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物流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航空物流是指以空中貨物位移(通過航空器把貨物從一地運到另一地的空中交通運輸)為主的、銜接和參與陸運物流和(或)水運物流的綜合性物流服務。航空物流是現代物流的五個子物流系統之一,與水路、公路、鐵路和管道運輸共同構成整個現代物流系統,航空物流子系統是現代物流系統重要組成部分,以快速、安全、準時的特點日益凸顯其在現代物流系統中的重要作用。
我國航空物流存在的問題[1]
1.硬體基礎設施落後
我國航空物流基礎設施與國外同類公司相比嚴重落後,具體表現在運力不足、覆蓋面不廣、投資不對稱。與我國巨大的消費市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無論是機場數量還是依靠輪輻式覆蓋全國的網路網點數量以及佈局,都遠遠不能滿足現今迅速膨脹的市場需求。我國航空物流中心的輻射範圍沒有能夠有效地將東部發達省份覆蓋起來,分佈也不甚合理,大都位於東部沿海城市,不能形成覆蓋全國的網路,從而給國外企業留下了可乘之機。我國航空物流用於信息技術的投資還遠遠不夠,有人毫不誇張地指出甚至有的企業全年用於信息技術的投資比不上一臺飛機發動機,可見我國航空物流企業的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現代物流整合程度低
近年來航空快遞在航空貨運物流中所占的比重不斷增加,這是由於國家之間、城市之間、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日益密切和頻繁。有關部門預計我國的快遞市場在2010年以前將以每年25%左右的速度增長,到2010年整個航空快遞市場規模將達~q820億元人民幣。與普通貨物不同的是,航空快遞要求限時服務,這就要求地面運輸體系能夠很好地配合航空物流,確保整個流通渠道暢通無阻,最大可能地縮短貨物中途停留的時間。我國航空物流的運營理念還沒有真正體現在實際操作當中,受到傳統思維的影響,我國航空業一直重客輕貨。據統計,我國航空物流行業目前擁有的全貨機僅有29架,客貨機可利用的貨運噸位也只有5700噸;相比之下,聯邦快遞擁有的飛機數量高達671架,聯合包裹公司擁有飛機574架,包括其租賃的305架。
3.物流專業人才匱乏
現在任何行業的競爭歸根結底就是人才的競爭。我國物流行業剛剛起步,航空物流更是需要一大批具有專業技能的物流人才隊伍,以應對日漸激烈的國際競爭。更為嚴峻的形勢是我國物流人才不僅在數量上遠遠不能滿足市場要求,整體人員素質上更需要極大地提升。航空物流業需要的是複合型人才,既要懂國際貿易又要懂倉儲運輸知識,還需要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識和與人溝通的技巧。
我國航空物流發展的策略[1]
1.加快航空物流資源整合與重組,完善航空物流網路。
航空運輸業作為網路行業,保持適當的規模是運輸範圍經濟和密度經濟的必然要求。從目前我國航空貨運企業來看,普遍存在規模小的問題,難以形成有效的網路,也難以搭建有效的範圍經濟和密度經濟。因此,我國航空物流未來發展要在完善航空物流設施功能的基礎上,從規模擴張的角度對現有資源進行充分整合和重組,需要從企業併購重組的角度加以整合,實現機隊規模的擴張與航線網路的互補,儘可能地發揮航空運輸的範圍優勢和網路優勢。
2.加強戰略聯盟,形成優勢互補。
戰略聯盟是現代物流網路快速擴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傳統的航空貨運企業依靠自身資源擴充其服務網路顯然是不夠的,尋找能夠實現共贏的合作伙伴,建立聯盟,延伸自己的服務鏈是必經之路。在機場建設過程中,適當引入大型基地航空公司,或通過多種方式與國際大型物流企業合資、合作建設物流基地,既可以解決資金問題,又能引進先進管理技術。同時,通過整合機場、航空公司、以及航空貨運代理商資源,使相關航空物流企業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保證航空貨物的快捷、有效地流動,從而實現多贏目標。
3.創新機場管理體制和經營模式
航空物流管理和運營模式的創新是我國航空物流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隨著《中國國際航空公司貨物國內運輸總條例》的正式頒佈實施,機場定位發生了實質性變化,由此必然帶來機場管理和經營模式的改變。目前,機場貨運部門不是獨立的經營實體,不具有自主生產經營權,與航空物流運輸企業存在爭搶客戶和貨源等嚴重的惡性競爭。就航空物流而言,機場當局應當有所為,有所不為,對於自身沒有貨運競爭優勢的,堅決從貨運經營業務中退出來,將經營權交給有能力的物流企業,自身做好服務工作;對於自身有航空物流經營能力的,應順應國際航空物流趨勢,堅持現代物流發展理念,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