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經濟附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經濟附庸

  經濟附庸是指經濟上從屬於帝國主義的地區和國家,它們的經濟命脈操縱在帝國主義手中,被迫從事單一生產。其中專門從事糧食生產以及某種或某幾種經濟作物的生產者,為農業附庸,如專門生產甘蔗、橡膠或咖啡的國家等。伴隨帝國主義資本輸出而產生。由於生產畸形發展,經濟上陷於附庸地位,因而,在政治上也為帝國主義所控制。廣義上指在經濟上一國或地區附屬於另外一個國家或地區。

經濟附庸的相關案例

  案例一

  春秋初期以前,楚君對周天子具有經濟附庸關係,楚國的土地從名義上說為周天子所有,楚人則只是占用土地。

  《史記·楚世家》記:“楚熊通怒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師也,蚤終。成王舉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蠻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以為武王。”熊通稱王後,整軍經武,銳意擴張,以所滅之國為己有。楚王把所得之地拿出一些來封賞給大臣,從春秋初期到戰國中期,楚國的土地所有制走的是一條國君所有制與里社占有制、領主占有制、自耕農占有制相結合的道路。

  《左傳·昭公七年》記載楚芋尹申無宇同楚靈王議論楚國土地制度時,說過這麼一段話:“天子經略,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內,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誰非君臣?故詩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由此可見,楚國土地所有制在根本上仍保留了西周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案例二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撒哈拉以北非洲各國在英國、法國和義大利三國侵略下變成宗主國的經濟附庸的歷史過程。

  英、法、意的侵略和北非淪為殖民地 英、法、意入侵前,北非除摩洛哥為獨立國外,埃及、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和利比亞(的黎波里和昔蘭尼加)均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治下具有一定獨立地位的屬地。由於地理位置異常重要,在奧斯曼帝國衰落後,北非便成為歐洲殖民列強競相侵奪的重要目標。

  19世紀初期,它們的海軍又被西歐侵略者摧毀或被迫解散,為殖民者入侵提供了方便條件。1830年,法國拒絕償還積欠阿爾及利亞的大量債款,並製造事端,發動侵阿戰爭,占領阿爾及利亞,使阿成為法國殖民地。

  在突尼西亞,法國、義大利、英國自19世紀40年代開始進行經濟侵略,取得在突購地權,法國還取得水利郵電建設特權,英國取得了鐵路建築特權。1863年和1865年,法國通過兩次大貸款,使突尼西亞債務達到1.25億法郎,單付息一項即占去突每年財政收入的一大半,致使突尼西亞發生財政危機。1869年,法、英、意合組“國際財政調查團”,宣佈突財政破產,接管了突尼西亞財政,突尼西亞成為半殖民地。1881年,法國發動軍事侵略,占領突尼西亞,使突淪為殖民地。1883年,法國宣佈突為法保護國。

  義大利自1902年開始對利比亞進行經濟滲透。1911年,又發動侵略戰爭,占領的黎波里和昔蘭尼加的沿海據點,1912年迫使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放棄對利比亞的主權,利比亞遂淪為義大利殖民地。

  案例三

  拉丁美洲各國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但是直到二十世紀中葉,大多數國家和地區仍停留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狀態,人民的生活水平偏低。工業發展情況,雖各有不同,但仍是比較落後,他們大都是屬於發展中或低度發展的國家。拉美這種低度發展、半殖民地現象,其成因包括帝國主義操縱各國主要經濟命脈:從殖民時期開始,拉美地區就成為歐洲帝國主義者,廉價原料的來源,並盡情掠奪當地的金銀珠寶。在十九世紀初這些殖民地紛紛脫離西班牙或葡萄牙獨立,但是卻又立刻成為當時歐洲工業強權英國的經濟附庸,也是英國工業品銷售市場及原料重要來源。直到二十世紀初,美國取代英國成為拉美各國經濟的壟斷者。美國資本掌控智利的銅、委內瑞拉的石油、玻利維亞的錫及中美洲的香蕉等,因此拉美國家都在不同程度上淪為美國的經濟附庸等。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苏青荇.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經濟附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