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分級護理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分級護理[1]

  分級護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間,醫護人員根據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評估,按照護理程式確定護理內容並遵醫囑實施不同級別的護理,目前分級護理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四個級別。

國內分級護理的產生及進展[2]

  1954年張開秀、黎秀芳兩位護理前輩創造性地提出“三級護理”的分級護理制度。即根據病情將患者分成三個不同等級:一級護理的對象是危重患者,二級護理的對象是重患者,三級護理的對象是輕患者。“三級護理”保證了在護士少、工作量大的情況下有重點、準確、安全、及時地實施救治和護理工作,大大減少了護理差錯事故,提高了護理質量和效果。

  1982年衛生部頒佈的《醫院工作制度》中,對“護理工作制度”作了明確規定:“患者入院後,應根據病情決定護理分級,並作出標記”。該制度將患者的護理級別分為四級,即特、一、二和三級護理,並對其使用範圍及護理措施作出了相應規定。此後,分級護理作為一項護理工作制度在國內各級醫院普遍採用。

  2008年《全國醫院工作制度與人員崗位職責(征求意見稿)》中在“護理工作制度一的第八項新增加了“分級護理制度”,新制度規定護理級別仍被分為四級,即特、一、二和三級護理;由醫師根據病情下達分級護理醫囑,做出分級護理標記:對分級護理的病情依據和護理重點要求做出了明確規定,取消了對一、二和三級護理巡視時間的要求:指出應根據病情變化及評估結果及時變更護理等級。

我國分級護理標準的研究內容[3]

  國內分級護理標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護理等級、量表評定、患者分類系統3個方面。

  1.護理等級

  研究者嘗試對現有分級標準進行修訂和完善,從病情監測的間隔時間、病情嚴重程度、患者自理能力等方面探討護理分級。那文艷等根據神經外科腦出血患者的意識狀態、生理指標、潛在併發症的危險度、ADL、心理需要五方面進行分度,細化分級護理的亞級;石貞仙等將病情監測間隔時間分為15~30 min、1~2h、3~6h、>6 h;患者活動能力分5度:即絕對卧床休息、床上活動、床周自行活動、室內活動、院內活動;生活輔助項目分為飲食、排泄、全身清潔,輔助程度分為完全協助、部分協助、自理3個等級;將飲食指導、心理護理健康指導貫穿於患者整個護理服務之中,使分級護理新標準與臨床實踐更相符,更具實用性

  2.量表評定

  研究表明,應用Barthel量表或ADL量表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評估,結合醫囑的護理級別,進行護理級別亞級的分級,制定護理措施指導護理,可明顯提高護理質量,提升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為了剋服使用單一量表的缺陷以及我國分級護理缺乏量化標準的缺點,蔡虻等。對某綜合醫院428例成年住院患者採用ADL量表評價患者自理能力,應用APACHEⅡ評價患者疾病嚴重程度,通過對不同疾病嚴重程度和ADL等級患者24 h所需直接護理時間比較,劃分3類標準:1類,ADL1級,疾病嚴重度1級或2級的患者;2類,ADL2級或ADL 3級,疾病嚴重度1級或2級的患者,或ADL 4級且疾病嚴重度1級的患者;3類,ADL 4級且疾病嚴重度2級的患者。

  3.患者分類系統

  患者分類系統在國內的適應性研究剛剛起步,有少量研究涉及羅斯麥迪可斯量表的修訂及兒科、產科患者因素型分類系統的建立。張彩雲等形成改良的RMT-PCS量表,護理範圍分為直接護理項目、間接護理項目及患者情況三大部分,直接護理項目又分為基礎護理及治療處置兩部分。樓建華等的兒科患者因素型分類量表中包含4部分共80項護理活動,以0~h、2~h、4~h、>10 h為分割點形成4個類別。楊柳的產科患者因素型分類量表包括4部分共50項護理活動,以0~h、4~h、>6 h為分割點形成3個患者類別。

參考文獻

  1. 肖青,張麗娟,張敏,柏亞妹.我國分級護理內容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誌,2013(16)
  2. 馬培娥,劉佳,田巨集玲,張文艷.國內外分級護理的現狀
  3. 柏亞妹,王秋琴,徐桂華.我國分級護理標準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誌,2013(12)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分級護理"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