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剩餘價值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相對剩餘價值(Relative Surplus Value)
目錄 |
相對剩餘價值是指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由於縮短必要勞動時間,從而相應延長剩餘勞動時間而生產的剩餘價值。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是以整個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為條件的。
例如,工作日長度為12小時,其中必要勞動時間為6小時,剩餘勞動時間為6小時,剩餘價值率為100%。在工作日長度不變時,必要勞動時間縮短為4小時,剩餘勞動時間相應延長為8小時,剩餘價值率就上升為200%。為了生產相對剩餘價值,必須縮短必要勞動時間。但是,必要勞動時間是再生產勞動力價值的時間,要縮短必要勞動時間就要降低勞動力的價值;勞動力價值是由維持工人及其家屬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構成的,這些生活資料的價值和生產它們的勞動生產率成反比;因而要降低生活資料的價值,必須先提高生產這些生活資料的生產部門的勞動生產率。因此,實現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是以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和勞動力價值降低為前提的。
①相對剩餘價值生產的實現以全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為前提。而全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是通過各個資本家追求超額剩餘價值實現的。
②超額剩餘價值是由於個別資本家提高勞動生產率,而使商品的個別價值低於其社會價值所形成的差額。個別資本家為追求超額剩餘價值而展開的競爭,必然促使全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最終實現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
③超額剩餘價值是一種暫時的現象,是個別企業資本家獲得的,它是以個別企業提高勞動生產率為條件。而相對剩餘價值是全體資本家長期獲得的,以全社會勞動生產率普遍提高為條件。
④超額剩餘價值是相對剩餘價值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