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和生產無政府狀態的規律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競爭和生產無政府狀態的規律(law of competition and anarchy of capitalist production)
競爭和生產無政府狀態的規律是私有制商品生產的經濟規律之一,它以私有製為基礎的商品經濟、特別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條件下因商品所有者爭奪經濟利益生產盲目發展而造成的客觀必然性。
競爭是商品經濟的必然產物。哪裡有商品經濟,價值規律在起作用,哪裡就必然有競爭。因為,在商品經濟的條件下,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的運動是通過市場競爭來確立的。各個商品生產者生產同種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是不相同的,從而商品的個別價值也不相同。經過在市場上的較量和競爭,使同一種商品的個別價值平均化為社會價值,它是由社會正常生產條件下所耗費的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同時,供求關係變動引起市場價格圍繞著價值的波動,也是通過賣者和買者在市場上的競爭來實現的。在商品供求一致的情況下,經過買、賣雙方的競爭,使商品價格按照價值出售。當商品供過於求時,賣方競相拋售商品,使商品價格降低到價值以下;當商品求過於供時,買方爭相購買商品,使商品價格上漲到價值以上。所以F.恩格斯說:“只有通過競爭的波動從而通過商品價格的波動,商品生產的價值規律才能得到貫徹,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這一點才能成為現實”(《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捲,第215頁)。
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根源於生產商品的私人所有制。在以私有製為基礎的商品經濟中,生產什麼,怎麼生產,生產多少,都是生產者的私事。商品生產者並不知道哪種商品在市場上會有多少,社會需要多少,也不曉得自己的產品是否為社會所需要,這樣的商品經濟必然具有盲目性。在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條件下,儘管在個別企業的內部,生產是有組織地進行的,但整個社會生產卻不可能按比例地協調發展,必然出現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
在私有制商品經濟的條件下,競爭和生產無政府狀態是相互聯繫著的。商品生產者之間為各自的經濟利益而展開的競爭,是在無政府狀態中自發地進行的;而無政府狀態的生產,只能通過市場競爭來自發地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部門之間的流動,使社會生產和社會需求暫時地趨於一致。作為商品生產調節者的價值規律,正是通過生產無政府狀態下的競爭來強制地貫徹其作用的。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本身固有的內在規律,競爭和生產無政府狀態規律則表現為另一種外在的強制力量。
在私有制商品生產發展的不同階段,競爭和生產無政府狀態規律的表現是不相同的。
在小商品生產條件下,競爭和生產無政府狀態的規律就開始對供需關係起調節作用。在這一規律的支配下,小商品生產者便出現兩極分化,少數人發財致富,另一些人貧困破產。由於當時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商品生產規模不大,流通領域狹小,同時,商品生產還受到封建行會的束縛,競爭和無政府狀態的規律還不能充分地發揮作用。
在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條件下,競爭和生產無政府狀態規律就越來越充分地發揮作用。資本家之間為爭奪銷售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展開了激烈的鬥爭。競爭一方面調節了供求關係,另一方面又掩蓋了生產無政府狀態中供求的矛盾。通過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才能得到暫時的、強制的解決。同時,競爭也必然導致優勝劣敗,導致生產集中和資本集中,使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資本主義。
在壟斷統治的條件下,也並未消除競爭,而是壟斷與競爭並存,產生特別劇烈的競爭,表現為壟斷組織之間的競爭,壟斷組織內部的競爭,壟斷組織同非壟斷組織之間的競爭以及非壟斷組織之間的競爭。競爭不是熄滅,而是進一步趨於尖銳化。
總之,競爭和生產無政府狀態的規律對於資本主義經濟起著雙重的作用:一方面,作為市場上一股外在的強制力量,促使資本主義企業革新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按照市場需求來組織生產,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這一規律又帶有極大的破壞性,使社會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不能合理安排和充分利用,造成社會生產力的嚴重浪費和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