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07个条目

社交焦慮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社交恐惧)
社交焦慮(Social Anxiety)

目錄

什麼是社交焦慮

  社交焦慮是一種與人交往的時候,覺得不舒服、不自然,緊張甚至恐懼的情緒體驗。嚴重的情形是,社交焦慮症患者,每天的各種活動:走路、購物、社會活動甚至打電話都是對他們很大的挑戰。他們不僅與“權威人士”交往困難,與普通人交往也出現障礙。

  社交焦慮的人不僅在現實情境中體驗焦慮情緒,而且在離開使他焦慮得社會情境後,還在頭腦中不斷分析和“回放”焦慮情境,使社交焦慮情緒得到強化。

  社交焦慮的個體與他人交往的時候往往還伴隨有生理上的癥狀,如出汗、臉紅、心慌等。

  人們為了迴避導致社交焦慮的情境,通常是減少社會交往,選擇孤獨的生活方式。

  社交焦慮是一種消極的情緒體驗,它的形成過程比較複雜。成長過程中經常受挫折、缺少社會支持自我意識感強、自卑、模仿與暗示都可能強化社交焦慮。

社交焦慮的原因[1]

  1.遺傳和生物因素

  從生物的進化角度來看,動物和人為了保住自己免受攻擊,都有一種防禦機制。例如,當我們判斷可能會受到攻擊或有不利的因素時,通常會用目光來防禦或威脅對方,以達到恐嚇對方的目的。這樣就意味著,目光本身會有一種攻擊的含義,我們本能地對目光有一種恐懼感。蝴蝶翅膀上有一些眼點,在關鍵時刻閃動,就能阻止潛伏的捕食者發動攻擊。

  從氣質的角度來看,人們在氣質上也是不同的。新生的嬰兒從一齣生就表現出不同,有一些很安靜,而有一些則很活躍。到了3歲以後,我們可以發現更大的不同:有些人喜歡交往,有些人則不同,個體的差異就表現出來了。俄國心理學家巴甫洛夫認為,人的氣質與一個人的高級神經活動類型有關,而這個觀點正是遺傳的因素起了作用。

  遺傳的因素有明顯的作用。我們發現,一些有社交焦慮症表現的父母,其子女也可能有社交焦慮症的表現。一般認為,其遺傳率為1.4%左右。

  2.教育與環境因素

  儘管遺傳與生物學的因素對社交焦慮有一定有影響,但是,真正起作用的還應該是教育與環境的因素。從教育學的角度來看,例如,嬰兒總是學習周圍人的行為,同時回應他們。當他受到了一些人為的“威脅”時,父母如果不能給他一種安慰或一種解決的辦法時,這為社交焦慮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同樣,有社交焦慮的父母,在社交中可能會採取逃避的方法,長期的潛移默化的作用,使子女不能學到社交的技能,而會產生焦慮。

  英國心理學家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一些社交焦慮者經常認為,只要他們在某些方面與現在有些不同,如長得漂亮些、更苗條一點、更聰明或更風趣些、更吸引人或更性感些、更有創造性或具有想象力些,他們就不會有社交焦慮了。而有讓人驚訝的事實是,即使是迷人、漂亮、聰明和成功的人也存在社交焦慮。原因可能是他們受到的教育中,沒有意識到這些因素可以讓他們更自信。

  3.成長的經歷

  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地學會了重要的社交常識:什麼樣的行為會被接受,什麼樣的不被認可;什麼標誌著別人喜歡你,而什麼表示你不受歡迎;你的哪些方面被接受,哪些方面被拒絕。但如果我們錯誤地學習了社交知識,或體驗了不正確的社交感受,那麼就容易產生社交焦慮。

  比如,在成長的過程中得到別人的評價和反饋的信息是明顯消極,或給人留下滿腹疑惑,那麼有人就會對自己的交往能力、與別人的親近能力以及別人對自己的反應產生困惑。而社交焦慮恰恰建立於這種困惑之上。

  我們在對一些有社交焦慮的人進行觀察發現,社交焦慮者總是認為別人在評判他們,並且這些“標準”都是別人制定的,對自己的行為沒有信心,只交予他人去判斷。他們開始害怕自己的行為會暴露自己潛在的弱點和;無能的本質,而不管這些事實上到底存不存在。任何讓他們覺得可能暴露;自己無能和缺點的事情,都會讓他們惶惶不可終日。如果這種感受已經能;夠在早期經歷中占據了主導地位,那麼即使只參加一次社交,也有可能促;使他們產生這種消極認知。

