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草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種草,網路流行語,在網路上,種草表示分享推薦某一商品的優秀品質,以激發他人購買欲望的行為,或自己根據外界信息,對某事物產生體驗或擁有的欲望的過程;也表示把一樣事物分享推薦給另一個人,讓另一個人喜歡這樣事物的行為,類似網路用語“安利”的用法;還表示一件事物讓自己從心裡由衷地喜歡。
種草是近幾年互聯網最火的營銷方式之一,種草營銷出現的本質,一是因為內容平臺的內容大爆發,二是品牌對於內容營銷的需求增長。[1]
內容格式、形式多樣。強關註與推薦機制下,創作者與用戶間構建了強粘性關係,利於產品復購、品牌忠誠、長效而深度的種草。
2、短視頻
偏娛樂性內容吸引大眾視野、強推薦機制獲取更多信息,創意內容視頻化呈現,有利於快速種草、衝動轉化。
3、社區 專業化標簽、真實感內容、趣味化呈現,豐富的好物測評與分享內容助力基於粉絲興趣愛好之下的日常生活種草。
4、電商 直觀呈現、直給特點,用戶帶著消費目的而來,內容帶著銷售目的的迎接,推動種草向轉化的進階。
種草的價值[1]
1、快速引爆
大量的種草內客通過多種角色多樣的展現,向用戶傳遞商品快速提升熱度形成滲透傳播。
2、提高認知
大量KOL/KOC在某時間段集中推薦產品某亮點,高頻且集中的曝光給用戶留下印象。
3、心智占有
透過內容對產品賣點的傳遞、多種場景設置等多方融合,激發用戶想要擁有、搜索購買的欲望。
4、獲得信賴
自用、體驗曬單、良心推薦……各式創作者從多角度出具商品“說明書”,信賴驅動深入瞭解。
5、收穫銷量
種草內容對產品長期有效的呈現是“拔草”的強推力,促進用戶縮短決策時長,達成交易。
組成種草內容的三大要素[1]
1、創作主體:明星、品牌官方、KOL/KOC、大眾素人等
2、獲取場景:自行搜索、過往瀏覽記錄推送、熱門內容、日常瀏覽偶然獲得等
3、格式:圖文、短視頻、長視頻等
4、形式:開箱測評、個人展示、知識普及、技能教學等
種草背後的問題[2]
種草營銷在品牌與KOL的相互成就中,也被部分奉行“利益至上”準則的投機之人利用,導致了一些問題。
1、種草產品質量參差不齊
搜索引擎里輸入種草關鍵詞,會出現大批量“種草商品質量出現問題如何維權”等相關的消息。《法制日報》曾多次報道了三無的“網紅”洗護用品、貨不對板的衣服等。在利益的驅使下,一些品牌方與KOL聯手將不合格的產品推向了消費者。“一些網路當紅推手,已經不是單純的友情推薦了,而更多的是一門生意,是靠推薦來賺取代言費用。”
2、種草內容泥沙俱下
火爆的種草經濟讓很多“達人”為了成名,不惜博出位發一些違規的圖文或短視頻來博眼球;甚至還催生了虛假的“種草”產業鏈,明碼標價代寫“種草筆記”。泥沙俱下的種草營銷讓內容正面臨失控的風險,這既會讓消費者收到欺騙,也是對網購環境的一種傷害。上個月,火極一時的小紅書就因內容問題不得不面對下架整改的命運,直至目前,還沒有重新上架。種草營銷產生的效果本不該是這樣的,被利益裹挾只會讓種草營銷“變味”,嚴重傷害互聯網環境,失去消費者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