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信用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經濟信用化是指信用活動日益增加,經濟交易中可以用信用來衡量的部分越來越大的現象、過程或發展趨勢。導致經濟信用化的原因是經濟活動中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等一系列過程正逐步擺脫對經濟主體自身積累的依賴.轉而依靠於外部融資。經濟信用化是社會經濟活動逐漸依賴於信用的演進過程.其實質是信用的增加。
經濟信用化程度的提高主要表現為信用總規模的增長超過了經濟規模的增長,信用在經濟活動中迅速普及;經濟主體都普遍採用信用方式與手段進行融資和支付結算;各種主要信用工具都與GDP有極強的相關性;信用對經濟的作用和影響不斷擴大。
經濟信用化程度的提高是與信用經濟緊密相連的。首先,在信用經濟條件下,電腦與通信技術及網路廣泛應用,信息普及且容易獲得,信息公開且相對透明,這些信息不對稱問題得到了較好的解決,增強了經濟主體交易的信心,消除了技術障礙,並使信用交易總量上升。其次,由於有了新的交易手段與技術,經濟主體可以更加方便利快捷地運用這些技術與手段進行信用交易,導致信用活動廣泛存在於經濟活動之中。
經濟信用化程度可以用信用消費和信用交易為標誌的信用經濟成分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表示,如金融機構存款/GDP、金融機構貸款/GDP、企業債券籌資額/GDP、國債籌資額/GDP等,也可以用信用總規模相對於經濟規模的倍數——AC/GDP表示。其中,AC表示信用總規模,指市場經濟主體的信用交易總量,即工商企業、消費者、銀行情用等經濟主體的交易規模,包括工商企業、消費者信貸、企業類債券、股票發行、企業與消費者之間賒銷信用規模等。這些指標被稱為經濟信用化率,用以描述經濟信用化的情況。比率越高,表明經濟信用化程度越高,信用活動越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