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稅收中性原則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稅收中性原則(neutral principle of taxation)

目錄

稅收中性原則概述

  稅收中性原則以稅收不幹預經濟、平等對待一切納稅人為目標的稅收制度準則。稅收原則之一。

  稅收中性思想最早見於英國古典經濟學派的稅收理論。它的代表人物A.斯密主張把稅收職能限制在滿足國家公共經費需要的範圍內。經濟學家D.李嘉圖認為,一切賦稅都有害於社會再生產,反對稅收對市場機制的干預。19世紀末,新古典經濟學派代表英國的A.馬歇爾基於“均衡價格理論”,認為國家課稅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資源有效配置,產生稅收超額負擔,提出凡是影響價格均衡的稅收都是“非中性” 的,只有符合中性原則的稅收才能保持均衡價格

  西方經濟學家的稅收中性原則是以完全的市場自由經濟為背景的。從實踐看,20世紀50年代前,沒有一個國家真正實行過稅收中性原則1954年以後,歐洲經濟共同體相繼推行稅率比較單一的增值稅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稅收中性原則有些學者還主張稅收對本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也應保持中性,不應厚此薄彼。這樣才能促使資本在國際上自由地最有效地流動。按照這種理論,一國政府不應當對引進外資採取減免稅措施,稅收饒讓也缺乏存在的客觀依據。在當代,國家調節經濟的職能擴大,課稅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或多或少地影響經濟生活。要求一國的稅制都按照中性原則建立是困難的。

  稅收中性原則的基本涵義是:國家徵稅時,除了使人民因納稅而負擔以外,最好不要使人民承受其他額外的經濟負擔和損失。據此原則,一個好的稅收制度,對人民的生產和消費不會產生大的影響。到了19世紀3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西方國家的稅收政策凱恩斯巨集觀經濟理論的左右,主張應用稅收政策來糾正市場的缺陷,調節經濟的運行。這時的稅收中性原則被說成是,稅收應對經濟的不良影響降到儘可能小的程度。到了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凱恩斯的巨集觀經濟理論解決不了市場中出現的新問題,巨集觀經濟理論失靈,凱恩斯理論受到貨幣主義供給學派新自由主義學派的衝擊和挑戰。這些學派主張減少國家干預,讓市場通過自身調節來解決問題,這時稅收中性思想又有所歸復和再發展。

  有人倡導在我國實行稅收中性,這是不符合我國的市場狀況的。稅收中性原則只有在市場經濟很發達的地方纔可能發揮出他的作用,市場機制完善的國家,不是主要通過稅收來調節經濟的運行,國家進行資源配置也不是主要通過稅收,這樣降低稅收對市場的影響會促進市場的發展。而我國市場經濟發展時間短,市場不健全,需要國家適度的干預來保證資源的合理配置,調節經濟的運行,實行稅收中性並無益處。

稅收中性原則的內容

  1、國家徵稅使社會所付出的代價應該以徵稅數額為限,不能讓納稅人或社會承擔額外的負擔或損失;

  2、市場信號不因徵稅而扭曲,市場資源配置作用不為徵稅所干擾;

  3、特別是稅收不能超越市場而成為左右經濟市場主體經濟決策的力量。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Angle Roh,Kane0135,Cabbage,Dan,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稅收中性原則"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