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健康檢查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職業健康檢查(Occupational Medical Examination)
目錄 |
職業健康檢查是指通過各種檢查和分析,評價職業性有害因素對接觸者健康影響及其程度,掌握職工健康狀況,及時發現健康損害徵象,以便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防止有害因素所致疾患的發生和發展。包括上崗前、在崗期間(定期)、離崗時和應急健康檢查,應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批准從事職業衛生檢查的醫療衛生機構承擔。主要內容包括就業前健康檢查、定期健康檢查、離崗或轉崗時體格檢查和職業病健康篩查[1]。
職業健康檢查的質量管理對策[2]
1.加強職業健康教育,加大衛生監督力度
控制職業病危害因素根本在於用人單位自我管理,建立長效的預防控制機制,職業健康教育是關鍵,只有提高用人單位(包括勞動者)健康意識和依從性,才能實現有效的自我管理。加大衛生監督力度,促進用人單位進一步宣傳《職業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規、普及職業衛生知識,用人單位要始終以人為本,把職業健康檢查作為自己的法律責任和義務,並作為一項經常性、長期性的工作,勞動者要把職業健康檢查視為法律賦予的健康權益,積極組織配合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實施職業健康檢查,做到不漏人、不少項。
2.加強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能力建設
職業健康檢查的根本在於技術服務人才,人才素質的高低是質量保證的重要因素,服務隊伍的素質建設,要建立長效激勵機制,合理引進人才,對現有人員進行多形式的專業培訓,使職業健康體檢醫生既有豐富的職業衛生知識,又有豐富的臨床醫學知識,要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樹立良好的道德風尚,不斷增強責任心和責任感。設備是職業健康檢查的重要基礎,是職業健康檢查項目的物質保證,因此,要積極爭取政府對職業衛生工作的重視和支持,加大投入,配備必須的檢查設備。
3.規範職業健康檢查、程式、質量控制,是職業健康檢查質量管理的關鍵
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應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職業健康檢查的質量體系、制定崗位職責、儀器設備、工作流程、技術規範、實驗室質量控制、檔案管理等制度,嚴格檢查程式,按照不同的職業健康檢查內容,根據檢查結果,分析檢查結果中異常指標是否與職業病危害因素有前,是否與用人單位採取的職業病防護措施有關,從而作出科學的準確的健康監護評價。
職業健康檢查的重要性[3]
我國工業企業職工人數約為2億,這一重要社會人群的文化技術素養,心理、生理健康素質,生活和行為方式等將極大地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勞動創造世界,勞動與人類健康理應互為因果,和諧發展,保障勞動者在工作過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是保持社會穩定和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然而,某些特定職業群體,正受到化學性、物理性、生物性職業有害因素和職業心理緊張等因素的威脅,因此,有必要針對職業人群所面臨的比一般人群更為突出的健康問題,採取“投人低、收效高”的職業健康促進模式,開展全方位的、優質的職業衛生服務,其核心是針對性地和有效地解決工作所致的作業者健康問題,內容包括十二項,其中第二項是作業者健康監護,包括就業前和定期健康檢查,更換工作前、脫離工作時、病傷休假後復工前健康檢查和意外事故接觸者檢查等。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明確規定:用人單位應為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組織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和應急的健康檢查;不得安排未經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的勞動者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的勞動者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對在職業健康檢查中發現有與從事的作業相關的健康損害的勞動者,應當調離原工作崗位,並妥善安置,對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的勞動者,不得解除或終止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