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護理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自我護理[1]
自我護理是指個體為了維持生命、健康和舒適而進行的自我照顧活動。
自我護理的職能[2]
自我護理有兩個主要內容:一是治療性的自我護理,另一是自我護理能力。病人的自我護理能力有缺陷,就需要護士指導和幫助。幫助患者進行自我護理活動,協助某些患者改變自我護理方式,調練患者如何配合治療。自我護理的職能有:(1)維持健康;(2)預防疾病;(3)自我診斷、自我用藥和治療。(4)參加康復工作。
自我護理的產生與發展[3]
自我護理是人類的個體為保證生存、維持和增進健康與安寧而創造和採取的行為。分健康狀態下的自我護理和疾病狀態下的自我護理兩類。美國護理學家Dorothea.E.Orem博士於1959年首創了“自我照顧”的護理理論框架,此框架包括人、環境/社會、健康、護理4個基本要素。1971年,Dr.Orem在論述有關自我護理理論中,認為個人應對與其健康有關的自我護理(即自理)負責,自理是個體為維持生命、健康和幸福需自己進行的活動。人的自理需要分為3種:(1)基本的自理需要,也稱日常生活需要,如對空氣、水、排泄的需要;(2)發展的自理需要,如青春期少女對月經來潮的自理需要;(3)健康脫逸的自理需要,為在傷、病、不適時或診斷和治療傷病所引起的自理需要,如直腸癌術後需學會自理假肛。70年代末期,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自我護理才得到護理界的逐漸重視。1980年以後,美國護士協會依據對護理學的新認識、新發展,曾建議護理研究者們對各方面的現象進行研究和探討,自我護理為其中之一。自理模式在護理教育中被用作課程設置、組織護理程式和成人護理教育內容,對慢性病病人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導的理論構架。
在我國於1983年自我護理作為護理程式的重要學說介紹給護理界,於1987年自理學說介紹了個體自理需要的3個範疇及疾病狀態治療性自理需要的6個方面,並闡述了健康教育是提供這種護理幫助的最主要手段。
自我護理的研究進展[3]
1.護理理論方面
在護理倫理方面,目前我國護理界的研究認為自我護理的道德特征十分明顯,主要體現在自我護理道德的教育性、協作性、漸進性等方砸,自理學說產生和發展是護理道德完善的重要內容。自我護理首先向護士提出了新護理責任和道德要求,護士要讓人們自願進行維持和增進自己健康的活動,發動病人及家屬參與自理活動;其次自理能力的培養和發揮是尊重人的尊嚴的表現。
2.護理觀念方面
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要求,護理要從以疾病為中心轉變到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基礎上來,樹立整體護理的觀念。如何轉變,一是把病與病人視為一個整體;二是把生物學的病人與社會、心理學的人視為一個整體;三是把病人與社會及其生存的整個外環境視為一個整體;四是把病人從入院到出院視為一個連續的整體;五是把人的一生視為一個整體。這就是把人視為與生物、心理、社會和環境相統一協調的人。這些護理觀念,主要強調了自我護理的個體性和有效性,體現了自我護理的連續性和整體性,使病人的自我保健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促使個體儘快承擔自我照顧的責任。
3.臨床護理方面
自我護理與我國的分級護理都是根據健康狀況的需要給予不同等級的護理服務,並隨病情變化而調節等級。區別在於:護理對象是主動參加康復還是被動等候,護理人員是按計劃護理還是按常規護理;是實施整體護理還是軀體護理;是教育漸進還是替代。臨床健康教育包括:病人健康教育(門診教育、住院教育、出院後教育)、社區教育和醫務人員教育 。健康教育強調改變人們的行為,促使人們自願地採用有利於健康的行為,提高生活質量。其實質是一種干預措施,以建立或促進個人、社會對預防疾病和保持自身健康狀況的責任感;以促進個體和社會採用明智的決策或選擇有利於健康的行為;以促進全社會關心健康和疾病的預防問題。
4.護理教學方面
以自我護理為框架,在護理教育方面進行了模式化教育探討。這種模式化教育就是護理程式的應用,護理模式的轉變。Orem的模式是圍繞護理目的而組織的,其本質是自理,在臨床上是護理病人的理論構架,在教學中是學習知識的構架。
自我護理的價值與實踐[3]
1.對整體護理的意義
運用Orem理論對病人進行評估,病人首位的需要是基本的自我照顧,包括食物攝取、排泄、睡眠、舒適環境的需要等。護士可遵循Orem理論框架以“完全補償系統” (指個體活動受限,全部需要由護士予以滿足的一種護理方式);“部分補償系統”(通過護士和病人共同參與自理操作來滿足病人自理需要的一種護理方式);“支持與教育系統”(通過支持、指導和提供促使自理髮展的環境來滿足病人自理需要的一種護理方式),為病人提供幫助,進行心身全面護理。護士按Orem理論發展的自我照顧概念必須充分認識不同時期個體有不同的自我照顧需求,並儘力予以滿足。病人的護理受到價值、信念和態度的影響,護理的整體化方法能滿足病人的心理需要。
2.對社區護理的應用
由於病人住院治療和護理是短暫的,而出院後的治療和護理是長期的,因此,病人出院後的自理、家庭和社會的幫助,對鞏固療效、防止複發、促進康復均具有重要意義。如新生兒、產婦、老年病人、抑鬱症病人等。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護理工作可由當今單一的角色(醫療護理、疾病護理)轉向多種角色(保健、預防和康復護理,即整體護理)。
3.對護士水平的提高
總結對自我護理指導的內容有:系統地敘述與本病有關的知識;可採取的措施和預防方法;治療中應明白的一些問題;幫助病人正確對待患病現實,協調失衡的心理。將自我護理應用於腎移植術後護理,使在死亡邊緣掙扎、幾乎喪失自理能力的病人,重獲維護正常的生活狀態,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工作中應用“思考護理”而不僅僅是機械地完成具體的護理操作,通過對病人的幫助、指導、教育和訓練,使病人恢復正常的自理能力。在這個過程中,護士的業務水平和技能水平也得到提高。
綜上所述,無論是對自我護理在理論、觀念、臨床護理、教學上的探討,還是在臨床實踐的運用中,自我護理均顯示出無法估量的潛力和實用性。從病人角度,它幫助調整其生活行為向健康轉向,在疾病狀態下自我管理,有助於病人在醫院、家庭、社會中的角色適應,保持良好的心態。從護士角度,它是護理病人的理論框架,擴大了護士在治療、預防和保健中的作用,強調了護士的業務水平,豐富了護士職業的內涵。WHO指出:下個世紀,個體、家庭和社會在決定滿足其健康需求方面將扮演重要角色,自我護理正成為一個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