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小商品生產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小商品生產(small commodity production)

目錄

什麼是小商品生產

  小商品生產是指以生產資料的個體私有制和個人勞動為基礎的商品生產,又稱“簡單商品生產”。

小商品生產的產生和存在的條件

  小商品生產產生於原始社會末期,即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的時候。這時,私有制已經存在了。小商品生產存在的兩個必備條件是:①社會分工;②生產資料私有制。社會分工使得生產者需要互相交換產品;私有制使每個生產者各有自己的經濟利益,互相不得侵占。在這種情況下,產品要進入消費,就必須通過等價交換過程。於是,產品採取了商品的形式。

小商品生產的基本矛盾

  小商品生產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勞動社會勞動的矛盾。小商品生產者是私有者,生產什麼產品,生產多少是他私人的事情,因此,他的勞動直接地是私人勞動。但由於存在社會分工,他的產品是為社會提供的,因此,每個商品生產者的勞動間接地又是社會勞動,是社會總勞動的一部分。小商品生產所具有的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兩重性質,決定了生產商品的勞動具有具體勞動抽象勞動兩重性以及商品具有使用價值價值兩因素。小商品生產者的私人勞動必須通過商品交換轉化為社會勞動,但他是私有者,是盲目為社會進行生產的,產品不一定符合社會需要。如果他的產品符合社會需要,售賣出去了,私人勞動就轉化為社會勞動;如果不符合社會需要,售賣不出去,私人勞動就不能轉化為社會勞動。商品的使用價值轉讓不出去,價值也就不能實現。

小商品生產的歷史地位和作用

  小商品生產由於價值規律的作用,能自發地促進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少數生產條件較好,個別勞動生產率較高的商品生產者,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耗費低於社會必要勞動耗費,但仍按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出售,因而可以獲得較多的盈利。這就刺激著其他生產者競相改善生產條件和生產方法,從而使整個社會勞動生產率得到提高,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小商品生產經歷了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在封建社會末期有了較大的發展。在生產力增長、商品交換髮達的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小商品生產者的兩極分化,會導致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產生。每個小商品生產者生產技術條件的好壞,勞動熟練程度的高低是極不相同的,生產處於有利地位的小商品生產者就越來越富,而生產處於不利地位的小商品生產者,就越來越窮,最後淪入破產的境地。富有者上升為資本家;破產者失去生產資料而淪為雇佣工人。在資本主義社會建立以後,小商品生產受到資本主義大生產的排擠,但在整個資本主義時期仍然存在大量的小商品生產者。在資本主義社會的激烈競爭中,小商品生產的分化過程仍然存在並會加速,這種分化也是資本主義生產發展的因素。

  在無產階級奪取政權、資本主義經濟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時期,小商品生產仍然大量存在。小商品生產者雖是私有者,但又是勞動者,無產階級政權不能剝奪他們,而是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則,把他們組織起來,將生產資料私有制逐步改造為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在社會主義現階段,各社會主義國家仍保留有個體所有制和小商品生產,並隨著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而有所發展。它能拾遺補缺,生產許多人民生活需要的商品。由於在生產和流通中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占據了統治地位,小商品生產一般不會分化出資本主義關係,它們附屬於社會主義經濟,成為社會主義經濟的必要補充。

小商品生產與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關係

  小商品生產與資本主義商品生產都以生產資料私有製為基礎,但兩者有本質的區別:

  ①小商品生產以個體(包括家庭)勞動為基礎;資本主義商品生產以剝削雇佣勞動者的剩餘勞動為基礎。

  ②小商品生產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滿足生產者的自身需要。個體手工業者出售產品,是為了換回自己需要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個體農民出售有餘的產品,是為買而賣。這種商品的流通公式是:商品—貨幣—商品。而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目的是為了生產剩餘價值,使所投資本增殖。其流通公式是:貨幣—商品—更多的貨幣。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Dan,Cabbage,Yixi,方小莉,Mis铭,Lin,寒曦.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小商品生產"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