  當然,他們也知道自己有積極的一面,比如自己的敏感、幽默、友好、熱心。但是,消極的一面往往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尤其在當自己有些不那麼順心時,就會忽略了自己的積極一面和別人給予的積極肯定。

  4.缺乏瞭解處理事情的方法

  有些人的社交焦慮並不表現在所有的社交場合和活動中,而是有一些章他不瞭解的場所。比如,當我參加過一些正式的大型會議,我就有信心如何在這些場合表現自己。但由於我幾乎沒有參加過舞會,我想在舞會這樣交的場所一定會使我緊張。因此,有必要收集有關不同場合的社交經驗,則有助於提高社交的能力自信心

  有些社交活動的規則是很明確的。比如,在餐館中如何進餐、如何介笛紹他人、如何組織商業會議並主持、如何提出請求,或如何說“不”時,這些之情況都有標準的傳統的規則。如果我們在社交中掌握和瞭解處理事情的1方法,那麼在交往中就可能不那麼令人緊張。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參與的許多社交,本身就沒有什麼規則條例,因此妄就不存在著能用一套完整的社交規則來處理不熟悉的情況。這就要求我苧們去學,或可以問問別人。但如果我們不去學習這些新的規則,那麼你在妄社交上就會永遠低人一等。我們知道,社交焦慮者的問題不在於他們的社交能力,而在於焦慮使他們很難充分使用這些能力。

  5.社交中的創傷性經驗

  由於社交是一種後天獲得的能力,那麼在社交中的創傷性經驗也會給人們留下難以忘懷的傷痕。大多數人的創傷是在學校里的經歷,如受人欺負、感到被排除、感到與眾不同和不被接受。另外,一個人的特征也會被人嘲笑,像雀斑、大耳朵、痤瘡、肥胖、矮小等。

  我們在研究中發現,一些有社交焦慮的人,其可能有過一些非常不愉快的經歷。如他曾被其他人粗暴地拒絕過,使他的自尊心受到傷害,以至於對人產生了強烈的恐懼感或對類似的社交場合產生恐懼感。比如,我們常看到有些人能參加這樣一個公開的人多的活動,但他不願意參加另外一些活動,你可以從中看到過去創傷的痕跡。

  還有一些經歷也會令人出現社交焦慮,如在生活方式、舉止方面與眾不同。例如,一個人由於某些原因不得不去做與他的年齡不符的事,或者父母有困難不能照顧他時,那麼他可能會因為太勞累、太焦慮或太忙碌而很少參與同齡人的社會生活,脫離了與同齡人的交往。這時,他會感到同齡人對他來說可能太孩子氣、太幼稚了而不願意交往,比他大的孩子卻認為他太小也不與他交往,社交焦慮的發生就在所難免了。

  6.當前的壓力

  生活或工作陷入窘迫。一些人原本的生活和工作給他帶來了社艾的成功,但是窘迫後,就不願與人交流,害怕別人會恥笑他或與他談論過去的事,特別擔心他人怎麼評價自己。當然,會有人真的去評價他的事,但如果不參與社交,這種評價會更多。

  升遷所帶來的人際適應困難。這與上一種情況恰恰相反,因為他不得不對一些新的要求做出反應,必須開始向那些以前是平起平坐的朋友發號施令,還要在會議上向那些重要人物做工作總結工作計劃的報告,要與更重要的人一起喝酒或玩樂,過著一種與平時完全不同的生活,這對他來說可能會產生人際交往困難。

治療社交焦慮的方法[2]

  一、催眠療法:精神分析師將患者催眠,挖掘患者心靈或記憶深處的東西,看是否經歷過某種窘迫的事件,試圖尋找到發病的根源。這種療法時間長,花費也比較大。

  二、強迫療法:醫生讓患者站在車水馬龍的大街上,或者站在很懼怕的異性面前,利用巨大的心理刺激對患者進行強迫治療。

  三、情景治療:讓患者在一個假想的空間里,不斷地模擬發生社交恐懼症的場景,不斷練習重覆發生癥狀的情節,精神分析師會不斷地鼓勵你面對這種場面,讓你從假想中適應這種產生焦慮緊張的環境。

  四、認知療法這是一種不斷灌輸觀念的治療方法。醫生不斷地告訴患者,這種恐懼是非正常的,讓患者正確認識人與人交往的程式,教一些與人交往的方法。

  五、藥物療法這是目前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患者發病是因為體內某種化學物質的失調所致,所以運用某類藥物調節平衡。

