療的未來展望[3]

  藝術治療作為心理治療的一種治療方式的優越性已經在眾多的有關文獻中得到了論證,隨著時代的發展,藝術療法的發展前景是廣闊的,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1.藝術治療與其他的心理治療的方式結合。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藝術治療不僅僅適用於個案研究,它同樣也使用於家庭和團體的研究。藝術治療完全可以與集體治療、團體輔導等心理治療方式結合起來,發揮更大的作用。

  2.藝術治療與學校教育的結合。從藝術治療的發展歷程來看,藝術治療最初也是在學校中實施的。學校常用的黑板、美術器材、藝術器材、教師等本身就是很好的藝術治療的素材,而學校具有的教育功能更能使這些素材操作起來更簡易,更容易讓人從內心裡面接受。

  3.藝術治療的跨文化研究。中西方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西藝術有著不同的風格,這必將導致中西方藝術治療中的工具、方法、標準等存在差異,治療的效果上也會不盡相同。因此,進行藝術治療的跨文化研究有助於探索適合本國治療方法的發展道路。

  4.藝術治療的網路時代。網路的方興未艾給我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溝通方式,也給藝術治療帶來了新的生機,藉助網路工具,藝術治療會發展處越來越多的治療新形式。例如,一種藉助QQ視頻、UC、MSN3G手機網路日誌等工具而開展起來的文學治療新形式——心理性作文(Psychological Composition)。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馬美容,王晶洋.心理學視角下的藝術治療(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2,12
  2. 2.0 2.1 2.2 李小紅,吳明霞.藝術治療的作用機制及其有效性評估(J).中國電力教育:上.2011,2
  3. 3.0 3.1 3.2 3.3 孔凡華.藝術治療綜述(J).健康天地:學術版.2009,12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6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刘维燎,nonameh.

評論(共4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藝術治療"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11.204.26.* 在 2016年9月12日 10:02 發表

藝術治療包括:繪畫藝術治療,表達性藝術治療,游戲治療等等;想要詳細瞭解可以去京師博仁參加面授課程,講師都是這一方面權威人士。

回複評論
116.236.213.* 在 2017年5月11日 11:16 發表

為什麼把音樂治療排除在外呢?

回複評論
113.129.231.* 在 2018年2月23日 23:29 發表

116.236.213.* 在 2017年5月11日 11:16 發表

為什麼把音樂治療排除在外呢?

等等,,裡面包含了

回複評論
111.27.6.* 在 2019年9月23日 09:32 發表

我就是喜歡藝術治療,他是無文字語言,但是表達的非常清楚,把心裡話說出來啦!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