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4个条目

稅收課征權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稅收課征權

  稅收課征權指根據法律規定頒佈稅法開徵停徵稅種的許可權。

稅收課征權的分佈[1]

  根據中國現行稅收管理體制的規定,稅收課征權主要集中於中央,凡屬稅法的頒佈、稅種的開徵與停徵,由國務院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決定。在一些國家中,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有稅收課征權,地方政府也可在其管轄區域內自行開徵某一種稅。

稅收課征權範圍的發展演變[2]

  從稅收課征許可權只限於國內到稅收課征許可權跨越本國領土範圍,稅收的課征權也經歷了一個曲折的演變過程。

  國家稅收課征權的這一發展,是由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國際經濟交往的擴大所決定的。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以及資本主義社會前期,由於商品經濟還不很發達,國家間的經濟往來很少,課稅的權力範圍也就限於本國內,即只能在本國領土的範圍之內徵稅。當時開徵的關稅,其納稅人是本國經營進出口商品的企業、單位及個人,它會間接地影響到其他國家的經濟利益,但就課稅權而言,仍然沒有跨越出本國的領域範圍。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從生產到市場日趨國際化。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進入帝國主義階段以後,商品輸出發展為資本輸出,這是帝國主義的一大特征。隨著這一特征的出現,國家間經濟貿易日益擴大,並且出現了生產領域的跨國經營。尤其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出現了跨國公司,經營者跨出了本國的領土範圍,產生了跨國收入。這時,如果國家課稅權範圍不擴大到外國企業、外國收入,一些財政收入就要流失。本國的權益就要受到損害。徵稅是國家權力的一個方面,國家對跨國收入不徵稅,實質上就等於放棄了一部分國家權力。因此,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新情況,一些國家行使了涉外稅權力,不僅對本國公民或公司企業在本國境內的經營所得徵稅,也對其在外國取得的跨國收入徵稅;不僅對本國公民徵稅,而且對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外國公民以及開設在本國境內的外國公司、企業徵稅。於是,國家的課稅權由限於國內發展到跨越本國領土的範圍。

稅收課征權與稅收立法權的關係[3]

  各國稅收徵管權在各級政權上的劃分可能與稅收立法權劃分一致,也可能不一致。主要有兩種情況:稅收立法權與徵管權保持一致。如法國的稅收立法權與徵管權均集中於中央,而美國的稅收立法權與徵管權則相對分散。稅收立法權集中於中央,但賦予地方一定的徵管權,如日本、中國等。

參考文獻

  1. 範立新主編.中國稅務大詞典.中國稅務出版社,2011
  2. 王洪金,王東學.中國稅收大典.大連出版社,1991
  3. 安秀梅編著.財政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KAER.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稅收課征權"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