  六、物理治療經顱微電流刺激療法是一種與傳統藥物治療、催眠治療完全不同的治療方法,是通過低強度微量電流刺激大腦,改變患者大腦異常的腦電波,促使大腦分泌一系列與焦慮、失眠等疾病存在密切聯繫的神經遞質和激素.以此實現對這些疾病的治療,它以沒有藥物的副作用和依賴性,目前深受醫院的醫生的推薦使用,在患者中口碑極佳。

  七、自我療法:

  1.不否定自己,不斷地告誡自己“我是最好的我”。“天生我材必有用”。

  2.不苛求自己,能做到什麼地步就做到什麼地步,只要儘力了。不成功也沒關係。

  3.不回憶不愉快的過去,過去的就讓他過去,沒有什麼比現在更重要的了。

  4.友善地對待別人,助人為快樂之本,在幫助他人時能忘卻自己的煩惱,同時也可以證明自己的價值存在。

  5.找個傾訴對象,有煩惱是一定要說出來的,找個可信賴的人說出自己的煩惱。可能他人無法幫你解決問題,但至少可以讓你發泄一下。

  6.每天給自己10分鐘的思考,不斷總結自己才能夠不斷面對新的問題和挑戰。

  7.到人多的地方去,讓不斷過往的人流在眼前經過,試圖給人們以微笑。

  8.不要“看著別人活,活給別人看”,要問一問自己我的生活目標是什麼?我是誰?我是不是每天有所進取?學會正確認識自己,愉快地接納自己。以自我評價為主,正確對待他人評說。

  9.在社會交往中,讓自己坦然、真誠、自信、充滿生命的活力,充分展示你的人格魅力,就會贏得成功。

  10.鍛煉人際交往中的親和力,世界已經進入了合作的時代,一個人的人格魅力在智慧、在內心,學會“人合百群”是新世紀社會交往的要求,應摒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和“酒逢知己乾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的陳舊觀念。

  11.活得積極自主,瀟灑自在,為自己尋求快樂,焦慮、煩躁等消極情緒對對決任何問題無濟於事,還要學會心平氣和、樂觀、勇敢、自信,是剋服焦慮的精神良藥。

參考文獻

  1. 戴王磊著.社交技能與自信心訓練[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10月
  2. 趙凡禹編著.戰勝自己大全集[M].企業管理出版社,2010.08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KAER,y桑,刘维燎.

評論(共12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社交焦慮"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王明君 (討論 | 貢獻) 在 2015年10月10日 16:49 發表

嚴重,方法可取!

回複評論
120.198.244.* 在 2015年10月11日 09:40 發表

個人認為還是應該根據目標和精力分配來選擇,並不是每個職業都要求處事八面玲瓏、人合百群。

回複評論
黄雯琦 (討論 | 貢獻) 在 2015年10月14日 06:33 發表

事在人為

回複評論
14.153.28.* 在 2015年10月22日 11:18 發表

人和百群,是人內心豁達的體現。與職業無關。頂起

回複評論
220.133.200.* 在 2015年10月25日 17:34 發表

真的很痛苦...我也想和正常人一樣活著,我連走路有人看我都會緊張不知道該"怎麼走",中午吃飯是最痛苦、緊張的,我每次都把頭低下,不敢看同桌的同學,而且每分每秒都在緊張,更不用說吃的時候,有時嘴巴還會顫抖,我只有在密閉、昏暗、狹窄、無人的空間才會舒適。我連自己的個性都不知道,因為每天在眾人的目光下一直緊張而改變......

回複評論
101.254.28.* 在 2015年11月3日 21:08 發表

有同感 我就是會出汗 慢慢的 就有逃避的想法

回複評論
尹中原 (討論 | 貢獻) 在 2017年1月3日 12:42 發表

我是最好的我!

回複評論
刘玉龙 (討論 | 貢獻) 在 2019年12月16日 10:15 發表

講的非常好

回複評論
M id d19c5a32337d9e83b03b08f7fd9dc5b5 (討論 | 貢獻) 在 2019年12月16日 16:50 發表

從不同方面分析了原因,很全面,知本源才能更好的解決社會焦慮。

回複評論
M id c03ac897173d5bbbf13c83ad1f1afc89 (討論 | 貢獻) 在 2019年12月20日 16:55 發表

666

回複評論
M id a6918a82c9fefa241beb7b0619f7f19b (討論 | 貢獻) 在 2019年12月28日 18:09 發表

對,特別是18,19年上半年,特別嚴重,能不出門就不出門,現在逼自己出門,逼自己去接觸,好一點了

回複評論
大海 (討論 | 貢獻) 在 2019年12月29日 08:01 發表

我是對號入座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