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剩餘價值生產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相對剩餘價值生產(Relative Surplus Value Production)
目錄 |
相對剩餘價值是指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通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應延長剩餘勞動時間而生產的剩餘價值。以這種方法獲取剩餘價值就是“相對剩餘價值生產”。
由於工作日的界限和無產階級為縮短工作日的鬥爭,使資本家絕對延長工作日的做法受到一定的限制。其實,對提高剩餘價值率來說,有意義的是剩餘勞動時間絕對和相對的延長,因此相對剩餘價值生產就是在工作日的延長受到限制時,有效地提高剩餘價值率的一種方法。如:原來工作日為12小時,必要勞動時間6小時,剩餘勞動時間6小時。如果工作日長度12小時不變,把必要勞動時間縮短為4小時,剩餘勞動時間則增加為8 小時,剩餘價值率就會由原來的100%提高到200%。
相對剩餘價值生產的關鍵在於縮短必要勞動時間。
必要勞動時間是生產勞動力價值的時間,而勞動力價值又是勞動者及其家屬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因此,只有勞動者生活資料的價值下降使勞動力價值下降,才能使必要勞動時間縮短。在工人生活資料的價值中,還包括生產這些生活資料所耗費的生產資料的價值,這類生產資料價值的變動也會影響勞動力價值和必要勞動時間。
可見,只有社會上一切與生活資料有關的生產部門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從而使用生活資料價值下降,勞動力價值下降,必要勞動時間才有可能縮短,相對剩餘價值生產才有可能實現。相對剩餘價值生產就是以整個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為前提的。
相對剩餘價值生產和絕對剩餘價值生產的關係
1、資本家提高剝削程度的兩種基本方法
這兩種方法即絕對剩餘價值生產和相對剩餘價值生產。絕對剩餘價值是在生產技術水平和工人的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工作日的絕對延長而生產的剩餘價值。相對剩餘價值是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對延長剩餘勞動時間而生產的剩餘價值。
2、這兩種方法既相聯繫又相區別:
1)兩者的本質和結果是一致的,它們都延長了工人的剩餘勞動時間,增加了剩餘價值量,提高了剝削程度。
2)絕對剩餘價值生產是資本主義生產的一般基礎,也是相對剩餘價值生產的起點。
3)兩者的物質基礎不同,在資本主義發展的各個歷史階段起著不同的作用。
在資本主義初期,生產技術水平低,絕對剩餘價值生產是增加剩餘價值的主要方法。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生產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相對剩餘價值生產日益成為增加剩餘價值的主要方法。
靠 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