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觀性原則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直觀性原則[1]
直觀性原則是指教學中通過學生觀察所學事物,或教師語言的形象描述,引導學生形成所學事物、過程的清晰表象,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為學生智力發展、掌握理性知識創造條件。
直觀性原則的起源[2]
教學受學生心理髮展水平和認識特點制約,直觀性原則正是根據這一教學規律提出的。從青少年學生心理髮展特點來看,年齡越小,形象思維越占優勢,抽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差,需要一定的直觀感性經驗作為支持學習的基礎。從學生在教學中的認識特點看,學習內容以間接經驗為主,容易犯空洞、脫離實際的毛病,一些難度較大的知識很難理解,這需要一定的直接經驗為基礎。當然直觀教學還能夠通過學生的多種感官特別是視聽的結合,使學生獲得鮮明生動深刻的印象,不僅能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理解知識,也有利於鞏固知識,發展學生的觀察力和思維力。
貫徹直觀性原則的基本要求[2]
1.正確選擇直觀教具和現代化教學手段
直觀教具種類繁多,一般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實物直觀,包括各種實物、標本、實驗、參觀;另一類是模像直觀,包括各種圖片、圖表、幻燈片、錄像帶、多媒體課件、電視和電影片等。教學中,要根據教學的任務、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征選用直觀教具和現代化教學手段。不論使用哪種直觀教具都要註意其典型性、代表性,符合教學要求,能有助於學生形成清晰的表象。直觀教學是手段,它是為幫助學生掌握較抽象的理論、發展思維能力服務的。因此,在教學中要不要直觀教學,要根據教材的特點、教學任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不能為直觀而直觀。通常如果所學內容是教材的重點或難點,學生又缺少這方面的感性經驗,需要通過直觀教學的橋梁,幫助學生理解。如果所教理論知識和學生的常識或經驗不一致,這種常識或經驗在學生頭腦中又很牢固,需要直觀教學幫助學生突破舊有觀念。
2.直觀要與講解結合
教學中的直觀不是讓學生隨便“知覺”,而是包括教師的積極啟髮指導和學生的註意觀察、細緻思考這兩個方面的活動。因此直觀要與講解結合,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觀察思考中把握事物的特征,獲得全面的感性認識,提高觀察力和思考力。要註意用語言指導觀察,提示學生不註意的地方,指導學生用語言進行概括。
3.重視運用語言的直觀
在教學中,教師如果善於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引起學生的想象,也能給學生以感性認識,幫助學生理解教材。生動形象的語言可以不受時間、空間和設備條件的限制,使學生在教師啟發下隨著教材進行想象,有時能起到實物與模象直觀起不到的效果。